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18千字
字数
0000-00-00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第一夫人米歇尔北大演讲所获唯一赠书,“剑桥中国文库”的首批入选图书!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史》由北京大学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考古等学科的一流学者,历经多年的撰写、修订而成。全书时间跨度大,论题丰富,结论精当,具有既“通”且“专”的特点。该书准确地抓住了深入讨论中国古代文明的关键,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线索,从而得以把“文明史”这一题目比较全面地纳入叙述范围中。举凡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深远的制度、现象、人物、事件,重要的物质发明、进步,文化上的优秀成果等,均得以纳入研究视野。除了“全面”之外,书中的每一论题都由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流学者担纲撰写,同时反映了不同作者的通力合作、相互借鉴,在许多问题上的理解之深入、见解之精当,堪称不易之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 中华文明史总绪论
- 第一节 世界四大古老文明
- 第二节 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涵
- 第三节 中华文明的演进
- 第四节 中华文明史的分期
- 第五节 中华文明的未来
- 绪论
- 第一节 中华文明发生的地理环境
- 第二节 神州大地的古代居民
- 第三节 神话、传说和历史
- 第四节 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
-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曙光
- 第一节 文明胎动时期的经济
- 第二节 社会的分层化与复杂化
- 第三节 走向文明的不同道路
- 第四节 中华文明特质的初现
-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肇始——夏
- 第一节 夏朝的建立和中原地位的加强
- 第二节 夏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 第三节 夏朝的社会与文化
- 第四节 夏朝周边的青铜文化
- 第三章 商周时期文明的兴盛
- 第一节 商周王朝的建立与华夏文明的兴盛
- 第二节 商和西周的宗法、分封与井田制度
- 第三节 商周礼制及其在考古学中的反映
-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社会的发展与转型
- 第四章 辉煌的青铜文化
- 第一节 青铜文化中心的形成
- 第二节 规模宏大的青铜工业
- 第三节 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
- 第四节 青铜工业带动下的手工业生产
- 第五章 铁器的应用和生产的发展
- 第一节 铁器的应用和冶炼技术的快速发展
- 第二节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 第三节 新技术的采用与手工业生产的繁荣
- 第四节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与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 第六章 商周时期的都邑与商业
- 第一节 商代都城和方国城邑
- 第二节 周代都城的发展
- 第三节 商业都会与富商巨贾
- 第四节 东周列国的货币和度量衡
- 第七章 汉字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
- 第二节 殷墟甲骨文在汉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第三节 汉字记录汉语的独特功能
- 第八章 商周时期的宗教与信仰
- 第一节 天神与祖先崇拜
- 第二节 筮占与周易
- 第三节 占星术
- 第四节 巫和史
- 第九章 教育的发达与学术的昌盛
- 第一节 士人和私学的兴起
- 第二节 孔子与儒家学派
- 第三节 道家
- 第四节 墨家、法家、名家和阴阳家
- 第五节 兵家和兵书
- 第六节 数术和方技
- 第七节 从百家到一统的趋势
- 第十章 文学艺术的兴起与繁荣
- 第一节 先秦散文
- 第二节 《诗经》和《楚辞》
- 第三节 雕塑、绘画与工艺美术
- 第四节 音乐与舞蹈
- 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 绪论
- 第一节 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
- 第二节 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国家干预的必要
- 第三节 大一统形势下的文化复兴
- 第一章 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创立和曲折发展
- 第一节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 第二节 “汉承秦制”与汉武帝改革
- 第三节 两汉经略边疆与开通丝绸之路
- 第四节 分与合:东汉后期至西晋的政治发展趋势
- 第五节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开发与民族融合
- 第二章 官僚政治的确立与演变
- 第一节 官僚政治的奠基
- 第二节 文吏与儒生
- 第三节 官僚的士族化与门阀政治
- 第四节 官僚政治的艰难维系和继续进化
- 第五节 胡汉融合与南北朝官僚政治的复兴
- 第三章 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与封建国家的限田政策
-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
- 第三节 官私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 第四节 商业的盛衰与交通的发展
- 第五节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第四章 儒学的地位与演化
- 第一节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 第二节 五经传承及其流派
- 第三节 《春秋》三传之争和今文古文之争
- 第四节 名教政治下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 第五节 学校教育的发展
- 第五章 魏晋玄学
- 第一节 清议、清谈与玄学
- 第二节 思辨的魅力
- 第三节 自然与名教
- 第四节 率性自然的魏晋风度
- 第五节 玄佛之间
- 第六章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出现
- 第一节 佛教传入中国
- 第二节 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发展
- 第三节 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第四节 道教的产生
- 第五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 第七章 史学与地理学的奠基与发展
- 第一节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新史学
- 第二节 纪传体断代史学的确立与发展
- 第三节 地方史志的发达
- 第四节 地理学的成就
- 第八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
- 第二节 传记文学传统的确立
- 第三节 汉代辞赋与乐府
- 第四节 诗歌繁荣的前夜
- 第九章 艺术的全面繁荣
- 第一节 艺术新局面的开辟
- 第二节 建筑艺术的壮美与瑰丽
- 第三节 灿烂的汉画艺术
