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4千字
字数
2024-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立体考察唐宋词作为音乐文学的发生发展历史。
内容简介
我国的韵文学发展至唐宋词,其声律形态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既有稳定的模式,又有复杂的变化,远非前代诗歌可比。实在是绚丽多姿,蔚为大观。
本书努力打通文学、语言学、音乐学的研究,从“乐体”“文体”及二者结合的角度进行论述。
在“乐体”方面,主要从清商乐、法曲、胡部燕乐、宋代宫廷鼓吹乐、大晟乐等与唐宋词乐间的联系及影响作历时性的论述,侧重音乐文献史料的挖掘梳理;在词乐配合方面,主要以日存舞谱《掌中要录》为例,从曲调、舞曲结构、句拍等方面作探讨;在“文体”方面,对唐宋词用韵情况作全面梳理和历史考察,并从用韵、句拍、字声等角度对唐宋词的词调体式进行综合考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清商乐在词体演进中的历史贡献
- 第一节 清商乐的由来及其演变
- 一、魏晋清商旧乐
- 二、南朝清商新声
- 三、隋唐清商乐
- 第二节 清商乐在“燕乐”中的构成
- 一、“燕乐”中的清商乐“部当”设置
- 二、清商乐在“燕乐”中的构成
- 三、教坊“燕乐”中的清商乐曲调
- 第三节 清商乐“依曲填词”与词体生成之关系
- 一、清商乐的“依曲填词”
- 二、清商乐“依曲填词”与词体、词调的关系
- 第二章 法曲、胡部燕乐在词乐中的演进
- 第一节 “法曲”与“隋唐燕乐”的关系
- 一、法曲与清乐的关系
- 二、法曲与“新燕乐”的关系
- 第二节 法曲在词乐中的演进
- 一、法曲在词乐形成期的作用
- 二、唐代词乐中的法曲词调
- 三、宋代词曲音乐中的法曲踪迹
- 第三节 “胡部燕乐”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
- 一、“胡乐”入华——“胡部燕乐”的萌芽及其音乐特征
- 二、“开皇乐议”——郑译对苏祗婆“五旦七声”说的整合及“燕乐”理论的初步形成
- 三、“天宝乐奏”——以“胡部”为主体的“燕乐”律调体系的确立
- 第四节 “胡部燕乐”在词乐中的地位
- 一、“胡部燕乐”与曲子词宫调
- 二、“胡部燕乐”与曲子词“句拍”
- 三、“胡部燕乐”与曲子词调
- 第三章 宋代宫廷鼓吹乐、大晟乐及其对词乐的影响
- 第一节 宋代鼓吹乐的音乐特征
- 一、宋代鼓吹乐的乐器
- 二、宋代鼓吹乐的曲名曲目
- 三、宋代鼓吹乐的宫调
- 第二节 宋代鼓吹乐对词乐的影响
- 一、宋代鼓吹词乐的“依月用律”
- 二、宋代鼓吹词乐的“和声”
- 第三节 “以《大晟乐》播之教坊”——教坊与大晟府的合作
- 一、刘诜“补徵调”入燕乐的乐理完成
- 二、大晟府与教坊合作创作“徵调”曲谱
- 第四节 以“大晟律”改造教坊乐
- 一、“以雅乐中声播于燕乐”——教坊词乐与宫廷雅乐“调”和“器”的统一
- 二、大晟燕乐“拨归教坊”——教坊与大晟府的合并
- 三、以大晟律“阅习”教坊乐——教坊词乐与宫廷雅乐“律”的统一
- 第四章 唐宋词重章复沓的文体结构和音乐结构
- 第一节 唐宋词文体结构的基本形态
- 一、唐五代双片令词调的重头、换头
- 二、两宋双片引近、慢词调的重头、换头及其他结构
- 第二节 舞谱《掌中要录》与词调的文体结构
- 一、《掌中要录》的曲调及来源
- 二、《掌中要录》舞曲结构、节拍与唐宋词的分片、句拍
- 第三节 敦煌琵琶谱、《白石道人歌曲》与词体前后对应结构
- 一、敦煌琵琶谱与词调文体结构
- 二、《白石道人歌曲》乐谱与词体的文体结构
- 第五章 唐宋词用韵的发展演进
- 第一节 唐五代词平声、上去声的用韵
- 一、唐五代词平声韵、上去声韵使用的基本情况
- 二、易静《兵要望江南》用韵复杂特点及时代属性再探
- 三、唐五代平声、上去声韵部与词调、词人关系
- 四、平、上去声韵的使用与唐五代词调发展变化
- 五、唐五代词上、去声用韵的单押与混押
- 第二节 两宋词平声、上去声的用韵
- 一、平声、上去声使用的基本情况与韵部划分
- 二、平声韵与词调、词人关系及韵型变化
- 三、平声及上去声韵部之声情
- 四、两宋平声韵词调的韵型变化
- 五、上去声韵与词调、词人关系及词调韵型变化
- 第三节 唐宋词入声的用韵
- 一、唐五代词入声韵分部及词调使用特征
- 二、北宋词入声韵与词调关系
- 三、南宋词调入声韵的稳定与发展
- 四、余论:宋词“入代(替)平声”说之检讨
- 第六章 唐宋词调体式的发展演变
- 第一节 唐宋词调用韵与词调体式
- 一、意断、韵断与词调体式
- 二、增韵与词调体式的变化
- 三、平仄换韵与词调体式的发展
- 四、平、上去通押向纯平韵转化与词调体式
- 第二节 唐宋词调句拍与词调体式
- 一、唐宋词调句拍基本特点
- 二、句断、意断与词调体式
- 三、移字变拍与词调体式变化
- 四、折腰句拍与词调体式发展
- 第三节 唐宋词调律句、拗句与词调体式
- 一、律句与词调体式演进
- 二、拗句与词调体式发展
- 第四节 词调体式规范的规律性特征
- 一、创调、早期词作与规范词体
- 二、规范词体前后片的对称之美
- 三、重要词人及“无名氏”词人对词体规范的贡献
- 第七章 唐宋词调字声运用的总体规律及变化
- 第一节 唐宋平韵词调韵句的字声组织
- 一、以往讨论唐宋词调字声的几个误区
- 二、以“仄平平”为主的平韵词调韵句组织
- 第二节 仄韵词调的韵句组织及韵句与邻韵句的字声配合
- 一、以“平平仄”为主的仄韵词调韵句字声
- 二、平韵、仄韵词调韵句与邻韵句的字声配合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