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哲学史实践智慧,对现实问题分析指导。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哲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尤其是以亚里士多德、康德、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核心,探讨实践智慧在他们思想中的内涵和作用,也涉及到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虽以西方实践哲学传统为主,同时也涉及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实践智慧的独特性,并试图对中西马的实践智慧进行沟通。除了对实践智慧的理论研究,也包含一些现实问题的探讨,力图用实践智慧分析指导我们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最终表明实践智慧所体现的实践合理性贯穿于哲学史中,是哲学的永恒的追求之一。不同思想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探寻实践智慧,对实践合理性有不同的看法,但也有很大的可融通之处,可以展开对话。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总序
  • 导言
  • 第一章 以实践智慧汇通中西马
  •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的内涵
  • 一、实践哲学与实践
  • 二、德性
  • 三、理智德性
  • 四、实践智慧的特点
  • 五、实践智慧的活动
  • 第二节 马克思与实践智慧
  • 一、实践合理性的困境
  •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实践合理性的目标
  • 三、实践合理性的伦理-政治维度
  • 四、实践合理性和历史唯物主义
  • 五、马克思和亚里士多德之比较
  • 第三节 儒家思想与实践智慧
  • 一、实践智慧与“智”德
  • 二、实践智慧与伦理德性
  • 三、实践智慧的原则——中道
  • 四、实践智慧的时机和权变
  • 五、中西比较
  • 第二章 康德对实践合理性的探寻
  • 第一节 康德的德性伦理思想
  • 一、德性
  • 二、幸福
  • 三、道德情感
  • 四、道德原则
  • 第二节 康德伦理学的当代价值
  • 一、绝对命令和普遍伦理
  • 二、人是目的——康德的人道主义
  • 三、自由——人的存在与追求
  • 第三节 康德的社会契约论
  • 一、近代社会契约论的危机
  • 二、作为理念的源始契约
  • 三、假设的契约论
  • 四、自由主义的契约论
  • 第三章 海德格尔对经典实践哲学的解读
  • 第一节 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解读
  • 一、五种真理方式
  • 二、实践智慧和智慧
  • 三、逻各斯和努斯
  • 四、与胡塞尔的关系
  • 五、与《存在与时间》的关系
  • 六、影响
  • 第二节 海德格尔对康德实践哲学的解读
  • 一、道德情感与道德人格
  • 二、实践理性与先验想象力
  • 三、自由的现实性
  • 四、一种本真存在的伦理学?
  • 第四章 伽达默尔解释学视域中的实践智慧
  • 第一节 伽达默尔对实践智慧的阐释
  • 一、对实践知识的分析
  • 二、道德知识与应用问题
  • 三、作为实践理性的实践智慧
  • 第二节 修辞学、解释学与实践哲学
  • 一、修辞学与解释学的关系
  • 二、修辞学的真理
  • 三、修辞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
  • 四、修辞学的普遍性和规范性
  • 第五章 阿伦特的政治判断理论
  • 第一节 阿伦特前期的判断力理论
  • 一、极权主义和判断力问题
  • 二、趣味判断和政治判断的关系
  • 三、代表性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共通感
  • 四、范例的有效性
  • 第二节 阿伦特后期的判断力理论
  • 一、旁观者和行动者的张力
  • 二、趣味反对目的论
  • 三、旁观者判断和行动者判断的统一
  • 第三节 关于阿伦特判断力理论的争论
  • 一、前后期判断力理论的关系
  • 二、对康德的“去先验化”
  • 三、为什么选择康德
  • 第四节 判断力问题再思
  • 一、不偏不倚问题
  • 二、论证和范例问题
  • 三、特殊性问题
  • 第六章 实践合理性与社会文化
  • 第一节 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艺术批判
  • 第二节 风险社会、现代性与伦理危机
  • 一、现代性与风险社会
  • 二、风险社会与伦理危机
  • 三、马克思主义的反思
  • 第三节 文化建设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 一、伦理道德建设的标准问题
  • 二、伦理道德能否“建设”
  • 三、如何进行伦理道德建设
  • 附录
  • 亚里士多德和命令伦理学
  • 从语词到概念:作为哲学的解释学的任务
  • 黑格尔和马克思论创造活动与异化
  • 一、工作是一种本质性的人类活动
  • 二、自由的领域
  • 三、异化及其克服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中心之一;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之一,从此拥有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四大媒介的正式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