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汉语中韵律句法现象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考察。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汉语事实,紧紧抓住汉语“音节–语素–字”相对应的基本格局,通过分析汉语句法结构的韵律模式,汉语四音节成分的韵律地位,汉语复合词构成的韵律因素等个案,提供了一条“音节–语义(语用)”相关联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思路。

本书重新审视韵律和语法的“互动观”,重新检讨重音理论在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得失,注重阐释以下三点论断:第一,韵律和语序一样,本身就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一种手段;第二,韵律表达语法意义,并不是通过重音作为中介来调节实现的,而是通过音节数目的多少对立来实现的;第三,对汉语韵律语法现象的解释,应更多地从语义语用机制上寻找原因。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0.1 汉语的语法特点
  • 0.2 汉语是一种单音节语
  • 0.3 音节数目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 0.4 本书研究范围及章节梗概
  • 0.5 语料来源
  • 第一章 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支点
  • 1.0 引言
  • 1.1 汉语句法结构的韵律模式
  • 1.2 节律音系学重音理论下的汉语韵律语法分析
  • 1.2.1 端木三先生的韵律语法研究
  • 1.2.2 节律音系学理论简述
  • 1.2.3 Duanmu(2007)对汉语词汇的节律音系学分析
  • 1.2.4 Duanmu(2007)对汉语韵律语法问题的重音分析及述评
  • 1.2.5 小结
  • 1.3 基于“动词分配重音”和音步组向规则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
  • 1.3.1 冯胜利先生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
  • 1.3.2 基于“动词分配重音”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
  • 1.3.3 音步组向规则
  • 1.3.4 对“动词分配重音”理论的评述
  • 1.3.5 对“音步组向规则”的评述
  • 1.3.6 小结
  • 1.4 重音不是汉语韵律语法研究运作的支点
  • 1.4.1 汉语重音本身就不明确
  • 1.4.2 跨方言的重音差异和超越方言的韵律语法现象
  • 1.4.3 声调不构成汉语重音不明确的原因
  • 1.4.4 汉语的重音未能展示重者更重
  • 1.4.5 汉语不能区分词重音和短语重音
  • 1.5 汉语是一种音节计数的语言
  • 1.5.1 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意义
  • 1.5.2 句法韵律枢纽
  • 1.5.3 从轻重到多少
  • 1.6 小结
  • 第二章 汉语句法结构韵律模式的“音节—语义”解读
  • 2.0 引言
  • 2.1 研究回顾及评述
  • 2.1.1 音节单双的认知层次差异说
  • 2.1.2 音节单双的语法功能分工说
  • 2.1.3 韵律结构和语法结构的“松紧象似”说
  • 2.1.4 松紧象似是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重要原则
  • 2.2 “音节—语义”关联的象似性解读
  • 2.2.1 “音节—语义”关联是汉语句法结构韵律模式的选择动因
  • 2.2.2 三类粘合式定语
  • 2.2.3 粘合式多项定语的语序
  • 2.2.4 利用“音节—语义”关联处理汉语句法结构韵律模式的问题
  • 2.2.5 2+1式形名偏正结构
  • 2.2.6 2+1式动宾结构
  • 2.3 “音节—语义”关联象似性的其他相关运用
  • 2.3.1 性质形容词与状态词形容词的音节数目
  • 2.3.2光杆性质形容词做谓语的限制
  • 2.3.3“把”字句动词不能挂单
  • 2.3.4 满纳量词的单双音节选择
  • 2.4 小结
  • 第三章 汉语双音节和四音节对立的“音节—语义”解读
  • 3.0 引言
  • 3.1 四音节成分也是一级韵律单位
  • 3.2 词缀对音节数目的要求
  • 3.3 特定句法格式对音节数目的要求
  • 3.4 语序调整和音节数目的关联
  • 3.5 “音节—语义”模式的结构解析解读
  • 3.6 小结
  • 第四章 “的”字分布韵律因素的“音节—语义”解读
  • 4.0 引言
  • 4.1 “的”字分布的韵律因素
  • 4.2 半逗律
  • 4.3 半逗律的作用范围
  • 4.4 小结
  • 第五章 汉语状中结构韵律模式的“音节—语义”解读
  • 5.0 引言
  • 5.1 对状中结构韵律模式的考察
  • 5.2 对现象的概括描写
  • 5.3 重音理论的分析
  • 5.4 基于“音节—语义”象似性解读的分析
  • 5.4.1 副词的语义类别与共现顺序
  • 5.4.2 状中结构韵律模式的“音节—语义”象似性
  • 5.5 基于“音节—语义”信息结构解读的分析
  • 5.6 小结
  • 第六章 韵律、句法和语义,谁制约了谁?
  • 6.0 引言
  • 6.1 韵律规则,句法规则,还是语义规则?
  • 6.2 定中偏正结构的2+1式和1+2式
  • 6.3 粘合式偏正结构多项定语的语序调整
  • 6.4 街道专名与方位名的语序调整
  • 6.5 含动宾结构复合词的语序调整
  • 6.6 一则关于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关系的心理学实验
  • 6.7 小结
  • 第七章 韵律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 7.0 引言
  • 7.1 最小对比对最能显现韵律的作用
  • 7.2 动量成分与时量成分的语序问题
  • 7.3 动词后表处所介词短语的语序问题
  • 7.4 “们”字短语不做宾语问题
  • 7.5 小结
  • 第八章 汉语词重音问题研究述评
  • 8.0 引言
  • 8.1 汉语词汇的基本情况
  • 8.2 汉语词重音研究的主要基本面
  • 8.2.1 汉语词重音的研究方法
  • 8.2.2 汉语词重音研究的语体基础
  • 8.2.3 汉语词重音关联的语音要素
  • 8.2.4 汉语词重音与声调的关联
  • 8.2.5 汉语词重音与语法结构的关系
  • 8.3 汉语词重音研究的主要争议点
  • 8.3.1 汉语词重音的等级
  • 8.3.2 汉语词重音的前后分布和左右分布
  • 8.3.3 汉语词重音分布的判断环境
  • 8.4 汉语到底有无词重音
  • 8.4.1 什么是具备语言学意义的词重音
  • 8.4.2难言汉语具备语言学意义的词重音
  • 8.5 小结
  • 第九章 复合词物性结构的“音节—语义”解读
  • 9.0 引言
  • 9.1 生成词库论简介
  • 9.2 1+2式名名复合词物性结构讨论
  • 9.3 2+1式名名复合词物性结构讨论
  • 9.4 动词中心分析与物性结构分析
  • 9.5 中心名词的功用角色
  • 9.6 小结
  • 第十章 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韵律单位的阶层设定
  • 10.0 引言
  • 10.1 研究回顾及评述
  • 10.2 音步问题
  • 10.3 四音节问题
  • 10.4 一种以音节数目为依据的汉语韵律语法韵律单位层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