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历史学家王笛发掘和讲述近代成都和茶铺的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王笛的非虚构历史读物。

作者以1900—1950年的成都茶铺为中心,运用田野调查、官方档案和小说诗歌等资料,以微观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深描的文学写作手法,生动展示了成都茶铺的日常生活、大众文化以及在那个公共空间中呈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

作者跳出学院派的历史讨论和分析的模式,既保持了字字有依据的历史写作传统,又把茶铺这个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描绘得栩栩如生。

过去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许多方面是我们的传统,然而它们就在我们眼前一天天消失。这是现代化过程中每个人都面对的问题。

茶铺是成都文化的代表。这是成都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个明显的标志。

对成都茶铺的探索,提供一个样本和一种经历。微观历史的意义在于为理解城市史的普遍规律提供了个案,不仅深化我们对成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理解其他中国城市。

本书把焦点放到普通民众,跳出过去帝王将相、英雄精英的研究模式,写出了眼光向下的民众生活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成都是个大茶铺
  • 童年的记忆
  • 今天概念的茶铺历史其实并不长
  • 成都茶铺多的最根本原因是生态
  • 茶铺的物质文化史
  • 经营自主是茶铺持续发展的关键
  • 哪里去找寻茶铺的往事?
  • 茶铺就是成都人的生活史
  • 帝国覆没之前,1900—1911
  • 坐茶铺是一种生活方式
  • 掺茶也是一个有尊严的职业
  • 大众的头脑是怎样被塑造的
  • 女性进入茶铺是争取平等的第一步
  • 小茶铺是江湖的广阔天地
  • 茶铺成为社会改良者所针对的目标
  • 新制度,旧时代,1912—1936
  • 每天超过四分之一的成都居民去茶铺
  • 小商小贩是城市经济最活跃的部分
  • 一张茶桌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 日常,就是生活的内在逻辑
  • 抢着付账后面的真真假假
  • “流浪的艺术家”的谋生地
  • 说书人构建的虚幻世界
  • 茶铺里面充满着戏剧人生
  • 把“情戏”定为“淫戏”,就可以进行整顿了
  • 女性在公共空间被限制是常态
  • 丢失茶碗引发的暴力执法
  • 茶铺里头的龙门阵——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 百年前茶铺里就有了《报纸法》的讨论
  • 战时大后方,1937—1945
  • 坐茶铺的一介平民能够“误国”?
  • 凭什么要把茶铺一棍子打死
  • 颠沛流离的文人在茶铺中找到了一点慰藉
  • 战乱中的人们还存在信任
  • 小商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
  • 穷人也有茶铺里休闲的权利
  • 妇女遭受着国家和社会的双重压制
  • 茶铺就是一个公共论坛
  • 国家在战时茶铺中的角色
  • 混乱的年代,1946—1949
  • 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 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
  • 老牌悦来茶园遭遇匿名举报
  • 许多有趣的东西不是我们自己记录的
  • 一个时代的结束
  • 茶铺是个小成都
  • 征引资料目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