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唐宋八大家文钞,醇正典范,精选316篇,学古文必读。

内容简介

张伯行编选之《唐宋八大家文钞》,以“醇正”二字为标准。共十九卷,收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的文章共316篇。特点:一、规模适中,简明精要,适合初治古文者阅读。二、八大家之名篇大半网罗其中(苏洵仅2篇),一编在手,可览精华。三、篇末集诸家评语,除编者自抒己见外,兼采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三家之说。此书以《丛书集成初编》本与《正谊堂全书》续刊互校,并参校以八家文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原序
  • 八家文引
  • 韩文引
  • 柳文引
  • 欧阳文引
  • 三苏文引
  • 曾文引
  • 王文引
  • 卷之一 韩文公文
  • 论佛骨表
  •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
  • 上张仆射书
  • 与孟尚书书
  • 与于襄阳书
  • 上兵部李侍郎书
  • 上考功崔虞部书
  • 与孟东野书
  • 与崔群书
  • 与卫中行书
  • 答李翊书
  • 重答翊书
  • 答张籍书
  • 重答张籍书
  • 答李秀才书
  • 答冯宿书
  • 卷之二 韩文公文
  • 答吕医山人书
  • 答窦秀才书
  • 答尉迟生书
  • 答侯继书
  • 答刘正夫书
  •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
  • 送许郢州序
  • 赠崔复州序
  • 送杨少尹序
  • 送石处士序
  •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 送董邵南序
  • 送王埙秀才序
  • 送齐皞下第序
  • 送李愿归盘谷序
  • 送陈秀才彤序
  • 送高闲上人序
  • 荆潭唱和诗序
  • 五箴序
  • 徐泗濠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
  • 圬者王承福传
  • 卷之三 韩文公文
  • 原道
  • 原毁
  • 诤臣论
  • 讳辨
  • 进学解
  • 获麟解
  • 释言
  • 师说
  • 伯夷颂
  • 学生代斋郎议
  • 杂说三
  • 杂说四
  • 读荀
  • 读仪礼
  • 爱直赠李君房别
  • 祭田横墓文
  • 祭十二郎文
  • 荐樊宗师状
  • 举钱徽自代状
  • 题哀辞后
  • 独孤申叔哀辞
  • 李元宾墓铭
  •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 卷之四 柳柳州文
  • 与杨诲之疏解车义第二书
  •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 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启
  • 濮阳吴君文集序
  • 愚溪诗序
  •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
  • 送薛存义之任序
  • 送徐从事北游序
  • 种树郭橐驼传
  • 梓人传
  • 宋清传
  • 桐叶封弟辩
  • 论语辩
  • 说车赠杨诲之
  • 谤誉
  • 对贺者
  • 祭吕衡州温文
  • 卷之五 欧阳文忠公文
  • 论乞主张范仲淹富弼等行事札子
  • 论贾昌朝除枢密使札子
  •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
  • 荐王安石、吕公著札子
  • 荐司马光札子
  • 乞补馆职札子
  • 乞添上殿班札子
  • 议学状
  • 辞枢密副使表
  • 乞罢政事第三表
  • 亳州乞致仕第二表
  • 上范司谏书
  • 与高司谏书
  • 春秋或问
  • 朋党论
  • 纵囚论
  • 五代史周臣传论
  • 五代史唐六臣传论二
  • 五代史宦者传论
  • 卷之六 欧阳文忠公文
  • 仲氏文集序
  • 薛简肃公文集序
  • 章望之字序
  • 送徐无党南归序
  • 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
  • 六一居士传
  • 相州昼锦堂记
  • 吉州学记
  • 襄州谷城县夫子庙记
  • 丰乐亭记
  • 醉翁亭记
  • 孙明复先生墓志铭
  • 胡先生墓表
  • 泷冈阡表
  • 祭吴尚书文
  • 祭尹师鲁文
  • 祭石曼卿文
  • 祭丁学士文
  • 记旧本韩文后
  • 卷之七 苏文公文
  • 上仁宗皇帝书
  • 苏氏族谱亭记
  • 卷之八 苏文忠公文
  •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 伊尹论
  • 留侯论
  • 贾谊论
  • 晁错论
  • 荀卿论
  • 刑赏忠厚之至论
  • 无沮善
  • 敦教化
  • 范文正公文集序
  • 六一居士集序
  • 田表圣奏议序
  • 凫绎先生诗集序
  • 王君宝绘堂记
  • 李君藏书房记
  • 张君墨宝堂记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喜雨亭记
  • 超然台记
  • 潮州韩文公庙碑
  • 三槐堂铭
  • 稼说送张琥
  • 前赤壁赋
  • 后赤壁赋
  • 日喻
  • 书六一居士传后
  • 卷之九 苏文定公文
  • 再论分别邪正札子
