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读懂60年来台湾社会所思所想。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了台湾从光复到21世纪初,其人文学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思潮演进、政治形势变迁的共生互动关系。

全书系统地梳理了战后初期的“去日本化”和“再中国化”思潮,1950—6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实证主义思潮、新儒学思潮,1970年代的“科际整合”思潮、文化“回归”思潮,1980年代的“中国化”思潮,以及1980年代以后的“本土化”思潮等重大社会文化思想的发源与流变。

全书共分九讲,深入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氛围,探讨人文学术在不同背景下的问题意识、理论方法与发展路径等。在人文学术与政治、社会、思想、期刊著作、人际网络、机构社群与芸芸大众之间,析出有机的互动与紧张,力图从细节与整体上揭示60年来台湾人文学术的发展与其政治变迁、社会演进、制度嬗变、思想脉动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讲 “去日本化”与“再中国化”:战后初期台湾社会文化的重建
  • 一、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渐进同化”政策和“皇民化”制度
  • 二、国民政府的文化重建战略与“国语运动”
  • 三、回归中华文化的总体战略及其实践路径
  • 第二讲 文化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对垒:两种思潮碰撞下人文学术的走向
  • 一、民族本位文化思潮与“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 二、自由主义思潮与中西文化论战
  • 三、两种文化理念对峙下的学术走向
  • 第三讲 科学实证思潮与台湾人文学术的展开
  • 一、史语所迁台与台湾人文学术的奠基
  • 二、实证史风的盛行及其实绩
  • 三、民族学研究的蔚兴
  • 第四讲 新儒学思潮的振起及其流播
  • 一、新儒学思潮的兴起
  • 二、新儒学影响的扩大
  • 三、新儒学在台湾的发展
  • 四、1980年代后新儒学的再开展
  • 第五讲 科际整合思潮与史学的社会科学化
  • 一、人文学术研究风气的丕变
  • 二、“科际整合”的倡导者
  • 三、史学社会科学化潮流的涌起
  • 四、社会科学理论与台湾史学发展
  • 五、社会科学方法与台湾的历史学
  • 第六讲 从“西望”到“回归”:1970年代的思想转型与人文嬗变
  • 一、“核心—边陲”结构下的思想文化困局
  • 二、“核心—边陲”结构的松动与“边陲”的文化省思
  • 三、思想转型与文学流变
  • 第七讲 “回归”大潮下的学术转向: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运动
  • 一、台湾人文社会科学的早期发展
  • 二、人文社会科学“中国化”运动的展开
  • 三、从方法论的反思向研究典范的转移
  • 四、从“中国化”到“本土化”
  • 第八讲 狂飙突进的“本土化”思潮:兴起、流布及其影响
  • 一、“本土”“本土化”与国民党的“本土化”改革
  • 二、“党外”的崛起与“本土”话语的建构
  • 三、“中国结”与“台湾结”:“台湾意识”论的浮现
  • 四、从“台湾文学”论到“台湾史”论:“本土化”推进的两翼
  • 五、从“台湾主体性”“命运共同体”到“生命共同体”:文化民族主义的突进
  • 六、“本土化”之后:台湾社会的种种迷思
  • 第九讲 “本土化”思潮笼罩下的台湾史书写:话语、史观及其“建制化”
  • 一、战后台湾史研究的展开
  • 二、彰显“主体性”的台湾史书写及其话语建构
  • 三、多元史观的建构
  • 四、历史教育的“本土化”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