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用户推荐指数
文学
类型
8.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2千字
字数
2021-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王鼎杰讲透史记》主理人王鼎杰老师作品,一部从战争史和战略学角度讨论中日甲午战争的专著。
内容简介
全书以战略学为主导,以扎实的政治学、军事学、战略学和历史学知识为基础,利用中日英俄等多方档案材料和相关人员的日记、回忆录,并广泛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借用围棋的复盘概念,从15个环节对甲午战争进行了角度新颖、内容全面、有力度、有深度的战略推演。
作者力图拨开战争迷雾,澄清战争细节,深入揭示胜败真相,从而更深刻地剖析这场改变中日历史走向的战争,并从中汲取应有的历史教训。
此次新版对全书内容进行了细致修订,收入多张珍贵高清的作战图作为文字的有效补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引论 战争不复盘,历史无殷鉴
- 中日甲午战争研究对比
- 中日败战研究对比
- 战争史该如何研究?
- 历史可假设,战争须复盘
- 第一局 近代中日对抗格局之形成
- 第一节 交邻之道
- 第二节 从绝域到近邻:变化中的中日关系
- 第三节 走向对抗之路
- 第四节 胜败检讨:战略认知不对称的形成
- 第二局 地缘支点之争
- 第一节 地缘支点与地缘意识
- 第二节 近代中日地缘认知的不对称
- 第三节 四大支点
- 第四节 近代中日的支点之争
- 第三局 战略机遇之争
- 第一节 战略、战略机遇与战略机遇期
- 第二节 不对称的和平机遇期
- 第三节 晚清战略困局的形成与破局机遇的出现
- 第四节 英俄博弈送来的搭车机遇
- 第五节 历史的可能性
- 第六节 李鸿章的战略设计
- 第七节 对抗焦点的转向
- 第四局 军事转型之争
- 第一节 19世纪的陆海军转型
- 第二节 中国军事转型观的缺陷
- 第三节 中日陆军转型对比
- 第四节 晚清海军发展的认知与实践
- 第五节 日本海军发展的认知与实践
- 第六节 竞争焦点的再度转向
- 第五局 购舰竞赛
- 第一节 殺手锏思维与购舰竞赛的实质
- 第二节 难以规避的竞争
- 第三节 急则治标的购舰竞赛
- 第四节 日本的再反超
- 第五节 何以日本不再等待
- 第六局 半岛危机与出兵竞争
- 第一节 战略的“余味”与“鬼手”
- 第二节 从壬午到甲午(一):朝鲜危机的演变
- 第三节 从壬午到甲午(二):对抗模式的形成
- 第四节 甲午年的出兵竞争
- 第五节 得失检讨
- 第六节 出乎意料的转折
- 第七局 调停引发的明争暗斗
- 第一节 英俄调停与“以夷制夷”
- 第二节 李鸿章的误算
- 第三节 攸关全局的“治孤”
- 第四节 失去的机会
- 第八局 开战法理之争
- 第一节 被忽略的机会
- 第二节 李、袁的失机
- 第三节 日军的行动
- 第四节 得失检讨
- 第九局 丰岛海战
- 第一节 必然的结果,不必然的态势
- 第二节 威慑的魔咒
- 第三节 进兵计划与海军部署的变更
- 第四节 海战态势的最终形成
- 第五节 意外之战
- 第六节 偶然与必然
- 第十局 成欢之战
- 第一节 失去的胜利
- 第二节 日军一线兵力优势的丧失
- 第三节 战前双方的兵力调度
- 第四节 战场及双方的兵力部署
- 第五节 战斗经过
- 第六节 两军脱离接触后的运动
- 第七节 战斗检讨
- 第十一局 中日战争计划对比
- 第一节 兵力对比与战场态势
- 第二节 清廷之战争指导机构与战争计划
- 第三节 日本之战争指导机构与战争计划
- 第四节 实践之检讨
- 第十二局 平壤之战
- 第一节 会战回顾
- 第二节 外线与内线
- 第三节 日军视角的检讨
- 第四节 清军视角的检讨
- 第五节 平壤城下战斗的再检讨
- 第六节 平壤败战的影响
- 第十三局 大东沟海战
- 第一节 海战回顾
- 第二节 中日海军武器代差的形成
- 第三节 中日海军战术代差的形成
- 第四节 9月17日海战的战理分析
- 第五节 日本联合舰队的失误
- 第十四局 金旅之战
- 第一节 败战之惑
- 第二节 登陆与抗登陆作战的检讨
- 第三节 花园口登陆前的清军战争指导
- 第四节 花园口登陆后的清军战争指导
- 第五节 金旅失守的战术检讨
- 第六节 总结
- 第十五局 终战的较量
- 第一节 终战的要义
- 第二节 清廷的终战指导
- 第三节 日本的终战指导
- 第四节 针锋相对的较量
- 第五节 大溃败
- 第六节 艰难的谈判与昂贵的一枪
- 第七节 贻害百年的城下之盟
- 总结 篇日本的甲午梦与中国的甲午病
- 日本的甲午梦
- 中国的甲午病
- “以史为鉴”的再反思
-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6月,是以出版整理、研究传统文化和艺术类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 建社以来,曾影印出版了《申报》、《良友画报》、《道藏》、《四部丛刊》、《明实录》、《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民国丛书》等一系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部头出版物,在读者中有一定的声誉。 20世纪90年代,出版社着力调整出版结构,逐步将重点转向历史记述和美术。共有80余种图书获国际、国家各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