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探讨中西文化融通背景下生成的国民意识的特征与理论意蕴,剖析中国国民意识的内在机理和历史表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球化与国民意识研究论丛"之一。

古今中西之争过程中展开的现代性注定是思想的角斗场,现代性主体则无疑是百家所争之焦点。在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家看来,对国民的追问,其答案不在古代,而在同时代的欧美。他们的策略是:把欧美理想化,上升为理想国。以这个理想国作为批判现实的精神资源与建构未来的蓝图,新的国民形象就在这理想国里,甚而说,移植理想国足以造就新国民。依照欧美所提供的乌托邦,国家被想象成一个以自由契约构建的城邦,民主、共和被理解为筑建国家的组织形态。但自由契约何以能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国家的根基,这并未得到充分考察。"救亡图存"等实用的考量与追求阻碍了理论的深入。

中国近现代思想界对国民的思想试验虽已经成为历史,但面向且基于现代性的品格亦使其获得了思想的尊严与价值。特别是在现代国家之主体逐渐模糊之当代中国,对国民意识思与想之意味正不断弥散。今之视昔,先贤对国民的所思与所想,品鉴其中意味,或亦将有益于今日的国民理论与实践。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从“家国”(“天下”)到“国家”
  • 身—家—国—天下:中国传统政教的结构典范
  • “民族—国家”的成立与政教结构之转化
  • 第二章 从“子民”到“国民”
  • 子民的特质
  • 一、以家为体
  • 二、有位无体
  • 三、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
  • 四、天子以礼为职
  • 五、个人在天下之“位”
  • 六、有“个”无“体”——道家的理想
  • 批判与建构——国民的生成
  • 一、批判子民
  • 二、从家庭革命到三纲革命
  • 三、国民的理论建构
  • 第三章 维新与尊孔:国民意识的呼唤与实践
  • 康有为对国民意识的呼吁与召唤
  • 国民意识的形下基础与形上根据
  • 对国民的塑造和对国民意识的实践
  • 第四章 新民与新国
  • 国家危机与唤醒国民意识
  • (一)国家竞争的世界图景及理据
  • (二)国家竞争实为国民竞争
  • 近代国民理念的建构
  • (一)比较的视野:寻求近代国民“典范”
  • (二)“新民”——近代国民理念建构
  • 锤炼国民的历史实践:国民教育与国民训练
  • (一)言论引导国民
  • (二)国民教育——德育、智育、体育
  • (三)国民训练:政治生活与国民运动
  • 结语
  • 第五章 国族与民权
  • 权力批判与共和国民:乐观的国民意识
  • 传统道德与民权自由:新国民意识的内涵
  • 宗族、旧道德的恢复与国族主义
  • 民权与自由:中国式民权主义
  • 行易知难与革命训政:新国民意识的塑造
  • 余论
  • 第六章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从道德的角度看
  • 自我与个体原则的确立
  • 现代国民意识的培养
  • 大独与大群
  • 余论
  • 第七章 从反思国民性到构建新公民
  • 第八章 立国与立人
  • 反抗心:从奴隶到自由之路
  • 醒悟:从奴才到自由之路
  • 呐喊:打破主奴辩证法的怪圈
  • 生命尊严与个体意识:从一盘散沙的看客到有立场有原则的个人
  • 发展自信力:从自欺的“阿Q”到自信的脊梁
  • 思想文化革命的方法论质疑
  • 第九章 国民性话语批判与天下理想
  • 从国家认同到文化自觉
  • 从国民话语到“理性”论
  • 国民性话语批判
  • 第十章 科学与理性
  • 劣根与反省
  • 国民与国语
  • 独立与理性
  • 科学与人生
  • 女子与社会
  • 结语
  • 第十一章 国民意识的觉与梦
  • 国民之国:捡拾的生存意境
  • 国—民关系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是一家以工具书出版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8月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称现名。主要出版各类综合性辞典、语文辞典、专科辞典、方志、年鉴等,以及各类学术与大众读物。编辑出版辞书学专业期刊《辞书研究》,以及时尚住房装潢类杂志《家居主张》。《辞海》是上海辞书出版社标志性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