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东江源保护与香港饮水安全

内容简介

本书为江西社科院丛书。东江源区是以水源涵养为主导功能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涵盖江西省南部的寻乌、安远、定南三县,东江源是珠江流域的源头之一,是700万香港同胞及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源头活水”,加强源区保护和建设,保持其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水量,直接关系到沿江特别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安全和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与发展,具有特殊的生态和深远政治意义

目录

  • 目录
  • 导言
  • 第一章 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与实践概述
  •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研究
  • 第二节 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 第三节 生态保护管理政策体系研究
  • 第二章 国家合理空间开发结构与生态功能区定位
  • 第一节 编制《规划》《区划》的国情背景和理论依据
  • 第二节 国家合理空间开发结构的基本框架
  • 第三节 国家生态功能分区及定位
  • 第四节 几个重大关系及政策协调
  • 第三章 国内外生态恢复的模式技术及其借鉴
  • 第一节 生态恢复的内涵与原理
  • 第二节 生态恢复模式与技术
  • 第三节 国内外生态恢复的进展情况
  • 第四节 国外生态修复及典型案例
  • 第五节 国内外生态恢复的经验启示
  • 第四章 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保护与流域生态补偿
  • 第一节 流域生态补偿体现生态责任和生态利益分配正义
  • 第二节 流域生态补偿运行状况、焦点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比较与选择
  • 第四节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发展共赢政策机制
  • 第五章 东江源区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 第一节 东江源区概述
  • 第二节 东江源区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三节 东江源区社会发展状况
  • 第四节 东江源区环境承载力状况
  • 第五节 东江源区生态环境功能退化的干扰体与原因
  • 第六章 东江源区生态系统功能及生态服务价值核算与评估
  • 第一节 东江源区生态系统功能及生态产品生产的概况
  • 第二节 东江源区森林资源及其价值评估
  • 第三节 东江源水资源及其价值评估
  • 第四节 提升东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对策建议
  • 第七章 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研究
  • 第一节 东江流域及东深供水工程
  • 第二节 东江源区生态保护补偿的必要性
  • 第三节 东江流域生态补偿进展
  • 第四节 东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构架
  • 第五节 完善东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 第八章 稀土产业转型发展与矿山生态修复
  • 第一节 国内外稀土产业发展状况
  • 第二节 赣南稀土产业发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第三节 稀土矿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
  • 第四节 稀土产业发展转型与矿山修复的对策建议
  • 第九章 东江源区经济发展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
  • 第一节 东江源区经济发展转型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 第二节 东江源区适宜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 第三节 脐橙产业发展与生态修复保护
  • 第四节 支持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
  • 第十章 东江源区生态移民研究
  • 第一节 关于生态移民的几个基本问题
  • 第二节 东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基本情况、动因及基本特点
  • 第三节 东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实施及其效果
  • 第四节 进一步促进东江源区生态移民的政策建议
  • 第十一章 东江源区实施生态功能保护建设的绩效及支持政策
  • 第一节 东江源区实施生态功能保护的依据
  • 第二节 东江源区生态功能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情况
  • 第三节 东江源区实施生态功能保护和建设的绩效评估
  • 第四节 东江源区生态保护存在问题
  • 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东江源区生态环境支持政策
  • 第十二章 东江源区环境经济社会和谐共生支持体系
  • 第一节 构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核心的生态伦理价值体系
  • 第二节 构建生态系统功能顺向演替为基础的生态恢复保护体系
  • 第三节 构建以生态产业及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
  • 第四节 构建以环境友好、和谐稳定为目标的生态社会体系
  • 第五节 构建体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生态政策体系
  • 第六节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生态保护组织体系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