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先秦问题的研究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蒋重跃关于先秦两汉研究论文多篇,涉及黄老之学、韩非思想、王朝统治、战国两汉时期的重要历史思想四个方面,材料十分丰富,视角独特,分析透彻,对先秦两汉的学术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是一部相关研究的力作。

本书既注重考据时,又不乏联想,见解独到,发人深思,其中尤以对黄老之学的见解最有见地,反映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治史水平。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 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编 从“黄老之学”到“黄帝之学”
  • 申子之学的历史地位
  • 一、不是法家而是道家
  • 二、“本于黄老”辨
  • 三、“源于道德之意”析
  • 如何确定黄老之学的最初作品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史记》中的黄老
  • 三 子籍中的黄老
  • 四 最初作品出自《管子》
  • 黄老之学源于秦楚说质疑
  • 《尹文子》新证
  • 一、尹文思想与《尹文子》内容之客观标准
  • 二、今本与尹文之思想背景的一致
  • 三、今本与黄老申韩之比较
  • 四、余论
  • 韩非子与齐国黄老之学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大量吸收齐国黄老之学
  • 三、道论之归本于齐国黄学
  • 四、归本黄老的社会根源
  • 五、简短的结语
  • 《管子》的主流属“黄帝之言”
  • 关于“黄帝之言”的两个问题
  • 一、五行学说与黄帝形象
  • 二、《黄帝四经》与汉初黄老之学
  • 第二编 《韩非子》研读
  • 韩非子政治文化观片论
  • 韩非的道理论及其在诸子天道观中的地位
  • 孟子荀卿韩非子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 一、孟子:性善论能否成立?
  • 二、荀子:从恶中挖掘善的资源?
  • 三、韩非:性恶论?自然性?环境论?
  • 韩非对传统观念文化的批判
  • 历史的变革与思想的矛盾
  • 一、关于法、术、势结合的根据及其矛盾
  • 二、关于其他几对矛盾及其历史根源
  • 从词语的不同内涵看古代的政治变革
  • 一、忠——“以爱为我”与“不得不爱我”
  • 二、贤——“所爱”、“所贤”与“论之于任,试之于事,课之于功”
  • 三、仁——“宽惠慈爱”与“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
  • 四、结语
  • 第三编 关于王朝统治观念的思考
  • 论法家思想中的变法与定法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变法和定法的两重意义
  • 三、更改和确立的对立与同一
  • 四、动与静的矛盾
  • 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
  • 一、关于“禅祭”说
  • 二、禅让之义源于“蝉”
  • 三、“禅”、“传”通用
  • 四、结束语
  • “歷数”和“尚贤”与禅让说的兴起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否认“歷数”出于《论语》证据不足
  • 三、墨家“尚贤”意在选官治官而非禅让
  • 四、儒家“歷数”暨“天命有德”乃禅让说的基础与前提
  • 第四编 论历史思想的理论意义
  • 先秦儒家历史理性的觉醒
  • 一、弁言
  • 二、历史中的变与常
  • 三、历史中的天与人
  • 四、历史中的古与今
  • 五、历史中的性与习
  • 六、结语
  • 试论道法两家历史观的异同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老子对传统历史观中宗教和道德因素的否定
  • 三、庄子对“性”、“命”的探索及其历史观的内在矛盾
  • 四、韩非的纯粹理性历史观
  • 五、道法两家历史观之异同与其道论的一致
  • 五德终始说与历史正统观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正统”概念的定义
  • 三、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 四、五德终始说的转型
  • 五、余论
  • 董仲舒《春秋》学的通史精神初探
  • 一、“《春秋》谓‘一’为‘元’者,示大始而欲正本也”
  • 二、《春秋》“大一统”与“通三统”
  • 三、“《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与“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
  • 四、“《春秋》无通辞,从变而移”
  • 五、结语:董仲舒《春秋》学的通史精神
  • 何休《公羊解诂》的历史哲学
  • 一、引言:关于“历史哲学”
  • 二、“三世”说
  • 三、“一统”论
  • 四、余论:理性特点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宁复杂勿简单的追根究底

    追根究底,方可祛蒙昧。

      转发
      1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