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日本史学家坂上康俊的经典力作,解读“其实很有趣”的9世纪日本。

内容简介

9世纪,随着桓武天皇的即位,日本进入了平安时代,开始摆脱中国的影响,形成自己特有的制度、法律甚至文化心理。天皇的“纯洁性”更受重视,血统成为正统性的唯一凭据;朝廷放弃军国体制,不再防备来自大陆的威胁;遣唐使的派遣次数减少,向中国学习的热情减弱;承袭自唐朝的律令制逐渐本土化,更加符合日本的实际情况……

本卷以历史学家的独特趣味,聚焦向来不被重视的9世纪,洞悉王朝贵族社会抵达辉煌鼎盛前,日本在不断试错中发展的进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辑委员】
  • “横看成岭侧成峰”——日本人书写的日本历史
  • 前言 模糊不清的9世纪印象
  • 第一章 迁都平安京与皇位的继承
  • 第一节 革新与回归的桓武朝
  • 废太子他户
  • 桓武天皇即位与冰上川继之变
  • 皇太子早良
  • 迁都长冈京
  • 首都还是陪都?
  • 藤原种继被暗杀
  • 放弃建造长冈京
  • 平安乐土万年春
  • 第二节 不安的平城、风雅的嵯峨
  • 伊豫亲王事件
  • 药子之变
  • 清算“二所朝廷”
  • 第三节 两统迭立与承和之变
  • 嵯峨上皇与淳和天皇的心理战
  • 承和之变
  • 仁明天皇与藤原良房的意图
  • 鼎盛的仁明天皇时代
  • 第二章 应该如何定位天皇?
  • 第一节 从神到人
  • 即位大典上的天皇
  • 重整即位仪礼
  • 皇太子制度的成熟
  • 重整后妃制度
  • 太上天皇的定位
  • 第二节 天皇与谱系
  • 郊祀祭天大典
  • 国忌的变迁
  • 《新撰姓氏录》的编纂
  • 桓武天皇与《续日本纪》
  • 第三节 天皇与作祟、污秽
  • 镇魂祭的变化
  • 大尝祭与御禊
  • 怨灵的表面化
  • 第三章 帝国的重组
  • 第一节 国际秩序构想的转变
  • 为何不希望唐使来访?
  • 放弃“天子南面”原则
  • 新罗使节朝贡
  • 如何自我定位?
  • 向裁军转变
  • 新的小帝国构想
  • 第二节 对日本列岛内部帝国构造的清算
  • 隼人的公民化
  • 伊治呰麻吕之乱
  • 虾夷战争的推移
  • 中外无事
  • 第三节 边界的内与外
  • 拒绝归化
  • 与德治主义毫不沾边的功利政策
  • 日本的“边界”设定
  • 将商人来航视为朝贡
  • 对舶来品的渴望
  • 文室宫田麻吕事件
  • 与新罗通谋事件及九州北部的情况
  • 新罗海盗与神国思想
  • 死刑的废除与流刑
  • 不动的王和不能动的王
  • 第四章 求法之人
  • 第一节 最澄与空海
  • “唐决”与“调伏”新罗的世纪
  • 镇护国家的佛教
  • 最澄的登场
  • 延历遣唐使
  • 年分度者
  • 以开设大乘戒坛为目标
  • 天台宗与真言宗
  • 最澄、空海与南都
  •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 第二节 圆仁求法之旅
  • 承和遣唐使
  • 佛教界的期待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 天台山巡礼失败
  • 赤山法华院与在唐新罗人
  • 会昌毁佛
  • 回到阔别十年的祖国
  • 执笔《巡礼行记》的意图
  • 圆仁的后来者
  • 第五章 政务处理与法
  • 第一节 处理政务的流程和场所
  • 格式的时代
  • 朝座政
  • 天皇决策的场所
  • 朝座政的衰落
  • 外记政的确立
  • 公卿内里伺候
  • 第二节 官僚机构的再编
  • 藏人的设置
  • 检非违使与勘解由使
  • 官制改革的走向
  • 第三节 格式的编纂
  • 作为法典的格
  • 未完成的“延历格”
  • 《弘仁格式》
  • 《贞观格式》和《延喜格式》
  • 立法的热情
  • 菅原道真与反法
  • 反经制宜
  • 逐渐缩小的律令适用范围
  • 第六章 摄关制度的建立
  • 第一节 摄政藤原良房
  • 文德天皇对藤原良房
  • 外戚登上舞台
  • “荷前别贡币”的演变
  • 藤原良房成为太政大臣
  • 摄政藤原良房的诞生
  • 应天门之变
  • 第二节 关白藤原基经
  • 拥立光孝天皇
  • 阿衡之仪
  • 关白藤原基经
  • 第三节 宇多天皇及其时代
  • 报复性的人事安排与提拔菅原道真
  • 宽平之治
  • 遣唐使派遣计划
  • 从“歌合”到《古今和歌集》
  • 昌泰之变
  • 第七章 征税逻辑的转变
  • 第一节 律令税制的逻辑
  • 租的由来
  • 庸调的起源
  • 公出举的逻辑
  • “籍账”统治体系的瓦解
  • 第二节 去神话化与地税的确立
  • 租的走向
  • 正仓纵火
  • 庸调违期、未进的背景
  • 公营田的意义
  • “不论土浪人”政策
  • 何谓返举?
  • 公出举向地税的转变
  • 补救措施——“里仓”
  • 第八章 地域社会的转变
  • 第一节 消失的聚落
  • 千叶县村上遗迹的兴衰
  • 因洪水而被废弃的村落
  • 早一百年消失的九州聚落
  • 畿内地区的聚落遗迹
  • 备中地区迩磨乡的惨状
  • 气候、环境的变动
  • 第二节 郡司的变化与郡衙的消失
  • 土地集中到权势手中
  • 富豪阶层的出现
  • 郡司与律令制
  • 拟任郡司的出现
  • 郡衙的消失
  • 第九章 受领与负名
  • 第一节 受领的诞生
  • 财源困难的原因
  • 专当国司制和连带责任制
  • 对于违反庸调规定的惩罚
  • 补足庸调未进部分
  • 藤原保则的解状
  • 受领的诞生
  • 征物使的出现
  • 受领确立地方统治地位
  • 第二节 名与负名
  • 向堪百姓征缴
  • 名的产生
  • 郡司不再承担征税责任
  • 里仓负名的出现
  • 国衙的变化
  • 结束语 开始的结束、结束的开始
  • 附录
  • 年表
  • 参考文献
  • 出版说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新经典文化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096)。先后与马尔克斯、奈保尔、川端康成、东野圭吾、保罗·柯艾略等上千位全球一线作家建立起良好且稳固的合作关系,曾历时7年引进《百年孤独》,创造了中国版权引进史上的奇迹。引进《窗边的小豆豆》在2017年占据全国书市1%的份额,创造了图书年销量的世界奇迹。为国内2亿人次以上的读者带来了包括《解忧杂货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多部大师代表作。这些作品常常以超越母语版本的业绩,深受作家、版权经济、业界同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