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工业互联网改革项目解析及展望

内容简介

1.工业互联网是继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之后,又一世界级改革项目。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确定了以“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为主题的方向。本书紧扣时代出题,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给出了具体的答案,这种预见性的答案并不能保证绝对精确,但是我们足以给读者以启发。2.本书讲述的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全书共14章,论述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简述了当下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技术、算法内容,同时为读者解释了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如何影响人类生活,在最后对未来5年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做了具体的前景解读。

目录

  • 封面
  • 前折页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第1部分 工业互联网已达万亿级市场规模
  • 第1章 工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 1.1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1.1.1 工业互联网的由来
  • 1.1.2 工业互联网发展历程
  • 1.1.3 GE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探索之路
  • 1.2 比工业4.0更广泛被认可的概念
  • 1.2.1 工业互联网的定义
  • 1.2.2 突破增长极限的法宝
  • 1.2.3 工业互联网深层智能化过程中的难点
  • 1.3 工业互联网系统三大核心要素
  • 1.3.1 用于数据采集的传感设备
  • 1.3.2 智能化的控制系统
  • 1.3.3 可实现的智慧化决策
  • 1.4 工业互联网现状及利好优势
  • 1.4.1 “再工业化”战略
  • 1.4.2 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
  • 1.4.3 产业规模已达万亿级
  • 1.5 当下主流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
  • 1.5.1 网络化协同
  • 1.5.2 智能化生产
  • 1.5.3 个性化定制
  • 1.5.4 服务化延伸
  • 第2部分 详解工业互联网关键要素
  • 第2章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模型
  • 2.1 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架构
  • 2.1.1 网络互联体系
  • 2.1.2 地址与标识解析体系
  • 2.1.3 应用支撑体系
  • 2.2 工业互联网数据体系架构
  • 2.2.1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功能架构
  • 2.2.2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场景
  • 2.3 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架构
  • 2.3.1 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框架
  • 2.3.2 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的普遍问题
  • 第3章 工业互联网设备感知通信技术的主要类别
  • 3.1 物体标识技术
  • 3.1.1 条码技术
  • 3.1.2 IC卡技术
  • 3.1.3 RFID射频识别
  • 3.1.4 光学符号识别
  • 3.1.5 语音识别
  • 3.2 位置定位技术
  • 3.2.1 GPS定位
  • 3.2.2 TOA定位
  • 3.3 主流传感通信技术形式及其特点
  • 3.3.1 有线与无线
  • 3.3.2 移动网络5G
  • 3.3.3 蓝牙
  • 3.3.4 红外
  • 第4章 大数据与云计算在工业互联网中的作用
  • 4.1 工业互联网数据的3个主要来源
  • 4.1.1 企业相关经营业务数据
  • 4.1.2 机器设备互联数据
  • 4.1.3 企业外部数据
  • 4.2 工业大数据的特性
  • 4.2.1 碎片化
  • 4.2.2 低质性
  • 4.2.3 隐匿性
  • 4.3 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场景
  • 4.3.1 提高研发效率与质量
  • 4.3.2 系统性优化生产过程
  • 4.3.3 预测产品新需求、新方向
  • 4.3.4 深化供应链协同能力
  • 第5章 工业互联网中的智能算法
  • 5.1 AI是通向未来之路
  • 5.1.1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 5.1.2 自动化机器人还只是初级状态
  • 5.2 智能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的6个经典步骤
  • 5.2.1 属性筛选
  • 5.2.2 分类和预测
  • 5.2.3 回归分析
  • 5.2.4 聚类分析
  • 5.2.5 关联分析
  • 5.2.6 时间序列
  • 第6章 工业互联网与信息安全
  • 6.1 安全是工业互联网重要的三大任务之一
  • 6.1.1 软件定义机器带来的改变
  • 6.1.2 CPS概念兴起及背后的安全隐忧
  • 6.1.3 飙升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事件
