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王鼎杰讲透史记》主理人王鼎杰老师作品,一部从战争史和战略学角度讨论中日甲午战争的专著。

内容简介

全书以战略学为主导,以扎实的政治学、军事学、战略学和历史学知识为基础,利用中日英俄等多方档案材料和相关人员的日记、回忆录,并广泛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借用围棋的复盘概念,从15个环节对甲午战争进行了角度新颖、内容全面、有力度、有深度的战略推演。

作者力图拨开战争迷雾,澄清战争细节,深入揭示胜败真相,从而更深刻地剖析这场改变中日历史走向的战争,并从中汲取应有的历史教训。

此次新版对全书内容进行了细致修订,收入多张珍贵高清的作战图作为文字的有效补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论 战争不复盘,历史无殷鉴
  • 中日甲午战争研究对比
  • 中日败战研究对比
  • 战争史该如何研究?
  • 历史可假设,战争须复盘
  • 第一局 近代中日对抗格局之形成
  • 第一节 交邻之道
  • 第二节 从绝域到近邻:变化中的中日关系
  • 第三节 走向对抗之路
  • 第四节 胜败检讨:战略认知不对称的形成
  • 第二局 地缘支点之争
  • 第一节 地缘支点与地缘意识
  • 第二节 近代中日地缘认知的不对称
  • 第三节 四大支点
  • 第四节 近代中日的支点之争
  • 第三局 战略机遇之争
  • 第一节 战略、战略机遇与战略机遇期
  • 第二节 不对称的和平机遇期
  • 第三节 晚清战略困局的形成与破局机遇的出现
  • 第四节 英俄博弈送来的搭车机遇
  • 第五节 历史的可能性
  • 第六节 李鸿章的战略设计
  • 第七节 对抗焦点的转向
  • 第四局 军事转型之争
  • 第一节 19世纪的陆海军转型
  • 第二节 中国军事转型观的缺陷
  • 第三节 中日陆军转型对比
  • 第四节 晚清海军发展的认知与实践
  • 第五节 日本海军发展的认知与实践
  • 第六节 竞争焦点的再度转向
  • 第五局 购舰竞赛
  • 第一节 殺手锏思维与购舰竞赛的实质
  • 第二节 难以规避的竞争
  • 第三节 急则治标的购舰竞赛
  • 第四节 日本的再反超
  • 第五节 何以日本不再等待
  • 第六局 半岛危机与出兵竞争
  • 第一节 战略的“余味”与“鬼手”
  • 第二节 从壬午到甲午(一):朝鲜危机的演变
  • 第三节 从壬午到甲午(二):对抗模式的形成
  • 第四节 甲午年的出兵竞争
  • 第五节 得失检讨
  • 第六节 出乎意料的转折
  • 第七局 调停引发的明争暗斗
  • 第一节 英俄调停与“以夷制夷”
  • 第二节 李鸿章的误算
  • 第三节 攸关全局的“治孤”
  • 第四节 失去的机会
  • 第八局 开战法理之争
  • 第一节 被忽略的机会
  • 第二节 李、袁的失机
  • 第三节 日军的行动
  • 第四节 得失检讨
  • 第九局 丰岛海战
  • 第一节 必然的结果,不必然的态势
  • 第二节 威慑的魔咒
  • 第三节 进兵计划与海军部署的变更
  • 第四节 海战态势的最终形成
  • 第五节 意外之战
  • 第六节 偶然与必然
  • 第十局 成欢之战
  • 第一节 失去的胜利
  • 第二节 日军一线兵力优势的丧失
  • 第三节 战前双方的兵力调度
  • 第四节 战场及双方的兵力部署
  • 第五节 战斗经过
  • 第六节 两军脱离接触后的运动
  • 第七节 战斗检讨
  • 第十一局 中日战争计划对比
  • 第一节 兵力对比与战场态势
  • 第二节 清廷之战争指导机构与战争计划
  • 第三节 日本之战争指导机构与战争计划
  • 第四节 实践之检讨
  • 第十二局 平壤之战
  • 第一节 会战回顾
  • 第二节 外线与内线
  • 第三节 日军视角的检讨
  • 第四节 清军视角的检讨
  • 第五节 平壤城下战斗的再检讨
  • 第六节 平壤败战的影响
  • 第十三局 大东沟海战
  • 第一节 海战回顾
  • 第二节 中日海军武器代差的形成
  • 第三节 中日海军战术代差的形成
  • 第四节 9月17日海战的战理分析
  • 第五节 日本联合舰队的失误
  • 第十四局 金旅之战
  • 第一节 败战之惑
  • 第二节 登陆与抗登陆作战的检讨
  • 第三节 花园口登陆前的清军战争指导
  • 第四节 花园口登陆后的清军战争指导
  • 第五节 金旅失守的战术检讨
  • 第六节 总结
  • 第十五局 终战的较量
  • 第一节 终战的要义
  • 第二节 清廷的终战指导
  • 第三节 日本的终战指导
  • 第四节 针锋相对的较量
  • 第五节 大溃败
  • 第六节 艰难的谈判与昂贵的一枪
  • 第七节 贻害百年的城下之盟
  • 总结 篇日本的甲午梦与中国的甲午病
  • 日本的甲午梦
  • 中国的甲午病
  • “以史为鉴”的再反思
  •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甲午战争反思

