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5千字
字数
2022-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所选三十篇文章比较集中、全面、综合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筚路蓝缕、守正创新的思想历程。
内容简介
刘国光先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理论领域的大家。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七十年时间里,他一直坚守理论阵地,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许多前沿性、开创性、奠基性的重大理论命题,对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经济学家中的杰出代表。
刘国光先生出版有多种文集、文选、专集、论集,还有全集,尽管如此,仍然有些重头文章遗留在外,这本新《论集》一定程度上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我们不妨将它看作《选集》续编,使得舳舻相接、长波天合,让先生的博大精神得以集中、全面、综合地展现出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自序
- 第一部分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 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 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必然性
- 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如何利用市场的问题
- 关于在利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加强经济发展的计划性的问题
- 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 集权与分权
- 计划与市场
- 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
-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
- 对有计划商品经济不同的理解
- 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 能不能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怎样理解“市场取向的改革”
- 破除迷信,存利去弊
- 对“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公式的再认识
-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
- 对计划与市场认识的曲折演变过程
- 若干焦点问题
- 关于分配与所有制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 邓小平关注分配问题
- 正确评估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形势
- 贫富差距扩大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 对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化形势的几种评估
- 干扰“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私有化”倾向:实践层面
- “私有化”倾向的干扰:思想理论层面
- “公有经济低效论”是个伪命题
- 论所谓“国退民进”
-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应该包括哪些范围
- 发展私营经济的正道
- 关于国富民富和共同富裕问题的一些思考
- 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 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关系
- 所谓“经右政左”的实质
-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关系
- 第二部分 关于双重模式转换问题
- 略论两种模式转换
-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
- 经济体制模式转换
- 两种模式转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一个较宽松的经济环境,即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的、有限的买方市场
- 目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应首先放在稳定经济上,同时进行一些国民经济能够承受的、为稳定经济所必需的改革
- 试论我国经济的双重模式转换
- 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双重转换
- 双重模式转换过程中的矛盾
- 把双重模式的转换进一步推向前进
- 正确认识和处理宏观改革和微观改革的关系
- 中国经济大变动中的双重模式转换
-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转换
- 体制模式转换的要点
- 双重模式转换中的成就与问题
- 经济体制模式转换中的重大进展
- 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 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关系
- 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
- 认清形势——首先要稳定经济
- 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深化改革
- 实现协调配套,把阶段性改革和目标模式衔接起来
- 谈谈中国经济学界对近期和中期经济改革的不同思路
- 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
- 《建议》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 两个转变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
- 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迫切性
- 两个根本转变要相互促进,从全局上作努力
- 第三部分 关于改革方向的论争
-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 略论“市场化改革”
- 附 “市场化”不应是中国改革的全称
- 关于当前思想理论领域一些问题的对话
- 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 改革的正确方向是什么
- 必须排除错误思潮对改革的干扰
- 警惕挂着“社会主义”招牌的错误思潮
- 从“新自由主义”到“社会民主主义”
- 评所谓“执政者打左灯、向右拐”
- 意识形态领域既要容许“多样化”,更要强调“主旋律”
- 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同样死路一条
- 警惕以“市场化为名”推行“私有化之实”的倾向
- 第四部分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
- 在改革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 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多样化,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提供了理论前提
- 确认社会主义所有制不是越大越公越纯越好,而应是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的多样化发展
- 确认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不是单一的计划调节,可以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 破除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探索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格局
- 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 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状况堪忧
- 造成当前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下降的原因
- 关于意识形态领域两个相互联系的倾向性问题
-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
- 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 经济学教育是意识形态的教育还是分析工具的教育
- 关于经济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
-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以什么理论为指导
- 克服经济学领域一些倾向性问题的意见
- 在“刘国光经济学新论研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 反思改革不等于反改革
-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
-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 不同于其他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
-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些问题
- 关于收入分配
- 第五部分 若干历史经历的回顾与小结
- 计划与市场关系变革的三十年及我在此过程中的一些经历
- 解放思想激发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探索
- 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的消长
- 计划与市场:孰轻孰重
- 十四大定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计划”三字是省略而不是取消
- 十七大重申发挥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
- 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
- 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30年
- 否定之否定——改革在更高层次上的综合
-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三十年
- 关于全面认识共和国60年历史的若干问题
- 前30年和后30年
- 从新民主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
- 也谈“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宏观调控
- 宏观调控是一个动态的中性概念
- 80年代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
- 90年代中期治理通货膨胀和“软着陆”
- 世纪之交治理通货紧缩
- 向中性的宏观调控政策过渡
- 近几年经济波动中的宏观调控政策
-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收入分配问题
- 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口号的由来
- 淡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突出社会公平
-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思路
- 附 学术自传
- 我的经济学探索之路
- 时代引导人生之路
- 时代推动我在经济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 我的人生信念
- 编后记
- 推荐理由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