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6.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00千字
字数
2018-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表现当下中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既变化多端又活泼无序的真实状态。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编,共十八章。选择当前富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文学或文化热点问题,如“断裂”事件、重排大师、新概念作文、国学热与于丹现象、《沙家浜》与红色经典改编、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上海宝贝》与“另类文学”、网络文学的现状与问题、新移民文学的境遇与发展、“金王之争”“二余之争”“韩白之争”、《国画》与官场小说、《狼图腾》与生态文学、毛泽东文化热、“大话”文学潮、底层文学写作等进行分析。试图通过这些个例或个案解读,以点带面,对当下及近些年中国文坛出现新的文学思潮和动态、趋向进行概括。让读者了解当下中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既频频多变而又活泼无序的真实状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分析、把握问题的能力,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加当下文学和文化的建设。本书在前版基础上做了较大修订,新增了一篇前言和四章内容(第七、九、十、十八章),考虑内容方面的因素,删去了前版中“‘梨花诗’与现代汉诗”一章。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上编
- 第一章 文化生态与现实语境
- 第一节 文学转型的历时演进及阶段性特征
- 第二节 “经济中心”时代的文学定位及应对策略
- 第三节 一元与多样并存的总体格局
- 第二章 “断裂”现象与新生代作家的突围
- 第一节 世纪末文坛的“断裂”事件
- 第二节 “断裂”的喧哗现象引发的思考
- 第三节 “断裂”作家的文学表演
- 第四节 由“断裂”引发的思考
- 第三章 重排大师与雅俗文学的重构
- 第一节 大师时代结束与文学对大师的渴望
- 第二节 作为个案的茅盾与金庸
- 第三节 雅俗文学的流变与重构
- 第四章 新概念作文与“80后”写作
- 第一节 从“应试作文”到“三新写作”
- 第二节 大众传播与“80后”作者的出场
- 第三节 “80后”写作的主要特点
- 第四节 《十少年作家批判书》及其他
- 第五章 《百家讲坛》与“国学热”的反思
- 第一节 《百家讲坛》与学术大众化
- 第二节 “国学热”的反思与《百家讲坛》的问题
- 第六章 《沙家浜》与“红色经典”改编
- 第一节 从沪剧《芦荡火种》到京剧《沙家浜》
- 第二节 阶级语境与消费主义对改编的不同影响
- 第七章 莫言小说创作与诺贝尔文学奖
- 第一节 莫言小说创作与诺奖的“理想性”原则
- 第二节 “高密东北乡”的“生命狂欢”变奏
- 第三节 狂欢落幕之后的遐想
- 附录 《灵山》与诺贝尔奖情结
- 第八章 《上海宝贝》与“另类”文学
- 第一节 “70后”出场与“另类”文学的生成
- 第二节 《上海宝贝》及其相关的“另类”情爱小说
- 第三节 “边际写作”与都市女性的灰色生活
- 第九章 网络文学的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生成与发展
- 第二节 “亲我主义”及其他
- 第三节 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 第十章 新移民文学的境遇与发展
- 第一节 与大陆当代文学的内在关联
- 第二节 精神延续与主体自觉
- 第三节 “第三空间”及其蕴生的独特文学世界
- 第四节 艺术实践的追求和探索
- 第五节 发展表象背后的隐忧
- 下编
- 第十一章 “金王之争”与金庸、王朔的俗文学写作
- 第一节 王朔为何“挑战”金庸
- 第二节 “金王之争”的深层文化内涵
- 第十二章 “二余之争”与对文化散文的评价
- 第一节 “二余之争”及对当代文坛的意义
- 第二节 文化散文兴起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动因
- 第三节 文化散文的“话语转向”及其当下面临的尴尬
- 第十三章 “韩白之争”与文坛的“潜规则”
- 第一节 “韩白之争”争什么
- 第二节 关于文坛、“圈子”和“潜规则”
- 第三节 体制内与体制外写作
- 第十四章 《国画》与官场小说
- 第一节 官场小说与官场文化
- 第二节 浮华背后的隐喻与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
- 第三节 官场小说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
- 第十五章 《狼图腾》与生态文学
- 第一节 文学反思之路与生态文学的兴起
- 第二节 《狼图腾》的主体形象与理性探询
- 第三节 生态文学的学科定位与诗意表达
- 第十六章 “毛泽东文化热”
- 第一节 纪实文学历时发展与“毛泽东文化热”的特征
- 第二节 历史局限与三个向度的拓展
- 第十七章 “大话”文学潮
- 第一节 “大话”文学的兴起及其文体溯源
- 第二节 “大话”文学的叙事策略
- 第三节 “大话”文学的超验写作
- 第十八章 底层文学写作
- 第一节 底层与底层文学
- 第二节 底层之痛与底层之乐
- 第三节 历史局限及需要拓展的两个向度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