    十五个战略博弈,全面复盘甲午战争。战略反思,战略思维,追根问底,直达本质。史料详尽,论证合理,文笔流畅,气势磅礴,心怀世界,全球视野,战略认知。参考书目众多,多国视角分析,大战略思维主导,深刻经验教训总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警惕日本人的甲午梦

      每天刷书第 109 本今日刷书《复盘甲午》本书以战略学为主导,以扎实的政治学、军事学、战略学和历史学知识为基础,利用中日英俄等多方档案材料和相关人员的日记、回忆录,并广泛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借用围棋的复盘概念,从 15 个环节对甲午战争进行了角度新颖、内容全面、有力度、有深度的战略推演。甲午,中国人的痛。甲午,日本人的梦。这一场战争,直接决定了地区格局以及两国的国运。没有甲午战争,就没有后来的日俄战争,也不会有后来的侵华战争。侵华战争日本虽然战败了,但是在很多日本人的心里,甲午梦还在。正如作者在书的最后所说:如果再考虑到日本为此付出的代价极其微弱,甲午战争的胜利对日本而言,堪称是一个梦幻般的胜利。也可以说,在每一个日本扩张主义者的心中,都有一个甲午梦,并期待着这个梦能不断转化为新的现实。2022.12.21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百年国运,棋局博弈

        本书将晚清中日关系乃至甲午战争的进展概括为十五回合的棋局。对于每一局双方都给出多种选择。比如第一局,“中日对抗格局之形成”。作者从检讨远交近攻的战略实质入手,切入 19 世纪中期的国际政治棋局,指出当时的世界,正处于 “大英帝国主导下的和平” 之中,英国霸权的重点,在于对大西洋、印度洋和地中海的控制,太平洋则鞭长莫及。所以英国在鸦片战争打败中国后,转而扮演现状维护者的角色,严防德、俄等中等强国在远东扩张过度。而中国与日本,原来由于大海的分割而为绝域,此时随着蒸汽船的广泛应用而成近邻,中日关系在 19 世纪末发生了根本变化。清王朝作为远东体系曾经的主导者,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周边国家大多曾是其藩属国,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困乏、领土有限的边缘国家,却欲在变局中趁势崛起。本书的叙述分析,包括战略,包括国际关系与外交,还涉及开战法理、军备竞赛、军事运筹以及甲午战争中历次战役环节的反思。从宏观到微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其主旨,不仅是单纯的历史考证,不仅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军事冒险的道义批判,而是以棋手的理智和技巧进行赛后的复盘,检讨和比较中日双方在 19 世纪后半叶各项决策的得失,对历史上各个稍纵即逝的机遇进行再一次的审视。历史研究可以用各种假设重新再来一次吗?传统的历史学家并不赞同,我读大学时,老师总是告诫说,历史研究是以已经发生的事件和人物为对象的,超出这个范围去做假设,没有必要也是浪费时间。但是研究战略学的学者认为,历史虽然不能重新来过,但可以兵棋推演的方式进行复盘,以找到胜负结论之外更为深刻的经验教训。通过复盘,使得后人的视野更加开阔,决策更加审慎,执行更加坚定。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6月,是以出版整理、研究传统文化和艺术类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 建社以来,曾影印出版了《申报》、《良友画报》、《道藏》、《四部丛刊》、《明实录》、《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民国丛书》等一系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部头出版物,在读者中有一定的声誉。 20世纪90年代,出版社着力调整出版结构,逐步将重点转向历史记述和美术。共有80余种图书获国际、国家各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