  • 6.2 工业互联网4个主要层面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
  • 6.2.1 全面感知层的安全风险
  • 6.2.2 可靠传输层的安全风险
  • 6.2.3 智能处理层的安全风险
  • 6.2.4 综合应用层的安全风险
  • 第7章 合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 7.1 工业互联网平台与IaaS、PaaS、SaaS
  • 7.1.1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平台
  • 7.1.2 IaaS是支撑
  • 7.1.3 工业PaaS平台是核心
  • 7.1.4 SaaS是关键
  • 7.2 主流视角下的平台不同侧重点
  • 7.2.1 工业云视角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 7.2.2 解决方案视角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 7.2.3 操作系统视角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 7.2.4 产业生态视角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 7.3 主流工业互联网平台分析
  • 7.3.1 老牌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
  • 7.3.2 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
  • 第3部分 工业互联网在具体领域的综合性应用
  • 第8章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化工厂
  • 8.1 智能化工厂平台上的系统生命周期
  • 8.1.1 几何级数的时间压缩模式
  • 8.1.2 云系统引领下的智能化工厂
  • 8.1.3 无人工厂集聚区
  • 8.1.4 情景感知设备
  • 8.2 智能化工厂4个基本要素
  • 8.2.1 数字化车间
  • 8.2.2 自动质检设备
  • 8.2.3 工业互联网管理数据
  • 8.2.4 人机协同操作模式
  • 8.3 工业互联网为传统工厂带来的新元素
  • 8.3.1 3D打印技术
  • 8.3.2 机器人生产
  • 8.3.3 厂内AGV运输
  • 8.4 智能化工厂的优越性
  • 8.4.1 标准化生产线
  • 8.4.2 智能物流
  • 8.4.3 小批量/单品定制
  • 第9章 工业互联网与智慧电厂
  • 9.1 如何才被称为一座智慧电厂
  • 9.1.1 智慧电厂概述
  • 9.1.2 我国电厂智能化建设现状
  • 9.2 工业互联网在电厂运行中的体现
  • 9.2.1 电厂设备能源消耗监控与管理系统
  • 9.2.2 设备状态检修/维护系统
  • 9.2.3 故障预报警系统
  • 9.3 智慧化下的电厂运营场景
  • 9.3.1 实时校正、优化
  • 9.3.2 人力成本大大降低
  • 第10章 工业互联网推动下的医疗领域变化
  • 10.1 优化医院资产管理
  • 10.1.1 设备采买、报修全程数据化
  • 10.1.2 设备自主预警,减少维修费用
  • 10.2 优化医院日常运营管理
  • 10.2.1 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 10.2.2 实现对患者个性化医疗服务
  • 10.3 提升临床数据分析水平
  • 10.3.1 电子病历背后的研究价值
  • 10.3.2 可穿戴设备对慢性病研究的积极意义
  • 第11章 工业互联网对交通领域的改变
  • 11.1 每一个交通设备都成为数据终端
  • 11.1.1 设备状况及时了解与维护
  • 11.1.2 更加便捷的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方法
  • 11.2 深入发展的智能交通
  • 11.2.1 实时交通信息服务
  • 11.2.2 缓解停车难问题
  • 11.3 智能交通领域的巨大机会
  • 11.3.1 “滴滴们”的野心
  • 11.3.2 未来的一站式出行愿景
  • 第12章 工业互联网与能源开发利用
  • 12.1 工业互联网对能源行业三大领域的积极作用
  • 12.1.1 能源生产端
  • 12.1.2 能源传输端
  • 12.1.3 能源消费端
  • 12.2 能源行业引入工业互联网的最终目的
  • 12.2.1 大幅提升能源生产与消费效率
  • 12.2.2 形成能源交易市场与能源资产交易市场
  • 12.3 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四大特性
  • 12.3.1 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
  • 12.3.2 非线性随机特性
  • 12.3.3 多源大数据特性
  • 12.3.4 多尺度动态特性
  • 第13章 工业互联网驱动钢铁行业变革
  • 13.1 从原料到终端的全线链接
  • 13.1.1 调动用户购买行为背后的全产业链
  • 13.1.2 打破钢铁行业的孤岛现象
  • 13.2 工业互联网与钢铁行业三大竞争力
  • 13.2.1 轧线的生产质量
  • 13.2.2 企业内部调节效率
  • 13.2.3 与渠道伙伴的合作程度
  • 13.3 工业互联网改善钢铁行业外部融合
  • 13.3.1 不再受限于销售半径
  • 13.3.2 与金融贴合更紧密
  • 第14章 未来5年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
  • 14.1 继续深化的产业变革
  • 14.1.1 工业互联网与高端制造业
  • 14.1.2 “互联网+”下的分布式战略
  • 14.2 以AlphaGo为代表的全面智慧化
  • 14.2.1 人类意识直接与机器的协同
  • 14.2.2 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的融合
  • 读者调查表
  • 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著书籍推荐表
  • 反侵权盗版声明
  • 封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