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8千字
字数
2024-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研究中国古典戏剧的西方汉学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视域考察元杂剧在元明清三代不断被改写、重构的历史(版本)演变研究。
作者聚焦于在印刷文化语境中文本的真实性和再生产等问题,详尽地探讨了在后期历史发展的流动语境中元杂剧文本的改写、再生产等问题,追溯了在过去五百多年间文人学士、编辑者、出版商以及翻译者给予一些元杂剧著名文本以重大影响的历史进程,从而进一步地深化了对中国古典戏剧的认知和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有关元杂剧在元明清时期被经典建构和接受的跨文化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简介
- 献词
- 丛书总序
- 绪论
- 导言 跨国、民族和本土语境下的中国早期杂剧的重写
- 现代中国戏剧研究的开端
- 欧洲人发明的“鞑靼戏剧”
- 作为文化批判的悲剧
- 多语种翻译剖析
- “传统”文学的现代运用
- 日本中国戏剧学术的悖论
- 新中国发明的“蒙古悲剧”
- 版本社会学
- 第一章 散曲选集、编辑归属与情感崇拜:关汉卿与证明性作者身份的转换
- 引言
- 韵律的威望
- 传记的重要性
- 编辑属性的情色化
- 关汉卿与《西厢记》神话
- 在证明与复制之间
- 结论
- 第二章 早期戏剧集、科举要求与欲望的迫切:李开先、臧懋循与复制再生性作者身份的使用
- 引言
- 印刷与表演的融合
- 明宫廷中的元杂剧音乐与戏剧
- 李开先:隐逸的再造
- 印刷品的补救用途
- 科考科目
- 臧懋循:版本的力量
- 元代的奇异
- 手稿的声望
- 科考神话
- 插图
- 表演的读者模拟
- 爱恋的剖析
- 结论
- 第三章 《西厢记》版本、书市与淫秽言论:王骥德、金圣叹与非凡读者的创生
- 引言
- 《西厢记》刻本(1300—1680)
- 参考书目、淫和其他此类分类难题
- 王骥德:散曲与戏剧的魅力
- 想象中的博雅群体
- 历史性问题
- 文献学的性别之分
- 金圣叹:才子书
- 新经典的起源
- 纯文学的馈赠
- 文本父系的创造
- 结论
- 结语 基于作者、读者和欲望的思考
- 引言
- 证明问题
- 复制再生产的问题
- 解读“欲望”
- 现代性建构
- 余论
- 附录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