哲学与宗教
类型
8.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5千字
字数
2014-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社会体制中央地方两级政治关系研究。
内容简介
中央与地方关系,构成了中国社会体制的基本格局。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的运行,就带有两级政治的特点,一方面中央权力相对集中,另一方面,地方权力却拥有很大的运作空间,从而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所说的那种典型的专制体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确立、调整和变迁,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社会结构及其运行的基本机制。本书通过梳理建国以来中央治理结构的演变脉络,着重分析改革前后的制度转型,尝试总结当今治理模式的新趋势。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社会发展经验丛书》编委会
- 第一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引论
- 一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 二 集权与分权
- 三 “收权”与“放权”
- 第二章 财政包干制
- 一 财政包干制的内容和演变
- (一)包干制的试行阶段(1980—1984)
- (二)包干制的过渡阶段(1985—1987)
- (三)包干制的全面推行阶段(1988—1993)
- 二 包干制与乡镇企业
- 三 包干制与国有企业
- 四 包干制对中央地方关系的影响
- 第三章 分税制
- 一 分税制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 二 分税制与转移支付体系
- 第四章 土地财政
- 一 土地征用和政府的土地收入
- 二 土地财政
- (一)长安区的收入结构与土地开发的关系
- (二)绍兴县的土地财政
- 三 分税制和土地财政的实证解释
- 第五章 土地指标
- 一 土地管理制度
- 二 占补平衡:消极严控的补地政策
- 小结
- 三 土地置换与折抵指标:严控政策下的“开口子”
- 小结
- 四 增减挂钩:指标激励的找地政策
- 小结
- 五 纳入计划管理与清理检查:中央“口子”的收紧
- 第六章 地方实践
- 一 指标漂移的市场化逻辑:以重庆市地票制度为例
- 二 地票制度下地方各层级政府间关系
- 三 由持证准入到持证准用:成都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案例
- 持证准入:指标成为“买地”的硬性要求
- 转为“持证准用”:成都“持证准入”地票交易的叫停
- 指标价格与地域的挂钩新机制
- 未来发展的趋势
- 四 基层政府的项目逻辑:以成都市大邑县为例
- 迅速地获取资金来源:指标出售地区的早期逻辑
- 参加项目的“及格分数线”:基层政府的精打细算
- 捆绑项目制:省时省力完成项目的逻辑
- 周转指标的最大化: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
- 五 兼谈地方融资平台的急速膨胀与大规模的资本下乡
- 六 讨论:土地政策视野下的中央—地方关系
- 中央的严控逻辑
- 地方的发展逻辑
- 中央对地方的激励逻辑
- 地方改革的利益固化逻辑
- 第七章 中央地方关系与城镇化
- 一 土地、财政、金融“三位一体”的城镇化模式
- 二 “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
- 三 中央与地方:简要的结论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