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解析谭嗣同哲学思想:多学科研究方法和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利用经典诠释学、哲学、文化人类学、比较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审视、反思谭嗣同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谭嗣同所关注的哲学问题的具体解读以及与其他人的比较分析,对谭嗣同仁学视域下的以太观、三纲观、平等观和孔学观视域下的诸子观、经典观等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力图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和还原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谭嗣同其人其行
  • 第二节 从气论到心论
  • 第三节 早期的气学
  • 第四节 后期的心学
  • 第二章 论仁学
  • 第一节 “仁为天地万物之源”
  • 第二节 “以心挽劫”
  • 第三节 仁学的近代特征和诉求
  • 第四节 仁学的独特气质和神韵
  • 第三章 论以太
  • 第一节 以太说
  • 第二节 以太说与仁学
  • 第三节 以太观
  • 第四章 论格致
  • 第一节 格致与算学
  • 第二节 格致之用
  • 第三节 格致观
  • 第四节 自然科学情结及其误区
  • 第五章 论生灭
  • 第一节 不生不灭与“仁之体”
  • 第二节 不生不灭与万物之微生灭
  • 第三节 不生不灭与人生之无我
  • 第四节 不生不灭与“贵知,不贵行”
  • 第六章 论认识
  • 第一节 认识的目的和器官
  • 第二节 认识的途径和过程
  • 第三节 认识的结果和旨归
  • 第四节 谭嗣同认识哲学的时代诉求和哲学变革
  • 第七章 论无我
  • 第一节 无我的执着
  • 第二节 无我的论证
  • 第三节 无我的途径
  • 第四节 无我的心学意趣和救世宗旨
  • 第五节 无我的理论侧重和个性风采
  • 第八章 论大同
  • 第一节 大同的理论来源
  • 第二节 大同的思想前提
  • 第三节 大同的价值诉求
  • 第四节 大同的世界主义
  • 第五节 大同的近代形态
  • 第九章 论平等
  • 第一节 平等的宣传和论证
  • 第二节 平等的武器和途径
  • 第三节 启蒙意义和现实回应
  • 第四节 历史局限和理论误区
  • 第十章 论三纲
  • 第一节 对三纲五伦的整体批判
  • 第二节 对“君为臣纲”的猛烈批判
  • 第三节 对“父为子纲”的批判
  • 第四节 对“夫为妻纲”的批判
  • 第五节 民主启蒙的勇士
  • 第十一章 论变易
  • 第一节 “地球之变”
  • 第二节 基于尚动的变法主张
  • 第三节 由日新走向“融化为一”
  • 第十二章 论教学
  • 第一节 “酷好谈教”
  • 第二节 对教之探究
  • 第三节 教与政、学
  • 第四节 教与专门之学
  • 第十三章 论孔学
  • 第一节 孔学的传承、分支和内容
  • 第二节 孔学的宗旨和特征
  • 第三节 孔学与仁学
  • 第四节 孔学与宗教
  • 第五节 孔学与中学
  • 第十四章 论经典
  • 第一节 《周易》解密
  • 第二节 《春秋》发微
  • 第三节 《大学》释义
  • 第四节 经典解读的独特性
  • 第十五章 论诸子
  • 第一节 推崇、阐扬的人物
  • 第二节 抨击、拒斥的人物
  • 第三节 诸子观与中学观
  • 第十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日新宗旨与一以贯之
  • 第二节 最具革命精神的戊戌启蒙思想家
  • 第三节 处于戊戌启蒙的早期阶段
  • 第四节 在戊戌启蒙四大家中的位置
  • 第五节 谭嗣同思想的影响和评价
  • 第六节 谭嗣同哲学的争议和定性
  • 第七节 谭嗣同哲学研究在路上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