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立足司法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民法典》施行后的法律适用问题,深入研究,为民商事案件的审理提供可操作性指引。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上海法院系统资深法官历经一年多时间精力编著,立足司法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民法典》全新的法律规定和审判实务中的50个法律适用重点问题,力图为《民法典》施行后的重点、疑难法律规定的适用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务指引,为民商事案件的办理提供有益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书编委会
  • 本书撰稿人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总则
  • 1. 法益位阶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评价体系的影响及司法实证
  • 一、区分原则与效力体系的维度
  • 二、法益位阶对效力体系的影响
  • 三、影响效力体系的重点法益位阶之实证辨析
  • 四、法益位阶优先保护的边界与平衡
  • 2. 影响合同效力的强制性规定的司法认定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影响合同效力的强制性规定的制度规范及域外考察
  • 三、影响合同效力的强制性规定的识别方法及评述
  • 四、影响合同效力的强制性规定的认定规则
  • 3. 请求权竞合的实体规制与程序塑造
  • 一、请求权竞合的概念和成因
  • 二、请求权竞合的争论和现状
  • 三、请求权竞合的实体规制
  • 四、请求权竞合的程序塑造
  • 物权
  • 4. 特殊动产登记对抗主义在民事执行中的适用
  • 一、特殊动产登记对抗主义在民事执行中的适用情形
  • 二、特殊动产所有权变动的要件
  • 三、特殊动产物权变动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的范围
  • 四、争议问题分析结论
  • 5. 无权处分制度的司法适用
  • 一、区分原则及合同效力认定要件
  • 二、无权处分合同的存在意义
  • 三、无权处分与相关概念的厘清
  • 四、无权处分合同后果的处理
  • 6. 公司股权善意取得问题之司法认定
  • 一、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现实困境检视
  • 二、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
  • 三、我国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及考量因素
  • 四、股权善意取得制度适用范围扩张的司法认定
  • 7. 业主大会决议中“视为同意”条款的司法认定与适用规则
  • 一、问题的由来
  • 二、问题折射出的困境及原因
  • 三、对“视为同意”条款相关规定的梳理
  • 四、对策与建议
  • 8. 集体土地制度立法调整的司法适用
  • 一、《民法典》中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新变化
  • 二、集体建设用地制度调整的司法适用
  • 三、土地承包制度调整的司法适用
  • 四、宅基地制度的司法适用
  • 五、溯及力问题
  • 9. “三权分置”视野下土地经营权的理论困境与司法应对
  • 一、问题的提出:司法实践中土地经营权性质为何难辨
  • 二、土地经营权法律性质的学理思考与辨析:债权与物权之争
  • 三、基于历史文本的分析与考量:土地经营权的政策解读与立法变迁
  • 四、正本清源:土地经营权的综合考察
  • 五、司法如何应对:土地经营权纠纷的法律适用与认定要素
  • 10. 居住权与其他物权的冲突和协调
  • 一、《民法典》中居住权规则的解读
  • 二、居住权的产生方式与合同关系分析
  • 三、居住权的行使与救济规则
  • 11. 居住权制度的本土化适用
  • 一、我国审判实践中涉及居住权益的案例
  • 二、居住权法律属性的本土化分析
  • 三、《民法典》居住权制度的本土化理解
  • 12. 最高额抵押权相关问题的司法适用
  • 一、最高额抵押权的特征
  • 二、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债权的范围
  • 三、最高额抵押权中“最高额”的认定
  • 四、抵押财产被查封、扣押时被担保债权的确定
  • 13. 司法实务中流动质押问题研究
  • 一、非典型担保的定义及调整策略
  • 二、流动质押的非典型担保属性
  • 三、流动质押的交易模式及对应之法律关系
  • 四、流动质押中担保财产特定性原则的缓和
  • 五、占有公示的柔化操作
  • 六、流动质押公示方式是占有而不是登记
  • 七、流动质押物再行设定质权的可能性与合法性
  • 14. 让与担保的司法审视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让与担保及其价值
  • 三、让与担保裁判争议的追根溯源
  • 四、《民法典》颁布后让与担保的司法处理
  • 合同
  • 15. 房地产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
  • 一、预约合同的适用问题
  • 二、特殊类型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认定
  • 三、无权处分规则的适用
  • 四、情势变更规则的适用
  • 16. 格式条款相关规则的司法适用
  • 一、格式条款订入合同的审查标准
  • 二、格式条款效力评价的类型化
  • 三、格式条款解释规则的适用位阶及方法
  • 17.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司法适用
  • 一、问题的提出——从A证券公司诉相某等追偿权纠纷案谈起
  • 二、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及其研究价值
  • 三、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实体法规则
