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探讨意识起源、勾勒人工智能未来图景的学术科普图书。

内容简介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生存的担忧。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什么?机器能产生意识吗?如何度量机器的智能?在人工智能热潮涌现的今天,本书作者直面人工智能研究乃至众多前沿科学研究都绕不过去的关键课题——意识难题。

在本书中,作者追溯生命起源,指出触觉在意识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从物理系统、意识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三个维度理解生命系统来认知意识与智能,提出了意识的模型和智能的度量方法,实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基本理论的突破。

理论探讨之外,作者还给出了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为各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新的思路。人工智能时代呼啸而来,本书为普通读者了解人工智能和立足新时代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 1.1 再现的时空演变结构
  • 1.2 以有涯随无涯
  • 1.3 认知坎陷的生命周期
  • 1.4 意识的价值属性
  • 1.5 意识难题
  • 第2章 自我意识的诞生
  • 2.1 触觉大脑假说
  • 2.2 生命、意识与智能的连续谱
  • 2.3 原意识
  • 2.4 认知膜
  • 第3章 心智的非定域性及其起源
  • 3.1 研究心智问题的支点
  • 3.2 非定域性与可迁移性
  • 3.3 心智的模型
  • 3.4 从物理系统中涌现出的心智
  • 3.5 太古宙孔隙生命世假说
  • 第4章 智能的定义与度量
  • 4.1 意识与智能的关系
  • 4.2 智能的定义
  • 4.3 智能度量模型
  • 4.4 简单的智能模拟
  • 4.5 智慧与愚蠢
  • 第5章 因果链重构
  • 5.1 附着与隧通
  • 5.2 意识的统摄作用
  • 5.3 人造物作为意识的凝聚
  • 5.4 推理尖隙跨越
  • 5.5 与其他意识模型的比较
  • 第6章 情感与优化
  • 6.1 系统1、系统2与脱域
  • 6.2 情感的产生
  • 6.3 同理心从何而来
  • 6.4 情感的工程实现与机器的情感
  • 第7章 通用人工智能
  • 7.1 行为主义、联接主义和符号主义的贯通
  • 7.2 奖赏就能通往通用人工智能吗?
  • 7.3 注意力就能通往通用人工智能吗?
  • 7.4 大语言模型的能力边界
  • 7.5 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四条路径
  • 第8章 类人驾驶与人形机器人
  • 8.1 自动驾驶发展现状
  • 8.2 完全自动驾驶难以企及
  • 8.3 基于理解的类人驾驶
  • 8.4 以“我”为主的、基于同理心的决策机制
  • 8.5 人形机器人的坎陷化感知能力
  • 第9章 未来可期
  • 9.1 人造物的智能
  • 9.2 物理因果简化为心理因果
  • 9.3 深度学习的成功
  • 9.4 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新路径
  • 9.5 德福一致的可能未来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中心之一;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之一,从此拥有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四大媒介的正式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