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复旦尼采”张汝伦教授用晓畅的话解答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把握人生?何为好的教育?哲学、思想有何用?

内容简介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教学名师张汝伦从多年对中西哲学研究的实践出发,结合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怀和理解,总结出质朴通俗却又直击心灵的感悟和哲思,借由一篇篇专题演讲录,传达给仍希望通过哲学和思想中寻求解决和答案的青年学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人生篇
  • 学贵立志,学先立志
  • 与年轻人谈心:读书与人生
  • 珍爱生命,把握人生
  • 我们今天为何读研究生
  • 何为经典?
  • 教育篇
  • 大学与大师
  • 大学之道和现代大学教育的缺失
  • 人文教育的意义
  •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于漪教育思想管窥
  • 讲《论语》作为核心课程的意义
  • 古人论学
  • 谈谈“成于乐”
  • 古代书院的精神
  • 哲学篇
  • 何谓哲学:与研一新生谈心
  • 哲学的意义与批判精神
  • 哲学教育的意义
  • 现代中国哲学的自觉
  • 艺术中的哲学
  • 思想篇
  • 何谓思想
  • 儒家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 市场生活与人文精神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教育的目的

    作者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是人各种德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学以成人,不受教育人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养成的。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之间划出一道明确的界线。为己之学的教育是人成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而为人之学的教育只是功利目的的手段。孔子明确提出君子不器的思想,要求受教育者不能为了某种特殊目的来塑造自己。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之一蔡元培先生继承了这个传统,并结合西方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明确提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指南书

      为什么在当今物质生活极度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生存(就业)却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呢?关键是在一切被物化的时代里,人们的思想价值已经扭曲了,人们陷入了追求物质满足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享乐适应使人们追求更强烈的感官刺激,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人活着就是要追求更多更大的名、权、利。在这种价值观的驱使下,对于物质和财富的攫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越来越内卷。与之相对应的,人也被物化了,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理想,人变得越来越庸俗,变得越来越猥琐,越来越势利,那种高贵的气质和胸怀,那种优雅的风度,那种对理想的追求,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丧失。然而扪心自问,人作为万物之灵,之所以能从动物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人是唯一一种有精神需求的动物。马克思韦伯曾经说过,人就是悬挂在他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人只有为意义而活,才能获得精神上的充盈和富足,相比之下,物质需求就不那么重要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乏这种人文价值的传颂。如孔子称赞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范仲淹年轻时,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古圣先贤对待人生的态度,让我们这些现代人也难以企及,实在让人汗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文化文明哲学传道

        前半部分挺适合现在中学,大学生家长,学校,学生读一读。后半部分有点泛泛。总之,学点哲学,提升下自我精神对于小我大我都是有易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6月,是以出版整理、研究传统文化和艺术类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 建社以来,曾影印出版了《申报》、《良友画报》、《道藏》、《四部丛刊》、《明实录》、《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民国丛书》等一系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部头出版物,在读者中有一定的声誉。 20世纪90年代,出版社着力调整出版结构,逐步将重点转向历史记述和美术。共有80余种图书获国际、国家各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