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以肝胆胰微创介入精准医学为核心、多学科知识渗透交叉的临床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总论,基础和临床三个部分,分别从肝胆胰微创介入精准医学总论、临床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精准治疗新技术进展及临床病例解析进行了介绍。本书具有多学科与肝胆胰微创外科相互交叉、基础临床的融汇贯通和较为丰富的案例教学等特色。本书总结了肝胆胰疾病微创介入的各种常用方法,介绍了肝胆胰疾病微创介入治疗的最新医学理论和技术体系,是一部以肝胆胰微创介入精准医学为核心、多学科知识渗透交叉的临床著作,对肝胆胰疾病相关学科的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很有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前言
  • 第一篇 肝胆胰微创介入总论
  • 第一章 肝胆胰微创介入治疗的历史和发展
  • 第二章 肝胆胰肿瘤微创介入指南解读
  • 第一节 肝癌的微创介入治疗
  • 一、影像导引肿瘤消融术
  • 二、化学性消融
  • 三、局部消融疗法
  • 四、不可逆性电穿孔(IRE)
  • 五、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
  • 六、选择性内放疗
  • 七、联合疗法
  • 八、适合中国肝癌疾病规律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 第二节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微创介入治疗
  • 一、术前门静脉栓塞
  • 二、动脉内治疗
  • 三、物理消融治疗
  • 第三节 胰腺癌微创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 一、介入手段应用于胰腺癌诊断
  • 二、胰腺癌的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及化疗
  • 三、胰腺癌的介入微创治疗
  • 四、胰腺癌并发症的介入微创治疗
  • 五、介入治疗适应证:
  • 六、介入治疗禁忌证
  • 七、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与精准个体化治疗
  • 第三章 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影像引导新技术
  • 第一节 影像介入引导新技术概述
  • 一、各种影像透视引导技术
  • 二、影像引导下的不同治疗途径
  • 第二节 MRI引导下肝恶性肿瘤热消融治疗
  • 典型病例
  • 第四章 肝胆胰微创介入中的并发症及处理
  • 第一节 出血
  • 一、穿刺部位出血
  • 二、局部血肿
  • 三、肝脏和腹腔内出血
  • 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第二节 肠穿孔
  • 第三节 胆道损伤
  • 一、胆囊炎
  • 二、胆管炎及脓毒血症
  • 三、胆管损伤和肝内胆汁瘤
  • 四、胆道出血
  • 第四节 胰腺损伤
  • 一、胰腺炎
  • 二、胰腺出血
  • 三、胰瘘
  • 第五节 其他并发症
  • 一、肝脓肿
  • 二、异位脏器的栓塞
  • 三、疼痛
  • 四、肿瘤种植
  • 典型病例一
  • 典型病例二
  • 典型病例三
  • 第五章 肝胆胰微创介入的联合治疗
  • 一、肝动脉化疗栓塞与RFA治疗的联合应用
  • 二、RFA联合PEI注射
  • 三、RFA与近距离放射疗法
  • 四、RFA与MWA消融
  • 五、RFA与外科切除的区别与联合治疗
  • 典型病例
  • 第六章 肝胆胰微创介入的麻醉监护
  • 一、镇静和麻醉的分类和定义
  • 二、麻醉监护的场地设备及人员要求
  • 三、监护医生资质要求
  • 四、麻醉前评估
  • 五、麻醉监护的实施
  • 六、镇静或麻醉后患者出手术室标准
  • 七、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 八、疼痛强度的评价量表
  • 九、多模式疼痛管理措施
  • 十、进展前景
  • 第二篇 肝胆胰介入技术各论
  • 第七章 肝动脉化疗栓塞
  • 第一节 肝脏TACE概述
  • 一、TACE技术的理论基础
  • 二、TACE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 三、TACE的操作方法
  • 四、肝癌TACE操作中遵循的几个原则
  • 五、肝癌TACE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
  • 六、TACE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 七、TACE术后疼痛的鉴别与处理
  • 八、TACE的疗效判定
  • 九、TACE的重复治疗
  • 十、TACE和其他方法联合使用的综合治疗
  • 第二节 靶向肿瘤内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ILA-TACE)
  • 一、靶向肿瘤内乳酸治疗肿瘤的基本原理
  • 二、TILA-TACE提高疗效的基本原理
  • 三、TILA-TACE的操作流程
  • 第三节 经肝动脉利卡汀灌注术
  • 一、经肝动脉利卡汀灌注术概况
  • 二、经肝动脉利卡汀灌注术理论基础
  • 三、经肝动脉利卡汀灌注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 四、经肝动脉利卡汀灌注术的操作方法
  • 五、利卡汀治疗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
  • 六、利卡汀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七、经肝动脉利卡汀灌注术的疗效评价
  • 八、经肝动脉利卡汀灌注术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四节 肝脏肿瘤载药微球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
  • 一、肝脏肿瘤载药微球动脉化疗栓塞术概述
  • 二、临床常用的DEBs类型
  • 三、肝脏肿瘤载药微球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理论基础
  •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 五、DEBs的准备
  • 六、肝癌DEBs-TACE操作过程:
  • 七、TACE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 八、DEBs-TACE的疗效判定与重复治疗
  • 九、DEBs-TACE重复治疗
