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8千字
字数
2021-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经济结构转型是理解当下中国经济的主要线索。
内容简介
像高收入经济体经历的那样,中国在人均收入达到门槛值以后也迈入了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期。
这一转型既反映在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性变化上,也反映在城市格局的变化上。例如:对制造业产品的消费增长越来越落后于对教育、医疗和体育文娱的服务消费增长,大量的劳动力、企业甚至城市面临淘汰压力;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竞争中获胜,大城市在城市竞争中获胜。经济结构转型还改变了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宏观经济波动从工业化高峰期的“易热难冷”转向了“易冷难热”。本书结合高收入经济体的经验,深入剖析了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及其面临的突出短板,重新审视了当前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主流观点,并提出了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作者还特别指出,应对经济结构转型,观念的挑战是我们需要直面的底层矛盾。观念是制度和政策的核心支撑,主流观念不变化,新的制度和政策调整就难以维系。观念是慢变量,时时刻刻都在细微变化,但是变化速度赶不上市场的变化速度。结构改革只能在观念和利益冲突的夹缝中找缺口,寻求边际上的突破。能做出结构改革当然好,冲突太大、时机不成熟的时候,等待也是一种智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上半场 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
- 从制造到服务
- 技术与偏好
- 高收入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拐点
- 中国是否过早去工业化
- 工业部门的成长与前景
- 增长是个正反馈
- 转型期后的制造业
- 双料冠军的潜力和枷锁
- 真正的短板
- 参照系
- 找到短板
- 慢变量
- 看不见的围墙
- 大城市的胜利
- 看不见的围墙
- 房价与实体经济
- 中场 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波动
- 货币的偏见
- 货币与金融资产从何而来
- 货币与通胀
- 货币与房价
- 证据不足的货币超发
- 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周期
- 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广义信贷
- 经济结构转型与杠杆率
- 宏观经济稳定的三难选择
- 下半场 政策讨论
- 如何看待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
- 为什么采取宽松货币政策
-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奏效
-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带来高货币增长
-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恶化收入和财富分配
-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带来资产价格泡沫
-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增加僵尸企业,延迟结构调整
- 保增长的得与失
- 潜在增速的讨论
- 保增长争论面面观
- 结构转型期的宏观政策选择
- 结构改革的边际突破
- 如何三难选择
-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 “惊人的愚蠢”——大萧条
- “一连串的试错”:罗斯福新政
- 他山之石
- 附录1 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
- 附录2 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内需扩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