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3千字
字数
2021-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将“颠覆性创新”作为理解当下传媒业变革的理论视角,尝试整合传媒创新和传媒创业两种行业现象和研究路径。
内容简介
《传媒业的颠覆性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包括四部分内容。一、理论地图:理解传媒业变革的新范式;二、传媒业的商业模式如何被颠覆;三、传媒业颠覆性创新的关键步骤;四、传媒业颠覆性创新的外部张力。《传媒业的颠覆性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适合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以及对传媒行业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第一部分 理论地图:理解传媒业变革的新范式
- 第一章 为何研究传媒创新与创业
- 一、研究缘起
- 二、传媒业的双重现实
- 三、传媒教育的变革
- 四、本书的理论视角:颠覆性创新
- 五、本书的结构
- 第二章 重新定义传媒业的创新
- 一、传媒业危机与传媒创新研究
- 二、传媒创新研究的概念混用与路径分歧
- 三、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持续性传媒创新VS颠覆性传媒创新
- 四、持续性传媒创新
- 五、颠覆性传媒创新
- 六、范式转换:从持续性创新到颠覆性创新
- 第三章 传媒创业研究的理论脉络与中国议题
- 一、传媒创业研究的兴起
- 二、传媒创业:概念界定与实践形态
- 三、国外研究的主要路径及其不足
- 四、国内研究的主要路径及其不足
- 五、传媒创业研究的中国议题
- 六、探索中国语境下的传媒创业理论
- 第二部分 传媒业的商业模式如何被颠覆
- 第四章 传媒业的垂直化创新
- 一、垂直化媒体的崛起
- 二、传媒业的商业模式:狭义和广义
- 三、传媒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及其颠覆性创新
- 四、垂直化媒体的用户选择与价值主张:摆脱盲目规模化的陷阱
- 五、垂直化媒体的关键业务:为特定利基市场开发深度服务
- 六、垂直化媒体的盈利:从更少的人那里赚更多的钱
- 七、垂直化媒体的用户运营:培育垂直化社群
- 八、垂直化创新的潜力与挑战
- 第五章 传媒业的平台化创新
- 一、何谓平台化媒体
- 二、平台化革命与颠覆性创新
- 三、传统媒体业的平台化转型?
- 四、横向平台、纵向平台和观众平台
- 五、平台化媒体的价值主张:“千人千面”叠加“工具与服务”
- 六、平台化媒体的用户运营:寻求多方利益的动态平衡
- 七、平台化媒体的盈利模式:“交叉补贴”与“打通上下游”
- 八、平台化媒体的颠覆性潜力
- 九、传统媒体的平台化转型:两种路径
- 第六章 内容创业盈利模式的快速迭代
- 一、内容创业的春天?
- 二、在线内容行业:盈利模式与创业可能
- 三、直接盈利模式:内容付费+广告
- 四、间接盈利模式:媒体电商+社群经济
- 五、不确定性、迭代与未来
- 第三部分 传媒业颠覆性创新的关键步骤
- 第七章 传媒创业者的机会识别
- 一、传媒创业者从何入手?
- 二、机会识别理论与传媒创业
- 三、市场需求评估
- 四、竞争环境评估
- 五、团队优势评估
- 六、商业价值评估
- 七、传媒领域机会识别的独特性
- 第八章 传媒业变革与竞争战略重塑
- 一、竞争加剧时期的战略
- 二、竞争战略研究的三种路径
- 三、传媒业的一般性竞争战略
- 四、传媒业结构变迁与新型竞争战略
- 五、个性化战略:匹配新兴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 六、社群化战略:打造基于人格体或情感认同的社群
- 七、联盟化战略:不同类型传媒机构的优势互补
- 八、新语境与新战略
- 第九章 传媒创业机构的融资
- 一、传媒创业机构有投资价值吗?
- 二、风险资本与创业融资研究:关键指标
- 三、风险资本与传媒创业案例
- 四、风险投资公司青睐的商业模式
- 五、寻找传媒领域的“市场制造者”
- 第十章 传媒机构护城河搭建与竞争优势维系
- 一、传媒机构如何搭建护城河?
- 二、企业护城河与持续性竞争优势理论
- 三、传媒业分析框架与案例
- 四、优质资源的积累与管理
- 五、产品设计与定位
- 六、内容与品牌建设
- 七、隔离机制建立
- 八、在多变的行业中做到基业长青
- 第四部分 传媒业颠覆性创新的社会张力
- 第十一章 创新创业浪潮中的传媒公共性
- 一、传媒公共性还重要吗?
- 二、传媒公共性:概念界定与关键维度
- 三、传媒创业浪潮与公共性忧思
- 四、传媒创业的宏观张力:国家、资本与公共性
- 五、拓展边界:传媒业再定义与多元的传媒公共性
- 六、狭义传媒业:寻求公共性传统下的创新
- 七、传媒公共性与当下语境的复杂勾连
- 参考文献
- 致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