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日本京都被誉为“汉唐遗韵”的城市,其历史与文化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内容简介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京都是在平安京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域内众多寺庙和神社的存在是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

然而,本书作者桃崎有一郎在这本书里挑战了人们的常识,提出“京都≠平安京”的观点,认为京都是由院政和武士共同缔造的,天皇不仅不是京都的保护者,反而是破坏者。武士在这个古都登场并逐渐走上权力的过程,正好暗合了京都从诞生到完善的过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当“平安京”变成“京都”
  • 第一章 依赖武士的平安京与朝廷的治安——“狱门”和武士凯旋式的成立
  • 守护京城治安的机关:京职、弹正台、卫府
  • 没有效果的“夜行”:素质低下的一线队伍
  • 治安工作的救命稻草:检非违使
  • 在群盗面前寡不敌众的检非违使精英部队
  • 入京“通勤”的群盗和“死机”的检非违使
  • 武士的登场:诞生于地方的撒手锏
  • 对抗平将门:平安京宫城的防御政策
  • 扫荡地方群盗的武士与应对京城群盗的泷口武士
  • 双刃剑:武士本性中的反社会一面
  • 武士获得在宫中、后院携带武器的特权
  • 朝廷绕开官制,控制武士
  • 终结京职与卫府的摄关政治
  • 平安京悬首示众第一人:平将门
  • “传首狱门”成为常例
  • 前九年合战与武士凯旋式的形成
  • 高举首级、阔步京中的凯旋式
  • 为惩恶扬善的大戏所疯狂的京城居民
  • 讨伐工作的“承包人”源义家
  • 因轻视法律程序而失败的源义家
  • 为什么武士的名字里常有“卫门”“兵卫”
  • 卫府在武士加入后重振威风
  • 源义纲讨伐平师妙:过度膨胀的凯旋式
  • 让凯旋式成为最重要官方仪式的白河上皇
  • 第二章 “京都”的诞生与“天下”之谜——代表秩序的平安京、代表君权的鸟羽与代表往生极乐的白河
  • 屈服于白河院政的摄关家:藤原忠实的悲惨经历
  • 专擅腐败的院政体制
  • 藤原道长的法成寺:在平安京外建造重要建筑物的时代
  • “京都”的诞生:白河院开发白河地区,都城中轴线东移
  • 天皇与院的都城:白河院“宛如迁都”的鸟羽开发计划
  • 城南寺祭的流镝马和竞马仪式
  • 院政体制的官方练武仪式(流镝马)取代五月五日的骑射民俗(五月会)
  • 补充平安京功能的鸟羽,填补国家体制空白的院政
  • “京都”的诞生:见证“京都”一词普及的院政时代
  • 白河院的里程碑意义:将鸟羽作为一座完整城市来规划和开发
  • 开发平安京外地段的原因:京中佛寺禁止令
  • 作为修隐之所的佛寺理当建于京外
  • 面向现世的平安京,面向来世的白河
  • “京中建造佛寺禁止令”的漏洞:不是“寺”的佛堂
  • “京都”=代表秩序的平安京+代表君权的鸟羽+代表往生极乐的白河
  • “天下”为何成为“京都”的同义词?
  • “天下约等于京都”的观念始于摄关政治鼎盛期
  • 从院政时代的“天下即京都”到战国时代的“天下即畿内”
  • “京”是上天降下天命之地
  • 第三章 成为武士代表的平氏——融入京都与院政体制的新锐势力的虚构与真实
  • 平正盛的登场与崛起:塑造“京都”的关键武士
  • 源义家的替代者源义纲
  • 源义家与源义纲冲突:京都险些化为战场
  • 作用如“核威慑”一般的源义家
  • 源义家一族的没落:源义亲之乱与家主争夺战
  • “不中用的平氏”与“中用的源氏”逆转
  • 平正盛于六波罗筑佛堂,与佛教之城白河相连
  • 平家与白河院政结合的极致:“平清盛为白河院私生子”传说
  • 平忠盛的第一代“三十三间堂”与“殿上夜袭”
  • 平家的处世之道与分寸感:兼备顺从、坚决、谨慎、智慧
  • “平正盛讨伐源义亲”的大戏于京都开幕
  • 因平正盛的凯旋式而沸腾的舆论
  • 定义不清的“京武者”与“军事贵族”
  • 虚幻的“京武者”不存在于院政时代的史实和文献当中
  • 第四章 院政孕育的叛逆者与守护者——诅咒京都与天皇的强诉,守护京都与天皇的武士
  • 走上暴力路线的延历寺:以院政为敌的强诉
  • 威胁朝廷的方法之一:“抬神舆”(抬出御神体游行)
  • 威胁朝廷的方法之二:将神舆放在京城,让天皇颜面扫地