  • 上枢密韩太尉书
  • 上两制诸公书
  • 上刘长安书
  • 答黄庭坚书
  • 贺文太师致仕启
  •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 除中书舍人谢执政启
  • 臣事策六
  • 臣事策七
  • 民政策一
  • 民政策二
  • 民政策三
  • 卷之十 苏文定公文
  • 古今家诫序
  • 古史序
  •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 巢谷传
  • 王氏清虚堂记
  • 南康直节堂记
  • 武昌九曲亭记
  • 遗老斋记
  • 东轩记
  • 洛阳李氏园池诗记
  • 黄州快哉亭记
  • 齐州闵子庙记
  • 上高县学记
  • 管幼安画赞
  • 卷之十一 曾文定公文
  • 熙宁转对疏
  • 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
  •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
  •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
  • 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
  • 乞出知颍州状
  • 再乞登对状
  • 辞中书舍人状
  • 授中书舍人举刘攽自代状
  • 劝学诏
  • 劝农诏
  • 正长各举属官诏
  • 卷之十二 曾文定公文
  • 上范资政书
  •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
  • 上蔡学士书
  • 上欧蔡书
  • 福州上执政书
  • 上杜相公书
  • 与杜相公书
  • 与抚州知州书
  • 卷之十三 曾文定公文
  • 与王介甫第一书
  • 与王介甫第二书
  • 与王介甫第三书
  • 上欧阳舍人书
  • 寄欧阳舍人书
  • 上齐工部书
  • 答范资政书
  • 与王深甫书
  • 答李沿书
  • 谢章学士书
  • 答袁陟书
  • 谢曹秀才书
  • 谢吴秀才书
  • 与王向书
  • 回傅权书
  • 卷之十四 曾文定公文
  • 战国策目录序
  • 南齐书目录序
  • 新序目录序
  • 列女传目录序
  • 说苑目录序
  • 徐幹中论目录序
  • 礼阁新仪目录序
  • 王子直文集序
  • 王深甫文集序
  • 王平甫文集序
  • 齐州杂诗序
  • 送傅向老令瑞安序
  • 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
  • 赠黎安二生序
  • 送蔡元振序
  •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 卷之十五 曾文定公文
  • 筠州学记
  • 宜黄县县学记
  • 洪州新建县厅壁记
  • 徐孺子祠堂记
  • 阆州张侯庙记
  •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 尹公亭记
  • 墨池记
  • 归老桥记
  • 越州赵公救灾记
  • 清心亭记
  • 醒心亭记
  • 拟岘台记
  • 学舍记
  • 南轩记
  • 鹅湖院佛殿记
  • 思政堂记
  • 仙都观三门记
  • 分宁县云峰院记
  • 莱园院佛殿记
  • 卷之十六 曾文定公文
  • 应举启
  • 谢杜相公启
  • 回傅侍讲启
  • 代人谢余侍郎启
  • 与刘沆龙图启
  • 谢解启
  • 回李清臣范百禄谢中贤良启
  • 回人谢馆职启
  • 与北京韩侍中启
  • 回许安世谢馆职启
  • 贺韩相公启
  • 襄州与交代孙颀启
  • 洪州到任谢两府启
  • 贺东府启
  • 贺蹇周辅授馆职启
  • 回泉州陈都官启
  • 明州到任谢两府启
  • 贺赵大资致政启
  • 亳州到任谢两府启
  • 到亳州与南京张宣徽启
  • 回陆佃谢馆职启
  • 与定州韩相公启
  • 贺韩相公赴许州启
  • 授中书舍人谢启
  • 贺提刑状
  • 太平州回转运状
  • 太平州与本路转运状
  • 越州贺提刑夏倚状
  • 贺转运状
  • 贺杭州赵资政冬状
  • 贺北京留守韩侍中正旦状
  • 贺郓州邵资政改侍郎状
  • 襄州回相州韩侍中状
  • 回枢密侍郎状
  • 回亳州知府谏议状
  • 回运使郎中状
  • 到任谢职司诸官员状
  • 福州回曾侍中状
  • 移亳州回人贺状
  • 东府贺冬状
  • 西府贺冬状
  • 回人贺授史馆修撰状
  • 回人贺授舍人状
  • 卷之十七 曾文定公文
  • 唐论
  • 佛教
  • 讲官议
  • 为人后议
  • 救灾议
  • 洪渥传
  • 书魏郑公传
  • 祭王平甫文
  • 祭宋龙图文
  • 苏明允哀词
  • 王君俞哀词
  • 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铭
  • 戚元鲁墓志铭
  • 卷之十八 王文公文
  •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 论馆职札子
  • 进戒疏
  • 上时政疏
  • 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谢上表
  • 卷之十九 王文公文
  • 送孙正之序
  • 繁昌县学记
  • 慈溪县学记
  • 君子斋记
  • 同学一首别子固
  • 读孔子世家
  • 读孟尝君传
  • 节度推官陈公墓志铭
  • 王深父墓志铭
  • 王逢原墓志铭
  • 祭欧阳文忠公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