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万维钢作序力荐。耶鲁大学学习与认知科普作家全新力作,为你揭开提升思考能力的大脑秘密。

内容简介

股票交易员如何通过练习身体扫描、精准描述感受等训练,大幅提升业绩?医生如何通过把自己的身体当作雷达捕捉患者无法用言语表达出的病情,达成更准确的诊断?普利策奖得主如何在一面墙上绘制错综复杂的写作大纲,从而完成厚达4000页的历史巨著?管理者如何挣脱《乌合之众》带来的偏见,大大提升应对当今社会复杂性的能力?

事实上,更好的思考,意味着更少地使用大脑,学着把整个世界变成你思维的延伸,你将获得超越性的思考能力。

AGI时代呼啸而来,面对人机协作的生存周期,重新理解大脑的个体意义具体而深远。大脑不是计算机、肌肉,而是喜鹊,这个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思考”的原理——延展思维决定思考力。延展思维的本质是情境认知的扩展,思考力来自在具体场景中的刻意练习。去建立延展思维的场景智慧,我们才能真正进入人机共生的新常态。

作者基于认知科学、心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大幅提升思考能力的大脑秘密:借助大脑之外的事物思考。

本书将从三个方面开启这项了不起的变革:通过具身认知、情境认知和分布式认知来大幅拓展心智和思维,并基于此来逐一领会其中诸多简单而有效的实践方法,你将在这趟饱含传奇性和科学性的阅读之旅中,轻松而愉快地学会事半功倍的思考方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大脑从来不是一台孤立的思考机器
  • 高敏感度大脑——大脑有大脑的用法
  • 想更好地动脑,先主动去动身
  • 大脑最喜欢的并不是极简,而是自然的情境
  • 他人的存在,影响大脑最重要的一种环境
  • 得社交者得天下
  • 把人当成人,用更自然的方式用脑
  • 译者序 更好的思考,不必执着于大脑本身的能力
  • 序言 最棒的想法常常诞生于大脑之外
  • 把世界当作思考的原材料
  • 思考者应该去“寻找不同的光”
  • 引言 学会像喜鹊筑巢一样去思考
  • 大脑不是一台计算机,无法计算思考的深浅
  • 大脑不是可锻炼的肌肉,无法决定思考的强弱
  • 变聪明的最好办法,来源于大脑之外的力量
  • 心智并非止于头颅,大脑的边界不是思考的边界
  • 第一部分 动“脑”之前先动“身”具身认知
  • 第1章 要想做出良好的决策,需要仔细倾听身体给出的信息
  • 训练对心跳节拍的敏锐感知,让你更具洞察力
  • 颤抖或呼吸急促,身体给你的决策信号
  • 从身体扫描到标记、调节,训练对身体的感知力
  • 对身体不适信号保持“警觉”,助你在高压环境中胜出
  • 对自身感受的感知,让你更善于管理情绪
  • 第2章 边运动边思考,决策准确率从85%提升到99%
  • 站起来生活胜过坐下来思考
  • 中等强度的运动能有效提升专注力和执行力
  • 我动故我忆,边比划边学的记忆效果最好
  • 用身体动作模拟学习过程,让理解更深入
  • 做出何种含义的动作,就会激发何种思考
  • 第3章 边做手势边说话,更好地说服与记忆
  • 善用手势的人,经济和教育水平更佳
  • 学习时多用手势,理解得更快更深
  • 演讲和教学时辅以手势,更有力地教会和说服他人
  • 给每个新单词设计个手势,让你过目不忘
  • 第二部分 将思考从“大脑”移到“思维空间”情境认知
  • 第4章 不是最快的路线,而是树木、鲜花、鸟鸣最多的路线
  • 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更偏好“户外活动”
  • 在植物园散步不到一小时,记忆力提升20%
  • 待在自然环境而非建筑环境中,给你乐观的、放松的大脑
  • 在能看到树木、晒到太阳的办公室工作,效率更佳
  • 野外徒步三天,创造力和前瞻性思维翻倍
  • 自然是人类联结感与归属感的永恒来源
  • 第5章 在2.4米高的天花板下洗澡 vs 在45米高的天花板下洗澡
  • 拆除墙壁,激发更多的协作与创造
  • 壁垒筑得好,合作才能好
  • 主场优势,引爆创造力与工作效率
  • “间歇性合作”空间,减少工作中的“情绪疲惫”
  • “心理包容性设计”空间,让团队成员更具归属感
  • 神经建筑学,拓宽思维的新视角
  • 第6章 为什么记忆冠军能记下72个词中的71个,我们只能记住29个
  • 地点记忆法,将物理位置与记忆关联起来
  • 概念映射法,把你的思维“地图”画在墙上
  • 选择更大、更多的显示器
  • 把思考和想法写下来,而不是停留在头脑中
  • 让思维和外部事物进行互动
  • 第三部分 把“他人”的智慧纳入“自己”的思维分布式认知
  • 第7章 “学徒”式模仿:像化学家一样写作,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 刻意模仿他人有利于理解对方说的话
  • 赢家一直在模仿
  • 成功的模仿者就是创新者
  • 模仿是人类在众多物种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 拆分与放大,更好地模仿专家
  • 第8章 “独”思考,不如“众”思考
  • 与他人一起思考时,思考的效果最佳
  • 教别人可以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 辩论可以促成明智的决策
  • 借用故事,让沟通事半功倍
  • 第9章 相比一起看Excel报表,不如一起聚餐
  • 激活群体思维是应对当今社会复杂性的唯一方法
  • 同步活动,让人们成为更好的合作者
  • 共同注意:投入时间越长,获得成就越多
  • 有强大交互记忆的团队表现更好
  • 让每个成员都成为团队中的必需要素
  • 结语 每个人都有能力重塑大脑
  • 启动思维延展计划
  • 打破“智力天生论”,塑造超强大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80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萬老師推薦,必(快)看不可