  • 威胁朝廷的方法之三:诅咒“佛祖之敌必将在痛苦中死去”
  • 白河院政划时代的意义之一:山门强诉在史料中初次登场
  • 白河院政划时代的意义之二:强诉开始假借神祇震怒之名
  • 白河院政划时代的意义之三:武士在君主直接指挥下于京都作战
  • 如婴儿啼哭般的强诉:虽无实际危害却让人难受的喧嚣
  • 白河院的强硬性格影响了朝廷,引起了强诉
  • “神佛站在朕这一边”:无比自负的白河院镇压强诉
  • 强诉的力量不敌武士
  • 让强诉成功的把戏
  • 保元之乱:强诉应对策略的变种
  • 第五章 保元、平治之乱与京都的蒙难——武士蹂躏都城的“武者之世”
  • 摄关家的主导权之争:忠实、赖长与忠通的对立
  • 藤氏长者的象征:东三条殿与“朱器台盘”
  • 怀恨在心的忠实命源为义强夺东三条殿与朱器台盘
  • 连锁失策:倒台的忠实与赖长,中途插手的源为义
  • 因源为朝事件而失去支持的源为义:源义亲之乱的重演
  • 源义贤被害事件:鸟羽院、美福门院和忠通的攻势
  • 保元之乱的前哨战:讨伐源赖贤
  • 鸟羽院(后白河)阵营在京中戒严,不断加强控制
  • 崇德上皇方的军事动员并非叛乱,而是自卫
  • 保元之乱的本质:在互相猜疑之中,后白河天皇一方率先发难
  • “武者之世”源于院政的权力真空:京都沦为武士们的战场
  • 从开战到决胜负:火攻白河北殿与藤氏长者的更迭
  • 战后被处死的败军之将
  • 将武士社会的死刑习惯带入公权力领域的“武者之世”
  • 后白河与二条的矛盾,信西一家掌控朝政,藤原信赖登场
  • 史无前例的火攻院御所与绑架上皇
  • 平清盛的大逆转和京都城内的“剧场型战争”
  • “落首”的登场:狱门成为双向媒介
  • 第六章 六波罗与法住寺殿的大规模开发——后白河院和平家的“二人三足”与京都的扩张
  • 超越摄关家:平清盛空前的崛起速度
  • 白河院政的清算与平清盛崛起:私生子传闻及其证据
  • 平家与天皇家因婚姻而融合:平滋子、平时子与平德子
  • 因平家兴盛而大幅扩张的六波罗
  • 平清盛支持下的后白河院政与法住寺的新御所
  • 后白河于东山的安居之地建设新御所“法住寺殿”
  • 强行征用法住寺殿及其用地:院政专制与平清盛的协助
  • 败给二条亲政的后白河院政的墓碑:莲华王院
  • 法住寺殿的规模与院政权力同步扩张
  • 平治之乱与新日吉神社、新熊野神社的建立
  • 第七章 平家开发新城区“八条”——京都粗具规模之时
  • 八条院继承美福门院一家的“八条殿”
  • 八条殿的位置与广域街区“八条院町”的形成
  • 平时子的“八条房门栉笥二品亭”与“光明心院”
  • 西八条殿曾为平时子的宅邸
  • 平时子“八条大宫泉亭”的来历与未解之谜
  • 平知信的八条堂与在八条聚居的平氏高栋流
  • 养育天皇的平家必须居住在平安京内
  • 史无前例的朱雀大路处刑:成为“京外”的朱雀大路和西八条殿的选址
  • 利用京都的源氏与开发京都的平家
  • 第八章 “与殿下争道”事件——主宰京都生活的武士思维
  • “路头礼”与“与殿下争道”事件
  • 礼法原则与礼节实践:自尊心的角逐与武力冲突
  • 藤原赖长与平信兼的冲突:武士自尊心的膨胀
  • “与殿下争道”事件:摄政松殿基房攻击平资盛车驾
  • 平重盛的报复:连摄政也会被武士报复的时代
  • 作为宣传活动的报复,作为媒体平台的京都
  • 结语 京都:“兴也平家,亡也平家”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平安京建成之初,武士还未出现。但从朝廷设置泷口武士之职,派他们保护都城免受群盗骚扰的时刻开始,平安京逐渐成为一座离开武士便无法维系的城市。进入院政时代,平安京开始蜕变为 “京都”,武士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保留,成为京都这座城市的重要支柱。在那以后,直到明治维新为止,强大的武士始终属于京都这座城市的一部分。这段时期日本历史上朝代更替频繁,各路诸侯武士竞相登场。13 世纪 “镰仓时代” 的日本权力关系很像 “套娃”,掀去一层,还有一层:看起来日本天皇是君主,但大权掌握在镰仓幕府手中。看起来镰仓幕府由大将军统领,但实际由北条氏以 “执权” 身份代为掌权。看起来幕府的 “执权” 职务一直由北条家族的人担任,但很多时候,真正的权力落在了北条家的家臣手中。随着依托院政而崛起的平家在平清盛的领导下于治承三年(1179)发起政变,从院政体制中独立,京都成了一座由武士掌握最高权力,“为武家政权量身定做” 的首都。在内里放火的犯人就是天皇。