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8千字
字数
200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延安十三年,共和国新生。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讲述了民国时期陕西的历史。也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怎样指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总论
- 导言
- 从留日士官生到民国大都督 辛亥革命功臣张凤翙
- 陕西门户三易其手 辛亥革命中的潼关争夺战
- 辛亥革命中的陕西哥老会 张云山坚守乾州
- 西北高等教育的发端 西北大学筹建始末
- 秦人 秦韵 秦风 “古调独弹”的易俗社
- 护国战争在陕西 “讨袁逐陆”之役
- 北方护法的旗帜 陕西靖国军“反段驱陈”斗争
- 从文士、将军到终身院长 民国奇才于右任
- 西北汉子的忠诚与执著 杨虎城重树靖国军旗帜
- 时代风云激荡 五四运动在陕西
- 历史舞台上的三秦学子 共进社与《共进》杂志
- 西北革命的播火者 陕西早期共产党人李子洲
- 对孙中山先生一诺千金 胡景翼与“北京政变”
- 民国史上最长的守城战 艰苦卓绝的“二虎”守长安
- 名重一时的“西安红城” 大革命荡涤陕西
- 烈士之血 主义之花 “铁军”创始人之一廖乾吾
- 『西北黄埔』年轻的政治部主任 邓小平与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
- 西北惊雷 渭华起义纪事
- 汉南英杰 血染井冈 人民军队早期领导人何挺颖
- 艰难的现代化开端 杨虎城主陕及其建设事业
- 民国水利之冠 李仪祉与“关中八惠”
- 陕西不再封闭 陇海铁路延展入陕
- 书生报国一支笔 张季鸾与《大公报》
- 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 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
-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 郑伯奇与左翼电影戏剧事业
- 宁肯卖字不为官 刚直不阿的陕籍审计部长
- 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 西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刘志丹
- 虽死犹生的“谢青天” 西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谢子长
- 东方不亮西方亮 硕果仅存的西北革命根据地
- 商洛烽火红天半 红二十五军长征入陕与鄂豫陕根据地的创建
- 铁流万里汇西北 红军长征到陕北
- 给革命大本营的奠基礼 直罗镇战役
- 战略转变从这里开始 瓦窑堡会议
- “三位一体” 中共与东北军、西北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张杨兵谏翻危局 扭转时局的西安事变
- 敢把天捅个窟窿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 红星照耀全世界 斯诺和他的《西行漫记》
- 维系民族 佑我华夏 民国年间的黄帝陵祭祀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中共中央在陕北十三年
- 中共局部执政的试验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
- 土窑洞的灯光照亮中国 毛泽东思想在这里成熟
- 一个普通士兵与党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发表的前后
-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奔向延安的学生潮
- 新中国文化模式在这里形成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延安新文化运动
- 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韧 新华社、新华电台、《解放日报》、新华书店在陕北
- 昨日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丁玲与西北战地服务团
- 猛似狂飚热似火 革命诗人柯仲平
- 他从黄土高坡走来 人民艺术家马健翎
- 红色桥梁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 雄师出征 红军改编与八路军东渡黄河
- 阻敌于河东 陕西军民保卫千里河防
- 血沃中华 陕军东征抗日纪实
- 立马中条山 关中好男儿 陕军血战晋南保卫黄河战记
- 毕生穷力杀倭寇 抗战名将关麟征
- 血战昆仑关 缅北击强虏 杜聿明与中国远征军
- 凤凰涅槃 抗战中的西北联大
- 现代化的契机 战时工厂内迁与陕西工业崛起
- 连接前方与后方 战时陕西公路交通建设
- 花篮的花儿香 王震与三五九旅军屯
- 民主政治的楷模 李鼎铭与“精兵简政”
- 新中国科学事业的摇篮 延安自然科学院
- “迪克西使团”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
- 中国两种命运之争 中共“七大”胜利召开
- 陕甘宁边区的北部屏障 邓宝珊驻军榆林
- 为避免内战而奔走 张治中三赴延安
- 誓将热血培民主 民主斗士杜斌丞之死
- 毛泽东军事实践的典范 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
- 陕北之战的终结 西府战役与收复延安
- 潜伏敌营十二年 孤胆英雄熊向晖的传奇故事
- 古都新生 西安解放纪事
- 魅力犹存的古都 民国年间的陕西旅游业
- 融合与转型 民国时期陕西文化与民俗的变迁
- 在民族抗战中焕发生机 古都西安由陪都到行政院直辖市
- 陕西地区民国大事年表
展开全部
出版方
西北大学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电子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2008年增设西北大学电子出版社,均由西北大学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北大学出版社是我国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