    學會這一段就值了。如果你的工作要求你高功率用脑,你就得对环境和心境高度敏感。先说说为什么你需要大屏幕。按理说,大部分工作都跟文字操作有关,而当你集中精力做文字操作的时候,你盯住的只是屏幕上很小的一块地方。那大屏幕有什么意义呢?想象你正在写一份报告,为此你必须随时查阅各种数据图表。所以你的计算机屏幕上大概要开几个窗口:一个是文本编辑器,一个是网页浏览器,一个是整理出来的资料,等等。对这些窗口有两种操作方式。如果面对的是一块小屏幕,你要做的是切换窗口。这很容易,直接用键盘快捷方式操作就行。你的身体、头部、眼睛都不需要怎么动,是不同的窗口在你眼前换来换去。但如果你有几台显示器,又或者有一面超大屏幕墙,就可以把所有窗口同时展现出来。你的头必须左右上下转来转去,甚至可能要走上几步,才能在各个窗口间切换。你需要物理上的移动。这似乎更麻烦,那我们何必呢?保罗在书中列举研究表明,第二种操作方式更有利于大脑发挥。想象你面前有一块宽 1 米、长 2.7 米、分辨率为 3 150 万像素的超大屏幕。研究表明,这样的超大屏幕把被试执行 “基本可视化任务” 的平均速度提高了 10 倍,把执行像寻找图案那种更有挑战性的任务的完成速度提高了 200%~300%。而且面对超大屏幕,你会有更高层次的思考,提出综合性更强的观点。这恰恰是因为超大屏幕要求你 “移动”:移动给你眼前的信息都附加了一个 “空间位置”。记录空间位置是大脑的本能,是无须努力、不必占用思考资源就自动进行的操作;而让新信息和空间位置互相映射,会显著加深你对信息的印象。这就是如果你一边散步一边听有声书,以后一想到书中的内容,你很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你当时在什么地方的原因。空间位置给信息提供了方便的挂靠点,一旦你要调用什么信息,身体就会给你提供直观且毫不费力的导航。对比之下,如果用小屏幕,各种信息没有挂靠点,就只能直接映射在大脑里,不但费力,而且容易发生扭曲。

      6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sir 解读的这本书终于来啦!“更好的思考,意味着更少地使用大脑。”