  • 四、不真正连带债务诉讼的程序规则
  • 18. 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与当事人之权利冲突与协调
  • 一、审判实践中第三人利益合同实例
  • 二、第三人与当事人权利冲突的具体表现
  • 三、第三人与当事人权利冲突的原因分析
  • 四、第三人与当事人权利冲突的协调原则
  • 五、第三人与当事人权利冲突的协调路径
  • 19. 情势变更规则之适用
  • 一、前提:“情势”的界分
  • 二、条件:“变更”的判定
  • 三、程序:“再协商”的蕴含
  • 四、结果:“变更或解除”的适用
  • 20. 代位权制度的发展与适用
  • 一、代位权行使的条件:从“债务人无资力”到“影响债权实现”
  • 二、代位权行使的对象:从到期金钱债权到债权
  • 三、代位权行使效力:从入库规则到直接清偿规则
  • 21. 商事合同法定解除的审判实务
  • 一、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相关法理分析
  • 二、商事合同法定解除审判实践的困境及实证表现
  • 三、破解法定解除审判困境的路径思考——《民法典》相关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 22. 合作经营类继续性合同解除后损害赔偿的性质及范围认定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继续性合同概述
  • 三、继续性合同解除后损害赔偿性质及范围
  • 四、合作经营类继续性合同解除后之信赖损害赔偿
  • 五、合作经营类继续性合同解除后之履行损害赔偿
  • 23. 待履行合同破产解除权的法律适用
  • 一、问题的提出——据以讨论的案例
  • 二、待履行合同破产解除权法理基础
  • 三、待履行合同破产解除权行使规范及法律效果
  • 四、待履行合同破产解除权的法律适用——回到案例讨论
  • 24. 自然人合同之债的破产免责
  • 一、合同之债的消灭原因与破产
  • 二、自然人破产免责的价值和免责的条件
  • 三、自然人破产免责的司法需求
  • 四、自然人破产免责相关的法律规定
  • 五、自然人破产免责的司法实践路径
  • 25. 司法治理“合同僵局”的路径选择与法理分析
  • 一、“合同僵局”的实务困境与立法、理论探索
  • 二、“合同僵局”的典型特征与虚假类型分析
  • 三、司法治理“合同僵局”的双重路径与法理分析
  • 26. 受领迟延制度的理解与司法适用
  • 一、“受领”在民法上的含义及法律性质
  • 二、受领迟延的构成要件
  • 三、受领迟延的法律后果
  • 27. 民间借贷主体与利息相关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
  • 一、现状概述:民间借贷主体与利息的立法情况
  • 二、对民间借贷法律规制体系司法适用的原则总结
  • 三、民间借贷司法实践中主体与利息疑难问题总结
  • 四、民间借贷主体与利息疑难问题的司法应对
  • 28. 保证制度的若干变化及司法适用
  • 一、关于保证制度的立法体例
  • 二、关于保证合同的从属性
  • 三、默认保证方式的立法选择
  • 四、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
  • 29. 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除外责任
  • 一、我国审判实践中一般保证实例
  • 二、先诉抗辩权及其除外责任溯源
  • 三、《民法典》先诉抗辩权除外责任的一般适用
  • 四、除外责任的特殊适用——一般保证与破产法律制度的衔接
  • 30. 承租人擅自转租行为的司法认定
  • 一、转租合同效力的司法认定:规则在维护“动”与“静”秩序中的艰难选择
  • 二、不同价值模式取舍:无权处分范围厘定与效力把握
  • 三、区分原则:认定转租合同效力的应然选项
  • 四、理论关切与价值考量:解决现实困境的必由之路
  • 31. 租赁物与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司法认定
  • 一、租赁物范围与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认定
  • 二、适格租赁物与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认定
  • 三、虚构租赁物与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认定
  • 四、租赁物登记与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认定
  • 32. 保理合同相关问题的司法认知与规制
  • 一、保理合同的混合合同特征及相应的法律适用问题
  • 二、保理合同项下应收账款的转让及担保双重属性问题
  • 三、保理合同项下应收账款的范围限定问题
  • 四、有追索权保理项下向债务人求偿权与追索权之顺位问题
  • 33.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相关问题
  • 一、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的发展
  • 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的立法目的、功能和性质
  • 三、现行法律框架下的相关问题研究及应对
  • 四、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的建议
  • 人格权
  • 34.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解读与法律适用
  • 一、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沿革
  • 二、《民法典》颁布前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状况
  • 三、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基础和肯定性解释
  • 四、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适用
  • 35. “死者名誉”的民事司法保护
  • 一、“死者名誉”保护的构造模式