-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绘画与画论
- 第五节 传统雕塑艺术的魅力
- 第六节 佛教雕塑与洞窟壁画艺术
- 第七节 书法艺术与书论
- 第十章 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第一节 天文历算
- 第二节 中医药学体系的奠定和发展
- 第三节 农业科学的进步
- 第四节 机械技术的新创造
- 第五节 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
-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
- 第一节 多姿多彩的衣食住行
- 第二节 家庭与宗族
- 第三节 内容丰富的岁时娱乐
- 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 绪论
- 第一节 在整合中创新
- 第二节 文明的新因素: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的繁荣
- 第三节 文化的下移
- 第一章 南北文化的交融与国家的统一
- 第一节 南北文化的交融
- 第二节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 第三节 大一统格局下的边疆诸族文化
- 第四节 贞观之治与盛唐气象
- 第二章 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的交流
- 第一节 双向的文化馈赠
- 第二节 长安与敦煌:东西文化的交汇点
- 第三节 华夏文明的东传
- 第三章 经济的繁荣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 第一节 人口与耕地面积的增长
- 第二节 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发达
- 第五节 南方经济的发展
- 第四章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新型士人的出现
- 第一节 科举制度与统治基础的扩大
- 第二节 选拔机制与社会流动
- 第三节 “共治天下”与“共定国是”
- 第四节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 第五章 文官制度的完善
- 第一节 制衡原则的充分运用
- 第二节 官僚的任用与管理
- 第三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加强
- 第六章 儒学与宗教的新开展
- 第一节 儒学的复兴与宋明理学的理论贡献
- 第二节 佛教宗派的创立与佛教的本土化
- 第三节 道教的全盛与内丹学的发展
- 第七章 学术领域的拓展与教育的繁荣
- 第一节 经学与史学:继承与创新
-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 第三节 书院教育与儒学的社会化
- 第八章 北方民族的成长及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 第一节 辽、夏、金、元政权概况及其与华夏文明的碰撞
- 第二节 北方民族文化的发展
- 第三节 边疆的开拓与大一统的重建
- 第四节 北方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与交流
- 第九章 中外关系史的新篇章
- 第一节 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
- 第二节 海外贸易的发展与郑和下西洋
- 第十章 世界领先的科技与科学观念的发展
- 第一节 从雕版到活字
- 第二节 火药、指南针与航海术
- 第三节 医药学与养生术
- 第四节 天文、地理与数学
- 第十一章 文学重心的下移与文学的全面繁荣
- 第一节 唐宋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兴
- 第二节 诗国的高峰:唐诗
- 第三节 唱彻宋代的歌声
- 第四节 戏剧的晚出与辉煌
- 第五节 瓦舍勾栏中的说唱艺术
- 第十二章 艺术风貌与时代精神
- 第一节 唐代艺术的恢弘与雄浑
- 第二节 五代、两宋艺术与尚意趣的美学追求
- 第三节 元代至明代前期以古为雅的书画艺术
- 第十三章 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 第一节 衣食住行的多样化
- 第二节 风俗与娱乐
- 第三节 门户内外:女性的社会角色
-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 绪论
- 第一节 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新规模、新因素
- 第二节 新思想观念的出现与传统学术文化、文学艺术的新成就
- 第三节 历史的反思与迈向近代文明
- 第一章 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移民开发
- 第二节 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 第三节 农业精耕细作的深化
- 第四节 棉花种植与松江棉纺织业
- 第五节 江南市镇与客帮商人
- 第六节 白银、铜钱与金融业
- 第二章 早期启蒙思潮与政治文明中的新因素
- 第一节 早期启蒙思潮的兴起与泰州学派
- 第二节 党社运动与市民抗争
- 第三节 启蒙思想的深化与学术思想的嬗变
- 第三章 在总结中发展的传统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学思想、方法及手段
- 第二节 总结与开创——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
-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 第四章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第一节 国家秩序的重建和近代疆域的奠定
- 第二节 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
- 第三节 对外关系
- 第五章 政治发展与国计民生
- 第一节 皇权专制与行政法制化的加强
- 第二节 赋役制度变革与人民自由度的提高
- 第三节 漕运与黄河的治理业绩
- 第四节 灾荒与政府的赈济措施
- 第六章 清代前、中期的文化意识与业绩
- 第一节 集大成的文化意识与文化建设
- 第二节 考据:思想与学术的消长
- 第三节 清代学术的知识谱系
- 第四节 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
- 第七章 西学东渐与中华文明的外播
- 第一节 明末耶稣会士的入华与西学东渐
- 第二节 明末士大夫对西学的接受和拒斥
- 第三节 清初传教士在华的传教活动与西学东渐
- 第四节 清初士人与西学的流播
- 第五节 中学西渐
- 第八章 宗教信仰:观念与实践
- 第一节 国家宗教祭祀的完备
- 第二节 传统宗教的多元发展与融合
- 第三节 香烟缭绕: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
- 第九章 文艺创作的新走向
- 第一节 通俗文学的迭兴与变奏
- 第二节 独抒性灵与赋到沧桑
- 第三节 版画世界与翰墨丹青
- 第四节 《红楼梦》:一部小说折射的文化史
- 第十章 社会生活的因循与躁动
- 第一节 礼教背景下的宗法家族生活
- 第二节 商人精神与社会风尚
- 第三节 文人士大夫的清雅生活
-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 第一节 完备的学校与书院之兴衰
- 第二节 蒙学教育及其人文意蕴
- 第三节 融合在社会生活中的教育
- 第十二章 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区域差异的凸显
- 第一节 明清两朝首都的规划与管理
- 第二节 沿海城市的发展与辐射作用
- 第三节 沿海城市发展的区域差异
- 第十三章 变革图强:近代文明的催生
- 第一节 师夷、制器、自强
- 第二节 西学、启蒙、救亡
- 第三节 制度、立宪、共和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