        4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更高效使用我们大脑

        有启发 18 句话 1. 你不应该把大脑当机器用,应该把它当成一个活的、有个性的东西,顺着它的脾气用 2. 大脑最喜欢的并不是极简,而是自然的情境 3. 脑外资源分为三类,即具身认知、情境认知和分布式认知,分别对应着自我、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 4. 中等强度的运动能有效提升专注力和执行力 5. 边做手势边说话,更好地说服与记忆 6. 人们面临的压力越大,从接触自然中的获益就越多 7. 当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吸收环境中的信息时,就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情绪 8. 研究表明,强度高、节奏快和变化频繁的音乐比音调低、悠闲的音乐更容易分散注意力 9. 当我们闭上眼睛时,思考能力会大幅提升 10. 将个人物品纳入工作空间,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所带来的 “情绪疲惫” 11. 在头脑中保有一个想法的同时,做与之相关的事情,是一项很耗费认知精力的活动 12. 当使用超大屏幕时,他们则会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发现,提出更广泛、综合性更强的观点 13. 刻意模仿他人的口音有利于理解对方说的话 14. 人类并不特别擅长思考概念,而思考人的能力却是一流的 15. 教别人可以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16. 借用故事,让沟通事半功倍 17. 诸多研究表明,只是简单地要求成员之间坦率地分享想法和感受,就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改善其任务表现 18. 当把大脑当作对环境敏感的器官来对待,而不是像机器一样不假思索地操纵它时,我们就能更聪明地思考重点整理 1. 大脑不是一台孤立的思考机器,它的性能会受到身体、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的强烈影响 2. 如果你的工作要求你高功率用脑,你就得对环境和心境高度敏感 3. 你不应该把大脑当机器用,应该把它当成一个活的、有个性的东西,顺着它的脾气用 4. 大脑最喜欢的并不是极简,而是自然的情境 5. 因为大脑要高效工作,就需要一个稳定的身份感。每个人都有很多个身份,但如果你是个作家,你会希望书房只提醒你自己是个作家。有人调查发现,像工程师和创意总监这样的专业人士,在工作场所放置的个人标识物中,有 70% 都放在别人看不到的位置:它们被用于时刻提醒主人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6. 整洁不是脑力工作者的优良品质,那些在办公桌上摆放各种怪异物品的人才是善于用脑的人 7. 我们的大脑是个非常喜欢跟人互动的设备,而正确的教育需要互动 8. 脑外资源分为三类,即具身认知、情境认知和分布式认知,分别对应着自我、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 9. 当我们借助自己的身体、周围的环境和人际资源延展思维时,思考的效果最好 10. 我们的大脑就像喜鹊一样,善于利用周围的材料去创造新事物,并将所得的零散物品编织进自己的思路 11. 要想做出良好的决策,需要仔细倾听身体给出的信息 12. 身体不仅能使我们获得复杂程度超出显意识思维处理能力的信息,还能以远远快于显意识思维的速度去处理这些信息 13. 对身体不适信号保持 “警觉”,助你在高压环境中胜出 14. 边动边思考可以使我们更充分地调动自身能力 15. 中等强度的运动能有效提升专注力和执行力 16. 为了将大脑调节到最佳状态,无论午休时间、茶歇时间还是任务或会议的间隙,我们都可以将这些时间用来运动 17. 如果把茶歇时间改为公共卫生专家所建议的 “运动休息时间”,当我们再回到工作时,就会比休息之前更高效 18. 人们在通过想象让自己处于特定的场景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19. 当我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探索某一现象时,似乎更容易在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之间进行转换,而这种转换能让我们理解得更深入 20. 边做手势边说话,更好地说服与记忆 21. 手势不仅能呼应或放大口头语言,还具有言语所没有的认知和交流功能 22. 即使是成年人,当出现所说的话和所做的手势不一致时,他们也正处于这种准备学习的状态之中 23. 除了强化记忆,有意设计的手势还可以减轻我们的认知负荷 24. 人们面临的压力越大,从接触自然中的获益就越多 25. 待在自然环境而非建筑环境中,给你乐观的、放松的大脑 26. 当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吸收环境中的信息时,就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情绪 27. 研究表明,室内植物能增强员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并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28. 