  • 十、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五节 放射微球治疗肝脏肿瘤
  • 一、放射微球治疗肝脏肿瘤概况
  • 二、放射微球治疗肝脏肿瘤的理论基础
  • 三、放射微球治疗肝脏肿瘤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 四、放射微球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 五、 钇90微球治疗的术后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 六、放射微球的疗效判定
  • 七、放射微球的重复治疗
  • 八、放射微球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 第八章 射频消融
  • 第一节 射频消融概述
  • 一、射频消融治疗肿瘤的基本原理
  • 二、射频消融的硬件基础
  • 三、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
  • 第二节 肝脏射频消融
  • 一、肝脏射频消融的理论基础
  • 二、肝脏射频消融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 三、肝脏射频消融的操作方法
  • 四、肝脏肿瘤RFA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五、肝肿瘤RFA常见并发症
  • 六、肝肿瘤RFA的疗效评价
  • 七、肝脏射频消融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九章 微波消融术
  • 第一节 微波消融概论
  • 一、微波消融的基本原理
  • 二、微波消融的硬件基础
  • 三、微波消融的临床应用
  • 第二节 微波消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一、适应证
  • 二、禁忌证
  • 第三节 微波消融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 一、治疗方式的选择
  • 二、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瘤的微波消融操作步骤和方法
  • 三、CT引导下肝脏肿瘤的微波消融操作步骤和方法
  • 第四节 微波消融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
  • 第五节 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第六节 微波消融的疗效评价
  • 一、随访方案
  • 二、影像学评价方法
  • 三、疗效评价标准
  • 第七节 微波消融的最新进展
  • 典型病例一
  • 典型病例二
  • 第十章 氩氦刀冷冻消融
  • 第一节 冷冻消融概述
  • 第二节 氩氦刀冷冻消融的理论基础
  • 一、氩氦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机制
  • 二、氩氦刀对肿瘤血管的损伤机制
  • 三、氩氦刀诱导凋亡相关机制
  • 四、氩氦刀消融治疗后可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 第三节 氩氦刀冷冻消融的硬件基础
  • 第四节 氩氦刀冷冻消融的临床操作
  •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 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 第五节 氩氦刀冷冻后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第六节 氩氦刀冷冻消融的最新进展
  • 一、临床疗效报道
  • 二、肿瘤相关免疫研究进展
  • 典型病例
  • 第十一章 激光消融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激光消融的临床操作
  •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 二、操作方法
  • 三、肝肿瘤激光消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四、肝肿瘤激光消融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 五、肝肿瘤激光消融的疗效判定与重复治疗
  • 六、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十二章 肝脏无水酒精注射
  • 一、基本原理
  • 二、适应证
  • 三、禁忌证
  • 四、术前准备
  • 五、治疗方法
  • 六、术后管理
  • 七、疗效评价
  • 八、联合治疗
  • 典型病例
  • 第十三章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
  • 第一节 肝脏放射性粒子植入
  • 一、概况
  • 二、理论基础
  •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 四、主要设备
  • 五、临床操作方法
  • 六、肝癌粒子植入术注意事项
  • 七、粒子植入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 八、临床疗效判定
  • 九、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二节 胆管粒子支架置入术
  • 一、概况
  • 二、理论基础
  •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 四、主要设备
  • 五、临床操作方法
  • 六、胆管粒子支架置入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七、胆管粒子支架置入术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 八、疗效的评估
  • 九、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三节 门静脉粒子支架置入术
  • 一、概况
  • 二、理论基础
  •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 四、临床操作方法
  • 五、门静脉粒子支架手术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六、门静脉粒子支架手术合并症的处理
  • 七、门静脉粒子支架手术疗效判定
  • 八、门静脉粒子支架术后检查方法
  • 九、肝内病灶的处理
  • 十、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十四章 门静脉癌栓支架近程放疗
  • 一、概况
  • 二、基础理论
