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普通人的身份和视角面对母亲的老去和病来,深切的爱与现实的痛相互交织、撕扯,感人至深。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十五年间陪伴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的日记。

作者聂晓华的母亲于2001年被诊断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母亲的病情从开始健忘,发展到不断失去行走、进食、意识等能力,很终变成“植物人”,身体煎熬,意识远离。

作为女儿的作者陪伴在侧,目睹母亲生命渐渐逝去的过程,为了从无助的绝望中挣脱出来,她以日记的形式零零散散、坚持记录了十五年。

日记中,除了客观记录病情发生、发展以及症状、应对,也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和对亲情的感怀。

本书文笔流畅、叙事质朴,没有刻意煽情,但是因其真实、真切的细节,常能让人感同身受,潸然泪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第一章 2001年病,来了
  • 2001年11月×日
  • 2001年11月×日
  • 2001年12月×日
  • 2001年12月×日
  • 第二章 2002年病情渐重
  • 2002年2月×日
  • 2002年3月×日
  • 2002年6月×日
  • 2002年6月×日
  • 2002年7月×日
  • 2002年8月×日
  • 2002年11月×日
  • 2002年11月×日
  • 第三章 2003年神智乱了
  • 2003年1月×日
  • 2003年2月×日
  • 2003年3月×日
  • 2003年4月×日
  • 2003年5月×日
  • 2003年7月×日
  • 2003年8月×日
  • 2003年8月×日
  • 2003年9月×日
  • 2003年9月×日
  • 2003年9月×日
  • 2003年10月×日
  • 2003年12月×日
  • 第四章 2004年战胜死神
  • 2004年1月×日
  • 2004年1月×日
  • 2004年5月×日
  • 2004年12月×日
  • 第五章 2005年从失智到失能
  • 2005年5月×日
  • 2005年5月×日
  • 2005年6月×日
  • 2005年6月×日
  • 2005年7月×日
  • 2005年7月×日
  • 2005年8月×日
  • 2005年8月×日
  • 2005年8月×日
  • 2005年8月×日
  • 第六章 2006年重返童年
  • 2006年1月×日
  • 2006年6月×日
  • 2006年6月×日
  • 2006年7月×日
  • 2006年7月×日
  • 2006年7月×日
  • 2006年7月×日
  • 2006年7月×日
  • 2006年8月×日
  • 2006年8月×日
  • 2006年8月×日
  • 2006年8月×日
  • 2006年10月×日
  • 2006年11月×日
  • 2006年11月×日
  • 2006年11月×日
  • 第七章 2007年轮椅上的日子
  • 2007年1月×日
  • 2007年1月×日
  • 2007年4月×日
  • 2007年5月×日
  • 2007年6月×日
  • 2007年8月×日
  • 2007年8月×日
  • 2007年8月×日
  • 2007年8月×日
  • 2007年8月×日
  • 第八章 2008—2010年流淌的岁月
  • 2008年12月×日
  • 附:2008年用工记录:
  • 2009年5月×日
  • 2009年12月×日
  • 2010年12月×日
  • 第九章 2011—2013年人生边缘
  • 2011年4月×日
  • 2011年9月×日
  • 2011年10月×日
  • 2011年10月×日
  • 2011年11月×日
  • 2011年12月×日
  • 2012年2月×日
  • 2012年5月×日
  • 2012年12月×日
  • 2013年1月×日
  • 2013年12月×日
  • 第十章 2014年顽强的坚守
  • 2014年5月×日
  • 2014年5月×日
  • 2014年6月×日
  • 2014年8月×日
  • 2014年8月×日
  • 2014年10月×日
  • 2014年11月×日
  • 2014年11月×日
  • 第十一章 2015年伤离别
  • 2015年1月2日
  • 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晚年黑洞

    在人类普遍乐观不断长寿的今天,身轻力壮的人开心的在谈论人生寿命能到 120 岁, 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人过了 85 岁如同老爷车,再如何保养也浑身不舒服了,到 90 岁都会 “返老还童”。作者(1952 年生人),母亲(1921 年生人), 2001 年被通知罹患阿尔茨海默症,15 年后才离世。作者是老人的 二女儿,兄妹三人,妹妹在日本,母亲去世时 95 岁的父亲还健在,“久病床前无孝子”,常年的看护更是一段艰辛的旅程,本书是作者 15 年陪伴母亲的日记点滴。在城市化的今天,养女儿比儿子强,15 年家里的操持主要是女儿,儿子面对家庭琐事会更加无所适,那一代老人幸运的是子女多,而且 06 年的北京保姆还是 1000 元工资,现在特护要上万元,而且已经普遍年龄偏大,人手短缺,最主要的是全程护工不可或缺,不要说阿尔茨海默症,就是各种脑梗的偏瘫,对独生子女家庭都是难以承受的。本书给我们的提醒的是长寿要有限度,作者 的父亲比母亲大 10 岁,从母亲彻底失智后 10 年,可以看出老两口生活完全没有乐趣,只是无奈的苟且,母亲长期瘫痪在床,父亲 也是难免浑身病痛,苟延残喘对自己和子女都是折磨,珍惜眼前,好聚好散,80 岁 之前交代好后事,找到可托付之人,接受要死亡的现实,优雅面对死亡是人生最后一课。

      4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是作者聂晓华女士陪伴罹患阿尔兹海默病母亲的日记。患病十几年,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失去方位、失去记忆,甚至失去语言、行动、思考能力,病人遭受的折磨令人心碎。陪伴十几年,照顾病母、抚慰老父、顾不了自己的小家,女儿的耐心付出让人感动。读完本书,有两个问题浮现于眼前。一、如果自己老年之后不幸患此病,该怎么应对这折磨?二、如果家人不幸得此病,我能耐心包容如作者所述吗?遗憾的是,这两个问题我都没有答案。因此,也愈加佩服作者一家人。患病的母亲身体原本虚弱,用自己坚韧的生命力扛过一难又一难。分身无术的作者,用爱心和包容度过了一关又一关。就像推荐序中所说,这本书其实是作者的私人日记,说的是家事,从这本书里也看不到治病的良方奇药、灵丹妙招,这不是一本奇迹之书。可是,书中所记的一件件琐碎的日常,一桩桩实在的烦恼,读者自然代入其中,仿佛也与作者一家一起进行了一场历练。合上书,我们对自身、家人和生命的认识都更深刻了,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了。感谢作者!祝福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平实深刻而感人

        ’生别离‘的书名贴切而扎心。 对于挂念著日渐老迈的父母的子女,好像点上了一盏小灯,让前面未知的道路的轮廓更清晰了些。阅读的心境由憂心到渐渐釋然。作者对于生命本质的分析也发人深省。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