科技巨头谷歌公司发现,办公桌靠近窗户的员工比那些办公桌远离自然光源的员工更有创造力,工作效率更高 29. 野外徒步三天,创造力和前瞻性思维翻倍 30. 一旦知道如何合理安排建筑环境,就可能逆转这一局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注意力、维持动力、增强创造力以及丰富日常生活体验 31. 研究发现,音乐对那些困难或复杂的任务、需要创造力的任务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这并不仅是歌词的问题,持续的节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都能轻易地、持续地抓住我们的注意力。研究表明,强度高、节奏快和变化频繁的音乐比音调低、悠闲的音乐更容易分散注意力 32. 当我们闭上眼睛时,思考能力会大幅提升 33. 认知负荷的操纵会对个体的原创性和创新性造成损害:当大脑被占用时,我们只会倾向于走捷径,利用固有的观念、熟悉的假设以及老套的方法来完成思考 34. 主场优势:当运动员的比赛场地是在自己的主场时,不管是田径场、球场还是体育馆,他们的赢面往往更大 35. 研究表明,在存在身份和归属线索的情况下,人们可以表现得更好,会更有动力,行为也更加高效 36.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有效地工作,我们需要培养一种稳定的身份感。放在身边的物品就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相对坚定的自我概念 37. 将个人物品纳入工作空间,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所带来的 “情绪疲惫” 38.“心理包容性设计” 空间,让团队成员更具归属感 39. 在记忆冠军的大脑中,与空间记忆和导航相关的脑区高度活跃,而普通人的这些脑区则没有那么活跃 40. 在头脑中保有一个想法的同时,做与之相关的事情,是一项很耗费认知精力的活动 41. 超大屏幕的使用给认知能力带来了惊人的改善。当使用超大屏幕时,他们则会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发现,提出更广泛、综合性更强的观点 42. 注意和选择感兴趣的点并将其写在纸上这一行为本身就能引发更深层的心理过程 43. 把 “他人” 的智慧纳入 “自己” 的思维分布式认知 44. 刻意模仿他人的口音有利于理解对方说的话 45. 模仿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 46. 相比于新手,专家还有一个优势,他们知道什么该注意,什么该忽略。在专业场景中,专家会立即关注到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初学者则会把时间浪费在不那么重要的内容上。但研究表明,如果根据这些专家的经验去故意地夸大甚至扭曲相关信息,使其 “凸显” 出来,新手就能像专家一样注意到关键所在 47.“独” 思考,不如 “众” 思考 48. 智能思维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社会化过程 49. 人类并不特别擅长思考概念,而思考人的能力却是一流的 50. 教别人可以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51. 教学本身是一种社交性很强的行为,它能触发一系列强大的认知、注意和动机过程,这些过程能够改变教学者的思维方式 52. 研究结果一致显示,如果人们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辩论,就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学习效果、更合理的决策以及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53. 借用故事,让沟通事半功倍。研究表明,我们从故事中回忆出的信息要比从说明文中获得的信息多出 50%54. 讲好一个故事,只需要突出其中的重点和脉络,然后让听众跟随故事线进行推理,从而赋予故事完整的意义 55. 大量研究表明,行为同步,即协调我们包括身体动作在内的行动使其与其他人的行动一致,可以为认知同步奠定基础。而认知同步指的是多人一起高效和有效地思考 56. 如果对群体有一种真正的归属感,如果我们的个体身份与群体及其成功紧紧联系在一起,那么群体身份就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动力来源 57. 诸多研究表明,只是简单地要求成员之间坦率地分享想法和感受,就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改善其任务表现 58. 分享一顿饭这样的普通仪式,也会影响一个群体的共同思考能力 59. 研究表明,有强大的交互记忆系统的团队会表现得更好 60. 研究表明,面对刻板印象威胁这样的挑战时,思维延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思考 61. 当把大脑当作对环境敏感的器官来对待,而不是像机器一样不假思索地操纵它时,我们就能更聪明地思考 62. 实证证据表明,能更充分地延展思维能力的个体,也能更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7
          1
        • 查看全部189条书评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