  •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 四、临床操作方法
  • 五、术后处理
  • 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七、评价方法
  • 八、疗效
  • 九、前景展望
  • 典型病例
  • 第十五章 门静脉栓塞术
  • 一、概况
  • 二、理论基础
  •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 四、临床操作方法
  • 五、PVE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六、PVE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 七、PVE疗效判定指标
  • 八、PVE后手术时间的选择
  • 九、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一
  • 典型病例二
  • 典型病例三
  • 第十六章 经皮经肝胆道介入治疗
  • 一、概况
  • 二、理论基础
  •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 四、临床操作方法
  • 五、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七、疗效判定和重复治疗
  • 八、重复治疗
  • 九、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十七章 光动力治疗
  • 一、概况
  • 二、理论基础
  • 三、PDT的器材及主要材料
  •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 五、方法
  • 六、胆道PDT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七、PDT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 八、PDT的疗效判定与重复治疗
  • 九、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一
  • 典型病例二
  • 第十八章 胆道内射频消融术
  • 一、胆道射频消融术
  • 二、基本原理
  • 三、胆道内射频消融术
  • 四、临床操作方法
  • 五、并发症及处理。
  • 六、疗效评估
  • 七、临床应用
  • 八、临床研究进展
  • 典型病例
  • 第十九章 神经内分泌肿瘤及癌肝脏转移的介入治疗
  •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肿瘤/癌肝脏转移的介入治疗
  • 一、概况
  • 二、理论基础
  •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 四、临床操作方法
  • 五、注意事项
  • 六、并发症
  • 七、效果评价
  • 八、前景
  •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肿瘤/癌肝脏转移的其他介入治疗方法
  • 一、消融治疗
  • 二、 钇90-放射性微球和载药微球
  • 第三节 胃肠间质瘤肝转移的TACE治疗
  • 一、概况
  •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 三、胃肠间质瘤肝转移的TACE治疗操作过程
  • 四、胃肠间质瘤肝转移的TACE治疗介入术后评价
  • 典型病例一
  • 典型病例二
  • 典型病例三
  • 典型病例四
  • 第二十章 胰腺癌放射治疗
  • 第一节 放射治疗的概述
  • 第二节 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
  • 第三节 放射治疗的设备
  • 一、医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模式)
  • 二、3D-CRT设备
  • 三、IMRT设备
  • 四、近距离后装治疗机
  • 五、影像引导放疗设备
  • 六、伽马刀治疗系统
  • 七、质子、重离子治疗设备
  • 八、模拟定位机
  • 第四节 胰腺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 第五节 放射治疗的应用
  • 一、可切除胰腺癌的放射治疗
  • 二、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放射治疗
  • 三、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放射治疗
  • 四、胰腺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第六节 胰腺癌放射治疗后的随访
  • 典型病例
  • 第二十一章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一、概况
  • 二、设备介绍
  •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 四、TIPS术前准备
  • 五、TIPS操作
  • 六、TIPS术后管理
  • 七、TIPS手术随访
  • 八、TIPS手术并发症
  • 典型病例
  • 第二十二章 经皮经肝胃食管静脉曲张栓塞术
  •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 二、PTVE术前准备
  • 三、PTVE操作技术
  • 四、栓塞术后处理
  • 五、并发症及防治
  • 六、疗效
  • 典型病例一
  • 典型病例二
  • 典型病例三
  • 典型病例四
  • 典型病例五
  • 第二十三章 球囊闭塞逆行经静脉栓塞术
  • 一、概况
  • 二、理论基础
  • 三、设备介绍
  • 四、适应证
  • 五、禁忌证
  • 六、术前准备及管理
  • 七、临床操作方法
  • 八、BRTO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九、BRTO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十、BRTO的疗效判定
  • 十一、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二十四章 肝包虫病介入治疗
  • 第一节 肝包虫病腹腔镜治疗
  • 一、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
  • 二、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
  • 三、肝包虫腹腔镜肝切除术
  • 第二节 肝包虫病并发症的内镜治疗
  • 一、肝CE囊肿破入胆道
  • 二、肝包虫术后合并胆瘘
  • 三、肝包虫术后胆道狭窄
  • 第三节 超声引导肝包虫病介入治疗
