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度解析心理学史上知名的罗森汉实验,揭开现代精神疾病诊断背后令人震惊的秘密。

内容简介

2009年,《纽约邮报》记者苏珊娜·卡哈兰的工作和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痛搅乱――她出现了神经错乱、幻视等症状。医生认为她得了精神分裂症,但精神病类的药物却让她的症状越发严重。好在后来她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来自叙利亚的神经病理学家,通过大脑活体组织检查,她的病症被确诊为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经过治疗,她恢复了健康。

2012年,苏珊娜写作并出版了《燃烧的大脑》(Brain on Fire)一书,讲述了她的故事。之后,她开始思考:为何精神疾病会被轻易误诊?精神病究竟应该被如何界定和诊断?如何区分大脑疾病和精神疾病?于是,她开始调研精神病史,并重点研究了知名的罗森汉实验及其参与者。

1972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罗森汉进行了一个惊人的实验:他和其他7个正常人伪装了幻听等症状,结果被“成功”地诊断为精神病患者,顺利进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这项实验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了深远影响。1973年1月,罗森汉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的文章《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他在文章中说,“事实是,我们早就知道,诊断没用,也不可靠,但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依靠诊断。现在我们知道我们无法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三十年后,《神经与精神病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罗森汉教授的结论“就像一把匕首插入了精神病学的心脏”。

在这本新书中,苏珊娜·卡哈兰基于其个人经历及对精神病学史的深入调研,为我们打开了精神病学神秘的大门,让我们对精神病史及精神病诊断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获得了更多的启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精神病学史就是一个雷区
  • 第一部分
  • 第1章 我的大脑“着火”了
  • 第2章 内莉·布莱去精神病院当“卧底”了
  • 1887年 纽约
  • 第3章 我们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 第4章 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 第5章 寻找神秘的罗森汉
  • 第二部分
  • 第6章 为何去精神病院当“卧底”?
  • 第7章 制订“卧底计划”
  • 第8章 启动“卧底计划”
  • 第9章 第一次住进精神病院
  • 第10章 精神病院的9天体验
  • 第三部分
  • 第11章 寻找其他“卧底”
  • 第12章 只有病人知道谁是正常人
  • 第13章 罗森汉到底想保护谁?
  • 第14章 比尔·安德伍德的8天卧底经历
  • 第15章 与众不同的11号病房
  • 第16章 精神病人也有行为正常的时候
  • 第17章 罗斯玛丽·肯尼迪的遭遇
  • 第四部分
  • 第18章 发现罗森汉笔记中的错误
  • 第19章 揭开罗森汉研究的疑团
  • 第20章 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是怎样制定的
  • 第21章 挑战结构式临床访谈
  • 第五部分
  • 第22章 没有写进报告里的假病人
  • 第23章 罗森汉为何删除研究数据
  • 第24章 精神卫生保健体系的惨状
  • 第25章 寻找真正的假病人
  • 第26章 盛行的学术欺诈之风
  • 第27章 信任是治疗的基石
  • 结语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