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6千字
字数
2015-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研究方法和理念上可为国内古典文学研究提供借鉴。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作品细读中归纳出中国早期五言诗的四种模式,即戏剧、叙述、抒情、象征模式,阐述它们的主题、形式和文类特征及内在联系,勾勒它们的演变进程,认为诗人自我呈现的推力与现存诗歌模式局限之间的张力之间的持续互动,是早期五言诗及至以后所有抒情诗歌演变的内在机制。全书纲目张举,在不同层次上展现了五言诗诗体历史演变的动态。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中文版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汉魏晋五言诗概述
- 一、韵律规则
- 二、主要发展阶段
- 三、主题、形式、文类转变
- 四、诗歌的表现模式
- 第二章 汉乐府:戏剧模式和叙述模式
- 一、文类的区别:乐府与古诗
- 二、次文类的区别:民间乐府和文人乐府
- 三、民间乐府:集体创作和表演
- 四、文人乐府:缺少互动的叙事
- 第三章 汉古诗:抒情模式的兴起
- 一、主题重点:哀叹人世短暂
- 二、抒情过程:自我反思
- 三、诗歌结构:从线性结构到二元结构
- 四、诗歌纹理:静默写作和阅读之轨迹
- 五、美感活动:时间和空间想象
- 第四章 曹植诗:抒情模式的发展
- 一、诗人生平:经验自我和诗性自我
- 二、早期古诗:对友人的道德勉励
- 三、早期乐府:理想的自我形象
- 四、后期古诗:流放者的哀叹
- 五、后期乐府:流放者的自我投影
- 第五章 阮籍诗:象征模式的形成
- 一、诗人人生:矛盾行为和折中思想
- 二、诗歌意象:人生无常的四种象征体
- 三、诗歌结构:两种主要创新
- 四、互文关系:四种出典
- 五、三种人生哲学:恒常与无常
- 第六章 总结:四种诗歌模式和自我表现样式的转变
- 参考书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