无论京都的旅游指南还是大众媒体的报道都不断灌输着 “天皇守护京都,武士蹂躏京都” 的印象,但历史的实情与此截然相反,恰恰是武士在不断守护着京都,而在京都胡作非为的往往是天皇。在历史上,天皇时常为一己之私将内里点燃并毁弃,但这些事实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为什么武士的名字里常有 “卫门”“兵卫” 到摄关政治末期,武士开始在卫府任职。起初,朝廷希望武士承担平安京的治安工作,因此让他们兼任检非违使较为合适;鉴于检非违使也在卫门府下兼任职务,一些武士自然而然地开始成为卫门府的属员。而在卫门府之中,官阶相当于六位的三等官卫门尉又是在身份上与武士最为匹配的官职。从战国时代开始,很多武士认为自己虽未担任名号中的官职,但只要不挪用官职的全称就算不上欺诈,于是形成了只从官名中借用部分字眼的风尚。举例来说,一个未曾担任 “左卫门尉” 的人以 “左卫门尉” 为名号或许构成了欺诈,但只要自称 “左卫门” 便不会受人指摘了。因为卫门尉、兵卫尉的头衔在武士当中很受欢迎,武士及地位与武士相近的人时常以 “某某左(右)卫门”“某某兵卫” 为号,前田又左卫门(利家)、奥村助右卫门、柳生十兵卫都属于这一类型。闻名世界的漫画角色 “哆啦 A 梦”(Doraemon)的 “A 梦”(Emon)若按发音写成汉字,便是 “(右)卫门”。“哆啦”(Dora)指的是爱偷吃东西的猫,本意是形容人懒散放荡,恐怕是从 “道乐”(Dōraku)一词演变而来的。这样一来,“哆啦 A 梦” 的日文汉字写法应为 “道乐卫门” 还有说法认为,《哆啦 A 梦》的作者藤子・F. 不二雄热爱落语,而落语中时常称溺死之人的尸体为 “土左卫门”(Dozaemon),他正是由此产生灵感,想到了与 “土左卫门” 谐音的 “哆啦 A 梦” 这一名字。落语中溺死者的尸体之所以被称为 “土左卫门”,是因为人体在溺死之后严重膨胀,与相扑手的体型相似,使人联想到江户时代的著名相扑手成濑川土左卫门。而他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无疑也是因为镰仓时代以来的武士喜欢以 “卫门” 为名号,所以取名 “卫门” 听起来更加威风。由此看来,那个享誉世界的漫画角色之所以得名 “哆啦 A 梦”,归根结底也与卫府制度的崩溃和朝廷任用武士有关。武士并非诞生于卫府,而是在加入卫府之后令卫府染上了武士的作风。武士填补了卫府留下的空白,院政弥补了天皇制的空缺,鸟羽也补充了平安京的功能。在白河院的时代,天皇和平安京都离不开院政和鸟羽的辅助,这一时期的 “天皇制” 指的就是包括院政在内的一整套政治体制,这一时期的 “都城” 指的也不只是平安京,而是包括鸟羽在内的一系列城区的综合体。白河院一手缔造的 “京都” 是由以下三大地区组成的。①平安京的残余部分:代表秩序(天皇司掌现世政治秩序的场所)②鸟羽:代表君权(院总揽现世政治权力的场所)③白河:代表往生极乐(祈愿自院以下的所有人能在死后往生极乐净土的场所)保元之乱显然只是崇德与后白河两阵营之间因互相猜疑不断升级而爆发的冲突。双方都担心遭到对方偷袭,因而加强了戒备,这一举动反而在对方心中激起了过度的警惕意识,陷入了越对峙越怀疑的恶性循环。随着崇德上皇一方开始召集军队,后白河天皇一方终于按捺不住,战斗因此爆发。慈圆在回顾历史时认为,自鸟羽院死后,日本迎来了以保元之乱为首的一连串叛乱,历史终于进入了以武士为主角的时代。在爆发于京都的叛乱中,天皇与上皇都一度被叛军控制,天皇家迎来史无前例的危机,但在日吉神社和熊野神社的保佑下,天皇家终于转危为安。对此深信不疑的后白河与平清盛因此在京都建造了新的日吉神社和熊野神社,以便在平时以朝廷(后白河)的名义直接举行祭祀活动,用这一史无前例的礼遇回报这两座神社的殊勋。随着武士(平家)和院政(后白河)之间形成了在事实上协调对等、共同执掌政事的 “二人三足” 体制,“武者之世” 终于到来,而六波罗和法住寺也以同样的 “二人三足” 之势,在城市规划上忠实地反映了这一新局面。忠盛、清盛、重盛三代都把以平正盛的六波罗堂为中心的六波罗地区当作平家的根据地,直到平时子晚年入住此地以前,八条泉亭在平家的房产中的地位都不甚重要。由此看来,西八条地区得以发达的关键在于平时子。如前所述,平时子在安元二年(1176)从六波罗移居八条,以持佛堂为中心建立居所,潜心修佛。源氏只是京都的利用者,平家则是京都的开发者,这正是平家的崛起在平安京或京都历史上的最大意义所在。正是以平家的崛起为发端,平安京或京都的城区开始因武士的努力而扩张。西八条地区之所以得到开发,是因为武士第一次在朝廷确立了政治主导权,“京都” 也作为 “武者之世” 的第一个阶段性成果宣告诞生。较早进行的六波罗开发,也作为 “京都” 诞生的嚆矢,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