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66千字
字数
2014-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全面论述中国学术和思想史的专著。
内容简介
作者以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自先秦至清末的学术发展和思想脉络,对于每一个朝代、每一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学派、思想家,以及重大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产生、发展的经过,其对后世的影响,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论述,昭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传统和辉煌的人文精神。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先秦学术思想之比较
- 第一节 先秦思想学说流变与盛衰
- 第二节 儒道思想学说之比较
- 第三节 儒墨思想学术之比较
- 第四节 儒法思想学说之比较
- 第五节 名法思想学说之比较
- 第二章 先秦诸子思想学说比较
- 第一节 孔孟思想学说的比较
- 第二节 孟荀思想学说之比较
- 第三节 庄老思想学说之比较
- 第四节 杨、墨思想学说之比较
- 第五节 荀子与韩非学术思想之比较
- 第六节 法、术、势三派之比较
- 第三章 两汉的学术思想
-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对当代、后世之影响
- 第二节 武帝立五经博士及其影响
- 第三节 两汉经学异同与今古文学派之别
- 第四节 今古文派相争与调和
- 第四章 汉魏时代的经学
- 第一节 师法、家法及五经之传授
- 第二节 马融与东汉经学
- 第三节 郑玄经学的贡献与评价
- 第四节 许慎之生平及其对学术之贡献
- 第五节 王肃经学及其得失评价
- 第五章 宗教传播与其思想的影响
- 第一节 道教之传播及其影响
- 第二节 佛教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佛道之争
- 第四节 伊斯兰教的传入中国与影响
- 第五节 唐时传入中国之景教
- 第六节 基督教(新教)的传入与影响
- 第七节 摩尼教的传入与影响
- 第八节 白莲教的兴起及其与元明政权的关系
- 第九节 明清禁教与中国科学盛衰的分析
- 第六章 中外教士对交通及文化的贡献
- 第一节 法显西行对中印交通文化的贡献
- 第二节 玄奘与中印交通、文化的影响及贡献
- 第三节 义净于中印交通、文化的贡献
- 第四节 王玄策使印度及其贡献
- 第五节 利玛窦对中西文化的贡献
- 第六节 徐光启在宗教、农业、科学上之影响与贡献
- 第七节 李之藻在宗教、科学上之贡献
- 第八节 马礼逊来华传教之经过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思想
- 第一节 魏晋之清谈
- 第二节 魏晋之玄学
- 第三节 清谈与玄学之影响
- 第四节 南北朝经学的统一与异同
- 第五节 唐代纂修的《五经正义》
- 第八章 隋唐佛学
- 第一节 隋唐与南北朝佛学发展比较
- 第二节 隋唐的四大佛教宗派
- 第三节 佛学式微原因的分析
- 第四节 唐代儒释思想的融合与发展
- 第九章 宋明理学发展与影响
- 第一节 宋代理学发达原因之分析
- 第二节 宋代理学四大派思想学说概述
- 第三节 鹅湖之会与朱陵异同
- 第四节 陈白沙学说
- 第五节 王阳明的学说(姚江学派)
- 第六节 宋明理学衰落及其对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
- 第十章 清代学术得失与转变
- 第一节 清代学术的分期
- 第二节 清代学风转变的分析
- 第三节 汉宋学术之争
- 第四节 清代考据学盛行之背景与重要人物
- 第五节 公羊学派与康有为
- 第十一章 历代史学论说
- 第一节 廿五史概说
- 第二节 隋唐公府搜藏的图书与贡献
- 第三节 唐代重要史学著作与贡献
- 第四节 宋代的重要著作与史学贡献
- 第十二章 汉至宋的通史
-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
- 第二节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第三节 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
- 第十三章 汉至宋的断代史
- 第一节 班固及其《汉书》
- 第二节 南北史的体制及其比较
- 第三节 《旧唐书》的得失与评价
- 第四节 《新唐书》的得失与评价
- 第五节 《旧五代史》得失与评价
- 第六节 《新五代史》得失与评价
- 第十四章 典志得失与应用
- 第一节 杜佑及其《通典》
- 第二节 郑樵及其《通志》
- 第三节 《文献通考》及“三通”比较
- 第四节 敦煌资料与宋代的类书
- 第十五章 史学方法与清儒论史
- 刘知几与《史通》
- 第二节 浙西学派与顾亭林(炎武)
- 第三节 浙东学派与黄梨洲(宗羲)
- 第四节 章 学诚与《文史通义》
展开全部
出版方
道善文化
道善文化成立于2016年,依托母公司北京爱智达人科技教育公司的出版资源,致力于中国传统经典,以及文学、历史、艺术等优秀人文内容的出版与发行推广。 公司先后与东方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与中信出版集团开展更加密切的总发行合作。已出版过的系列作品计有:《王鼎均散文系列》12册、《刘君祖的易经世界》(22种)、王溢嘉的“周边文丛”(20种)、《民国人物小传》(20种)(上海三联)、蒋勋说文学之美系列(5种)、蒋勋说红楼梦系列(8册)、爱新觉罗.毓鋆讲经典笔记系列(20种)、吴怡的我在美国讲中国哲学系列(20种)、何寄彭教授主编的《华夏之美》系列(1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