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4千字
字数
2018-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信息化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及中国特色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国家治理”与“信息化”之间的联系,指出信息化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性,并提出“国家治理生态”的新型概念,对“谁来治理(治理主体),如何治理(治理结构),以什么为依据进行治理(治理机制)以及“发展能力、改革能力、稳定能力”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对中国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结合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反思,针对性的提出了新型的中国特色信息化国家治理路径,最后对十三五期间以及更远未来的信息化支撑国家治理情况进行了展望。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内容简介
- 版权页
- 前 言
- 目录
- 第一章 国家治理生态
- 一、治理的概念与内涵
- (一)不同语境谈“治理”
- (二)多种视角看“治理”
- 二、国家治理的形态演变
- (一)统治型:剥削与抗争
- (二)管制型:命令与服从
- (三)管理型:干预与响应
- (四)治理型:协商与合作
-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
- 四、“国家治理生态”:一个新概念
- (一)“生态学”和“生态系统”
- (二)“国家治理生态”的概念解析
- 五、国家治理生态之“治理体系”
- (一)治理主体
- (二)治理结构
- (三)治理机制
- 六、国家治理生态之“治理能力”
- (一)发展能力
- (二)改革能力
- (三)稳定能力
- 第二章 信息化与国家治理
- 一、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
- 二、信息化时代的国家治理
- (一)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渗透
- (二)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融合
- (三)信息化国家治理生态新特征
- (四)信息化国家治理生态能力清单
- 三、信息化重塑国家治理的主要领域
- (一)公共服务
- (二)公共治理
- (三)经济发展
- (四)深化改革
- (五)依法治国
- 第三章 信息化国家治理的全球实践
- 一、发达国家的大数据治理战略
- 二、国外智慧城市的治理实践
- 三、信息化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 (一)“一带一路”信息走廊
- (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三)中美互联网论坛
- (四)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
- 第四章 信息化国家治理的中国模式
- 一、总体方略
- (一)注重三个区别
- (二)围绕六大要素
- (三)紧扣两条主线
- (四)设定六大目标
- 二、信息化国家治理体系
- (一)促进治理主体多元化
- (二)塑造治理结构扁平化
- (三)推动治理机制去中心化
- 三、信息化国家治理能力
- (一)改革能力:科学决策
- (二)发展能力:持续发展
- (三)稳定能力:智慧维稳
- 第五章 信息化重塑国家治理的现状分析
- 一、电子政务:打造“虚拟”政府
- 二、智慧司法:助力公正审判
- 三、智慧城市:通向美好生活
- 四、信息公开:促进“阳光”执政
- 五、信息惠民:提供便捷服务
- 六、问题诊断与系统反思
- (一)问题诊断
- (二)系统反思
- 第六章 信息化引领国家治理的未来展望
- 一、面向“十三五”的信息化国家治理
- (一)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
- (二)以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为依托
- (三)以创新性、平衡性、阶段性、安全性为特征
- 二、信息化国家治理新挑战
- (一)数据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 (二)舆论引导机制扁平化带来的挑战
- (三)主体利益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 三、信息化国家治理新思路
- (一)明确信息技术的工具属性
- (二)明确人民政府的协同角色
- (三)明确国家治理的善治追求
- 四、更遥远的未来:信息技术与社会形态
- (一)未来信息技术:信息覆盖自然
- (二)未来社会形态:智能美好生活
- 参考文献
- 反侵权盗版声明
- 封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