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29千字
字数
2021-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场关于中国绘画“轴心时代”的精彩探讨。
内容简介
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是中国绘画传统的“轴心时代”。其发生、发展、确立的过程,仍是一个未被讲述的故事。
本书是作者计划中的“中国绘画传统的诞生”三部曲之第一部。它所呈现的,是这故事的高潮:绘画传统在两汉之交确立的经过与制度机制。
通过辨认、撷取山东平民墓葬画像中的“皇家因素”,作者对汉代新兴的帝国艺术的基本轮廓,作了可信的复原,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政治、礼仪及意识形态动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说明
- 导言
- 1. 纹样与状物
- 2. 意识形态
- 3. 宫殿与坟墓
- 4. 关于本书
- 5. 余话
- 第一章 孔子见老子
- 1. 各家所说的“孔子见老子”
- 1–1. 战国儒家
- 1–2. 道家—黄老
- 1–3. 杂家
- 1–4. 汉代经学
- 2. 各家所说的“孔子师项橐”
- 3.“王者有师”义的“礼仪演出”与制度化
- 4.《史记》之谬
- 5. 图像的证据
- 5–1. 孔门弟子的组成
- 5–2. 孔门弟子次序
- 5–3. 曲杖、禽贽与蒲车
- 5–4. 孔老的身材
- 6. 古文的遗影
- 7. 结语
- 第二章 周公辅成王
- 1. 战国至西汉中叶的周公
- 1–1. 周公的记载与儒家的重构
- 1–2. 假周公设义:战国至西汉中叶的周公
- 2. 王莽时代的周公
- 2–1. 王氏辅政与周公形象的凸显
- 2–2. 谶纬:天意先定
- 2–3. 经义:王莽辅政与居摄中对周公的重演
- 2–4. 王莽称帝后对周公的重演
- 2–5. 先师与圣王
- 2–6. 小结
- 3. 东汉的周公
- 3–1. 明帝的周公
- 3–2. 章帝的周公
- 3–3. 明章后的周公
- 3–4. 小结
- 4. 周公辅成王画像
- 4–1. 武帝的《周公辅成王》
- 4–2. 王莽时代的《周公辅成王》
- 4–3. 光武时代的《周公辅成王》
- 4–4. 明章时代与东汉鲁中南画像的《周公辅成王》
- 4–5. 小结
- 5. 总结
- 第三章 王政君与西王母 王莽的神仙政治与物质—视觉制作
- 1. 王莽之前的西王母
- 1–1. 东海与西域
- 1–2. 西域想象与《山海经》的发露
- 1–3. 哀帝求仙与民祠西王母
- 2. 王政君与西王母
- 2–1. 神圣的时间
- 2–2. 神圣的空间
- 2–3.《甘泉赋》
- 2–4. 沙麓崩、阴精入怀与雌鸡化雄
- 2–5. 白虎威胜
- 2–6. 西王母筹
- 2–7. 昆仑、西海与西王母献益地图
- 2–8. 西北贤女主与东南圣后
- 2–9. 西王母授兵符
- 2–10. 新文母与西王母
- 2–11. 戴胜降桑
- 2–12. 文母的回声
- 3. 王莽的物质—视觉制作与西王母图像
- 3–1. 城市与建筑
- 3–2. 长寿庙、政君陵与八风台
- 3–3. 一个插曲:五帝坛与乾文车
- 3–4. 莽式博局镜的设计与制作
- 4. 余说
- 第四章 重访楼阁
- 1. 汉代的建筑
- 1–1. 宫殿
- 1–2. 官署
- 1–3. 住宅
- 1–4. 楼阁
- 2. 汉代建筑的意义
- 2–1. 宫殿
- 2–2. 官署
- 2–3. 住宅
- 2–4. 楼
- 2–5. 小结
- 3. 汉代的建筑表现
- 3–1. 住宅表现:描绘型
- 3–2. 住宅表现:图符型
- 3–3. 官署的表现
- 3–4. 小结
- 4. 重访楼阁
- 4–1. 视觉的与文字的
- 4–2. 楼阁拜谒
- 5. 余说:官署还是宫殿?
- 第五章 登兹楼以四望 说孝堂山祠画像方案
- 1. 大王卤簿
- 1–1.“鸾鸟立衡”与“羽盖华蚤”
- 1–2. 黄门鼓车
- 1–3. 金钲
- 1–4. 武刚车
- 1–5. 九斿云罕
- 1–6. 奉引车
- 2. 狩猎、宰庖与共食
- 2–1. 获牲
- 2–2. 宰庖与献食
- 2–3. 共食
- 3. 灭胡与职贡
- 4. 祀与戎
- 5.“王者有辅”与“王者有师”
- 5–1. 周公辅成王
- 5–2. 孔子见老子
- 5–3.“周公辅成王”与“孔子师老子”的并出
- 6. 图画天地
- 7. 朝会图
- 7–1. 黄地六彩与侍中执玺
- 7–2. 侍中抱剑
- 7–3. 朝堂承东
- 8. 余说:谁是“大王”?
- 第六章 “鸟怪巢宫树”说《大树射雀图》
- 1.《尚书》《春秋》之“野物入宫”
- 2.“野物入宫”的汉代阐释与政治应用
- 3.“野物入宫”的新发明
- 4. 树—鸟—巢:神圣与俗常空间的交接
- 5. 大树射雀图
- 6. 一体父子祭祀同
- 第七章 “实至尊之所御” 说灵光殿及其装饰
- 1. 灵光殿沿革与王延寿游鲁
- 1–1. 始作与修缮
- 1–2. 延寿游鲁
- 2. 灵光殿的绘画方案
- 2–1. 图画天(地):汉帝王宇宙对跖的呈现
- 2–2. 图画(天)地:汉帝王宇宙对跖的呈现
- 2–3. 杂物奇怪:汉帝王与天关系的索引
- 2–4. 山神海灵:地的象征或天的延伸
- 2–5. 古代帝王:天意历史的标记
- 2–6. 忠臣孝子列士贞女:汉代帝王角色的人伦化
- 3. 灵光殿的木饰主题
- 4. 结语
- 第八章 从灵光殿到武梁祠
- 1. 武梁祠派画像
- 2. 武梁祠派画像方案的装饰主题
- 2–1. 武梁祠派与灵光殿装饰方案相合的主题
- 2–2. 武梁祠派与灵光殿装饰方案未合的主题
- 2–3. 小结
- 3. 宫殿、陵寝与祠堂
- 3–1. 皇家陵寝与装饰
- 3–2. 皇家陵寝装饰在民间的下渗
- 4. 结语:从灵光殿到武梁祠
- 附表1 孝堂山祠—武梁祠派主要主题与位置分布
- 附表2 武梁祠祯祥主题
- 注释
- 引用文献
- 插图目录
- 插图出处与简称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