  • 二、死者名誉相关权(益)辨析
  • 三、侵害死者名誉的主要表现形式
  • 四、有权提起死者名誉保护侵权诉讼的主体范围
  • 五、侵害死者名誉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 36. 隐私权的民法保护
  • 一、隐私权的概念
  • 二、《民法典》人格权编中的隐私权
  • 三、隐私权保护中若干值得探讨问题
  • 37. 个人信息保护的民法基础与司法裁判
  • 一、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 二、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及定位
  • 三、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障碍和解决思路
  • 38. 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难题与应对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相关条款的规范构成、法理及理解适用
  • 三、个人信息场景理论下的应对方法
  • 四、结语:为衔接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奠定基础
  • 婚姻家庭
  • 39. 法定夫妻共同财产制规范的司法适用
  • 一、传统的物权式夫妻财产关系纠纷解决思路的实例
  • 二、夫妻共同财产“共同共有说”缺陷的成因和表现
  • 三、夫妻共同财产制规范与物权法规范协调的路径评析
  • 四、基于我国民法典规范的夫妻共同财产纠纷解决思路
  • 40. 夫妻共有房屋中显名权利人擅自出售但尚未过户的继续履行问题
  • 一、分歧缘起:静态物权保护与动态交易安全的取与舍
  • 二、夫妻中的显名权利人擅自处分房屋的合同效力
  • 三、夫妻中显名权利人擅自处分房屋情形下,买受人是否可以主张合同继续履行
  • 41. 离婚协议约定给予子女财产的性质与法律适用
  • 一、离婚协议约定给予子女财产的形式
  • 二、离婚协议约定给予子女财产的性质之争
  • 三、离婚协议约定给予子女财产实质为第三人利益条款
  • 四、离婚协议相对方或子女请求给付财产的请求权基础
  • 五、负有给付义务一方的债权人的利益保护
  • 42. 虚假离婚的法律分析与司法应对
  • 一、虚假离婚的司法裁判解读
  • 二、虚假离婚的法律问题分析
  • 三、虚假离婚的司法应对选择
  • 继承
  • 43. 非法定形式遗嘱的效力认定
  • 一、问题形成:遗嘱形式法定引发的必然困局
  • 二、思路梳理:遗嘱效力问题的分歧与统一
  • 三、价值判断:遗嘱形式强制与遗嘱自由的冲突和协调
  • 四、实务分析:遗嘱效力问题在特定情形下的判断
  • 44. 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司法实务难点与应对
  • 一、司法实践现状:法律适用不统一
  • 二、成因分析:配套制度、继承方式与纠纷特点
  • 三、应对:司法裁判规则统一的设想
  • 侵权责任
  • 45. 刑民交叉案件中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
  • 一、问题缘起:刑民交叉人身损害赔偿的规范冲突
  • 二、实践乱象: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几种实践类型
  • 三、理论厘清:刑民交叉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涉及的几个关系
  • 四、统一适法:刑民交叉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实践协调
  • 46.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条款的司法适用
  • 一、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 二、知识产权侵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
  • 三、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条款解读
  • 四、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条款的司法适用
  • 47. 网络侵权责任中“通知—删除”规则的适用
  • 一、“通知—删除”规则的基本概念
  • 二、《民法典》“通知—删除”规则的相关条款解读
  •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是“信使”、“裁判者”还是“过滤器”
  • 四、错误通知的责任认定
  • 48. 专利等同侵权判定中功能与效果的评价体系
  • 一、一起涉及等同侵权判定的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例
  • 二、对专利等同侵权判定中手段、功能与效果概念的理解
  • 三、关于专利等同侵权判定中功能与效果的评价体系
  • 49. 确认不侵害专利权之诉若干疑难问题
  • 一、确认之诉还是侵权之诉
  • 二、管辖及反诉问题
  • 三、何为侵权警告
  • 四、侵权警告是否必要
  • 五、发出及接收侵权警告的主体
  • 50. 患者知情同意规则的司法现状与未来展望
  • 一、患者知情同意规则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
  • 二、实践困境——基于上海市涉患者知情同意相关医疗纠纷的不完全分析
  • 三、实践对原有规则的影射
  • 四、患者知情同意规则的理解与司法适用
  • 附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法律出版社与香港中华法律网合资成立。公司成立十多年来,以多媒体、全方位为人民传播法律为宗旨,积极开拓法律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等产品的技术开发、市场运营,法律大数据的加工标引以及法律新媒体运营等业务。 由法律出版社主导,法讯公司承担的数字出版业务,在出版行业名列前茅,并获得“数字出版先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