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关于当代中国学术的随感录。

内容简介

从热门的学术史、民族主义、武侠小说,到近乎明日黄花的文化人与学院派的分工、文言与白话的对峙、政治与文学的纠葛,还有方兴未艾的“北京学”,以及大众传媒与现代学术的关系等,都被纳入本书考察的范围,表达了陈平原先生对于“当代中国学术”的持续关注。

与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行的初版本相比,这本“增订版”的最大差异是,减少了《“五方杂处”说北京》与《“通俗小说”在中国》二文,增加了《“学术文”的研习与追摹》《学术史视野中的“关键词”》《重建“文学史”》《中国大学改革,路在何方?》《大学中文系的自我定位》《校友与大学文化》等六文,另外,还有十六则议论当下的“学术随感录”。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版序
  • 初版自序
  • 近百年中国精英文化的失落
  • 一 商品经济大潮与通俗文化的挑战
  • 二 文化精英的社会角色及经济地位
  • 三 泛政治意识、革命崇拜以及平民文学的迷思
  • 当代中国人文学者的命运及其选择
  • 一 人文学者的失落感
  • 二 三个时期三种研究心态
  • 三 文化人与学院派
  • 四 重建学术自信
  • 学术史·知识分子·民族主义——与东京大学渡边浩教授对话
  • 一 学术史
  • 二 知识分子
  • 三 民族主义
  • 附录 “民族主义”及其他——答吴晓东问
  • 网络时代的传统文化
  • 一 “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
  • 二 关于“两种文化”的论争及其超越
  • 三 网络时代的文化承传
  • 四 答听众问
  • 当代中国的文言与白话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学风的转变与文言的重现
  • 三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
  • 四 关于高考作文《赤兔之死》的论争
  • 五 如何感受纳兰性德
  • 六 怎样看待文言之“模仿秀”
  • 大众传媒与现代学术
  • 一 “学者在电视上露脸”能否“得分”
  • 二 人文学者如何面对大众传媒
  • 三 大众传媒能否赞助现代学术
  • 四 在“拒绝”与“同化”之间
  • 武侠小说与功夫电影
  • 一 关于游侠的想象
  • 二 武侠小说作为学术课题
  • 三 从武侠小说到功夫电影
  • 四 打斗场面与特技表演
  • 怀念“小说的世纪”——《新小说》百年祭
  • 一 “小说的世纪”
  • 二 政治与文学的纠葛
  • 三 漫无涯际的文类
  • 四 “新世纪”的困惑
  • 附录 “文学”如何“教育”
  • “学术文”的研习与追摹
  • 一 关于“学术文”
  • 二 何谓“Seminar”
  • 三 作为训练的“学术史”
  • 四 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术”
  • 五 学术文章的经营
  • 附录一 “现代中国学术”课程阅读文选目录
  • 附录二 学术史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 学术史视野中的“关键词”
  • 一 幽灵一般的“关键词”
  • 二 《关键词》之进入中国
  • 三 不同的工作目标
  • 四 从“词汇的结构”到“观念的历史”
  • 五 “新训诂学”与外来词研究
  • 重建“文学史”
  • 一 学术史视野中的“文学史”
  • 二 可爱但又可疑的知识
  • 三 知识、趣味与技能
  • 四 以“阅读”为中心
  • 五 “重写”抑或“重建”
  • 中国大学改革,路在何方?——答《书城》记者问
  • 大学中文系的自我定位——答《上海书评》记者问
  • 校友与大学文化
  • 学术随感录(续)
  • 一 坦然面对新世纪
  • 二 有感于“学术腐败”
  • 三 谁来监督中国学界
  • 四 学问不是评出来的
  • 五 《读书》的文体
  • 六 大学的“实”与“虚”
  • 七 “有话”为什么不“好好说”
  • 八 怀念“小书”
  • 九 大学以精神为最上
  • 十 “剑”是怎样“磨”成的
  • 十一 怀想三十年前的“读书”
  • 十二 请加入这道“风景”
  • 十三 “博雅清谈”开场白
  • 十四 “中国作家北大行”开场白
  • 十五 “学术”谁来“评价”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