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不敢求助”到“积极行动”的实效治愈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将带领你了解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和寻求帮助的过程。

或许你正经历内心的困惑和挣扎,这本书会告诉你,没关系,在任何有需要的时候,我们都应向外界寻求合适的帮助,获得照护自我的充沛能量。

此外,这里还提供了处理不良关系的方法和沟通技巧,帮助你建立健康、幸福的人际关系。

相信你在读完本书之后,能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令生活发生积极的变化,拥抱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权威推荐
  • 作者声明
  • 序言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 第1章 拨开心上的乌云
  • 今天感觉怎么样
  • 情感上摔了跟头,很难爬起来吗?
  • 病耻感:大半夜独自在空旷停车场暴饮暴食
  • 第2章 善待一个全新的自己
  • 思维的周期循环:充满自信与自我贬低
  • 过往不幸恰是现今良药
  • 为什么说大脑是为改变而生?
  • 第3章 及时将“刺”拔出来
  • “我感到精疲力竭,总是睡不着”
  • 病得不轻?只有诊断后才可定义
  • 睡眠、饮食,病变的征兆
  • 学会洞察自己的情绪
  • 顿悟时刻:不同角度的益处
  • 我需要多大程度的帮助?
  • 最痛苦的是停留在一个不属于你的地方
  • 建立关系:朋友和家人是如此的重要
  • “支持系统”:咨询、援助、分享
  • 为什么向朋友和家人倾诉还不够?
  • 第4章 找寻适合且信赖的“向导”
  • 精神科医生:可以开处方
  • 心理学家:测试与评估
  • 精神-心理健康高级实践注册护士(PMH-APRN):全能型护理师
  • 注册婚姻家庭治疗师(LMFT):家和万事兴
  • 注册临床社会工作者(LCSW):从援助保护到生活向导
  • 注册专业临床顾问(LPCC):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 注册教育心理学家(LEP):为学业保驾护航
  • 为什么“治疗关系”比学位或证书更重要?
  • 让自己获得足够多的支持和指导
  • 第5章 做正确的决定,从实际出发
  • 心理分析:心理疗法的开端
  • 谈话治疗:如何坦述你的痛苦
  • 认知行为疗法(CBT):短时高效的认知重建
  • 辩证行为疗法(DBT):用健康的技能管理冲动
  • 集体疗法:向孤军奋战告别
  • 家庭疗法:人人都有发言权
  • 暴露疗法: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 眼动脱敏与再处理:从创伤中更好地回忆
  • 艺术与音乐疗法:心灵的联结总是相通的
  • 相比对的方法,“对的人”更重要
  • 第6章 第一次看心理医生也不必担心
  • 就像赴一场期待已久的约会
  • 初次预约治疗过程中会经历什么?
  • 为什么要多次赴诊?
  • 时间界限与专业操守
  • “哦,你只是被抓伤而已吗?”
  • 如何判断找到了理想的治疗师
  • 第7章 在安全感中重新认识自我
  • 让内在小孩出现
  • 强烈的依恋之情
  • 敞开心扉的方法……
  • 如何更好地控制情感?
  • 创伤也可以用创意治愈
  • 可以和治疗师恋爱吗?
  • “直觉”会告诉自己正确的答案
  • 放下防备,不完美又何妨
  • 第8章 一段糟糕的关系,并不意味更多
  • 纠缠:缺乏独立
  • 操纵:普遍而不为人察觉
  • 虐待:伤害你后更“爱”你
  • 黑洞:吞噬快乐与能量
  • 嫉妒:发狂的“绿眼怪”
  • 以信任、爱和互相尊重摆脱毒害关系
  • 第9章 有效沟通是建立信任的关键
  • 警惕被动攻击
  • 就事论事,排除主观情绪
  • 共情思维:我理解你
  • 轮流发言
  • 放下评价标准
  • “自我”陈述
  • 化开误解的最佳方式:积极提问
  • 接受妥协,寻求双赢
  • 保持耐心:沟通是长久过程
  • 第10章 与过去的伤痛友好和解
  • 不要在人际关系中“计分”
  • 摘掉“沟通滤镜”
  • 永远不要把话说绝了
  • 吵架并不意味着分手
  • 治愈过去的伤害
  • 休假,为自己提供治愈的空间
  • 如何与同事打交道
  • 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争论和负面情绪
  • 我值得拥有幸福、健康的人际关系
  • 第11章 幸运的是,我还有更多选择
  • 根据自身需求接受适当的帮助
  • 门诊:在日常生活中定期问诊
  • 强化门诊干预项目(IOP):解决特定问题
  • 半住院治疗项目(PHP):阻止病情复发
  • 寄托治疗:全天候的支持
  • 住院治疗:必要的安全保障
  • 制订一份自我照护计划
  • 什么会触发情绪和症状?
  • 微小改变:休息、充电、关心自己
  • 请相信,我拥有无限的能量和希望!
  • 结语 我是如此重要,理应生活得更好
  • 附录A 术语表
  • 附录B 可用的资源和提醒
  • 一、首次预约时的注意事项
  • 二、如何确定你的心理治疗师是否适合自己
  • 三、糟糕治疗师的标志
  • 四、理想治疗师的标志
  • 五、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
  • 六、最常见的沟通误区
  • 七、5个证明你需要帮助的危险标志
  • 八、不同的护理等级
  • 九、如何预防复发
  • 参考文献
  • 第1章 拨开心上的乌云
  • 第3章 及时将“刺”拔出来
  • 第4章 找寻适合且信赖的“向导”
  • 第5章 做正确的决定,从实际出发
  • 第7章 在安全感中重新认识自我
  • 第8章 一段糟糕的关系,并不意味更多
  • 第9章 有效沟通是建立信任的关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荐

    这两年,总是有产后抑郁妈妈携子自杀的事件发生,令人心痛。可是,还会有很多人觉得是现在的女人太矫情。是女人矫情吗?谁会矫情到拿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开玩笑?若非没有锥心之痛,她们又何至于走上那一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身体的痛,反而容易说出口,也更容易求医问药,及时得到治疗;反而是心理的痛,很多时候,似乎都难以启齿,不知道怎么说,也不知道说给谁听。心理疾病在人们的心目中等同于无病呻吟,等同于疯子一样,人们不想面对自己不堪的那一面。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资海派

    深圳市中资海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香港“中资出版社”在内地的姐妹公司。本公司以“人与知识的美好链接”为出版愿景,成立20年来,共出版了图书近两千种。 主要从事“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人文科普/政史军事、心理励志/生活两性、家庭教育/少儿出版”四大知识领域的文化传播,通过图书的编辑、出版和发行业务,为读者开阔事业和生活的双重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