  • 第四节 肝包虫病的射频消融治疗
  • 第五节 肝包虫病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 二、术前评估
  • 三、方法
  • 四、疗效评价
  • 五、术中并发症的防治
  • 六、结语
  • 第二十五章 脾动脉栓塞术
  • 一、脾血管解剖
  • 二、适应证
  • 三、禁忌证
  • 四、操作技术
  • 典型病例一
  • 典型病例二
  • 第二十六章 胰腺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
  • 第一节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概述
  • 一、发展历史
  • 二、治疗原理及作用机制
  • 三、治疗胰腺癌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的硬件基础
  • 一、治疗设备
  • 二、治疗方式
  • 三、技术特性决定的肿瘤选择
  • 四、技术改进与展望
  • 第三节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的临床治疗
  • 一、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胰腺癌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 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的操作方法
  • 三、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胰腺癌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四、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五、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的疗效判定
  • 六、局部疗效评价的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二十七章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
  • 一、概况
  • 二、不可逆电穿孔技术的硬件基础
  • 三、理论基础
  •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 五、临床操作方法
  • 六、IRE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注意事项
  • 七、IRE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八、IRE术后检查
  • 九、疗效的评估
  • 十、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二十八章 纳秒脉冲消融技术
  • 第一节 纳秒脉冲肿瘤消融的原理及关键电路
  • 一、纳秒脉冲电场原理
  • 二、纳秒脉冲电场关键电路
  • 第二节 纳秒脉冲临床治疗评估系统
  • 一、肿瘤的介电参数
  • 二、纳秒刀消融方案数值评估
  • 三、纳秒刀消融的温度场数值模拟
  • 四、单细胞电穿孔数值模拟
  • 第三节 纳秒刀精准消融的临床规划方案
  • 一、手术导航系统
  • 二、病灶部位的图像分割
  • 三、肿瘤病灶的三维重建及显示
  • 四、消融过程中的定位导航
  • 第四节 纳秒脉冲消融技术临床应用
  • 一、脉冲电场的分类
  • 二、纳秒脉冲技术的硬件基础
  • 三、理论基础
  •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 五、临床操作方法
  • 六、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注意事项
  • 七、应用实例
  • 第二十九章 超声内镜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 第一节 超声内镜概论
  • 一、超声内镜基本原理
  • 二、超声影像学基础
  • 三、超声内镜相关的上腹部解剖和基本操作方法
  • 第二节 超声内镜的临床操作
  •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 二、常见并发症
  • 三、术前准备
  • 第三节 超声内镜在胰腺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 一、超声内镜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二、超声内镜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
  • 三、超声内镜诊断胆道恶性肿瘤中配合其他检查方法的使用顺序和原则
  • 四、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一
  • 典型病例二
  • 第三十章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肝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 一、ERCP的定义
  • 二、ERCP的发展史
  • 三、ERCP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四、ERCP的临床操作方法
  • 五、术后并发症
  • 六、治疗疗效
  • 七、前景展望
  • 典型病例
  • 第三十一章 胰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 一、概况
  • 二、理论基础
  • 三、治疗设备
  •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 五、治疗前准备及管理
  • 六、临床操作方法
  • 七、胰腺粒子植入治疗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八、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九、术后放射防护措施
  • 十、胰腺粒子植入治疗术后随访与疗效评估
  • 十一、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三十二章 胰腺癌灌注化疗
  • 一、概况
  • 二、理论基础
  • 三、胰腺癌TAI/TACE适应证与禁忌证
  • 四、方法及处理
  • 五、进展前景
  • 典型病例
  • 第三十三章 血管介入在胰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 附录 中英文名称对照和缩略词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