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林语堂视“批评”为现代知识分子标识。本书力图揭示的,正是作为思想家、哲学家、批评家的林语堂。

内容简介

1895年,林语堂出生在福建漳州的山村,自十岁时离开故土,毕其一生,辗转旅寄。在国内,考究语言,创办报刊,为当时文坛一开“幽默”新风;在国外,针砭时事,引介东方,以独有见地诠释“吾国与吾民”。

这部传记,笔路延绵,跋涉文山史海,溯沿思想轨迹,寻绎其生平,藉以重新发现不仅仅是作为文学家的林语堂,更欲还原出兼批评家、哲学家、思想家等多重身份的林语堂。

鲁迅、胡适、林语堂,他们的精神遗产,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重要知识思想资源。而林语堂留赠后人有形及无形的一切,将对新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别有深远的启发意义,亦为跨文化交际与互动带来崭新的理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林语堂与现代中国知识思想遗产
  • 反思鲁迅遗产
  • 我们要鲁迅还是胡适
  • 林语堂: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与世界
  • 第二章 基督教熏陶与西式教育
  • 牧师的儿子
  • 最杰出的“圣约翰人”
  • 上北京遭遇“文化反差”
  • 从哈佛到莱比锡
  • 第三章 “大革命”时代民族主义情怀
  • 科学与国学
  • 泰戈尔与印度
  • “费厄泼赖”还是“痛打落水狗”
  • 萨天师语录
  • 第四章 从“小评论家”到“幽默大师”
  • “小评论家”
  • 幽默作为社会批评
  • 幽默作为自我释放
  • 第五章 一个人在黑暗中吹口哨
  • 与鲁迅的友谊
  • 平社一员
  •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 暗中放冷箭
  • 第六章 “我的中国”:东方向西方倾谈
  • 与赛珍珠和华尔希结缘
  • 《吾国与吾民》
  • 第七章 “中国哲学家”的诞生
  • 去美国
  • 《生活的艺术》
  • 第八章 阐释中国为抗战发声
  • 战时中国前线报道
  • “新中国的诞生”
  • 战时女杰
  • 第九章 东方智慧与世界和平
  • 种族与帝国:印度问题
  • “革命外交”
  • 东方智慧与现代病
  • 与华尔希夫妇的友谊
  • 第十章 中国的内战与美国的智慧
  • 《枕戈待旦》
  • 打字机、苏东坡和《唐人街一家》
  • 美国的智慧与美国的愚蠢
  • 美国式友谊
  • 第十一章 瞭望远景
  • 《远景》
  • 南洋大学风波
  • 重新发现耶稣
  • 第十二章 我话说完了,走了
  • 回“家”定居台湾
  • 共建人类精神家园
  • 我走了
  • 附录 林语堂全集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3个评分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新民说”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继“理想国”之后,于2012年底开始打造的另一全新文化品牌。“新民说”的理念是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它不依凭于想象与感性,而是着力于理性的塑造,意在“作新民”;它兼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更寻求“建设性”之道。更进一步,在这里,我们试图实践并建立一种商谈的公共文化,善用公共讨论,引进公共讨论的规范和要求,为建构理性的公民社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