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未来的某一天,表情包会取代语言么?读懂表情包,理解数字时代的沟通方式,听语言家讲解Emoji表情中的语言学知识。

内容简介

在数字通信时代,作为一种非言语线索,表情包帮助我们传递情感、增强语气、组织话语,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想法,令对方感同身受,并最终使我们成为更好的沟通者。在这本书中,读者将跟随作者徜徉在表情包世界,一起探讨表情包和语言之间的相似点及不同点。具体内容包括:交流的本质、语法的作用、语言的起源及进化过程、语言与人类思想的关系、意义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于语言的使用、变化和发展的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英文版序言:起点
  • 01 表情包是新的通用语言吗?
  • 表情包的兴起
  • 让表情符号融入生活
  • 性欢、交流和情商
  • 02 表情包犯罪和交流的本质
  • 管道隐喻
  • 意义的可塑性
  • 百科大脑
  • 意重于言
  • 交际的多模式化
  • 心理控制
  • 思想犯罪与“不在场”的表情符号
  • 无言的交流
  • 03 一个年度热词揭示了什么?
  • 词语的本质
  • 语言的构成
  • 处处皆符号
  • 表情包会发展成一种语言吗?
  • 04 表达情感的秘方
  • 情感互通
  • 一切皆有情
  • 正话反说
  • 丰富的表情世界
  • 无声的力量
  • 面面俱到的表情包
  • 历史的倒退?
  • 05 多彩的文字
  • 标点符号的情感化体现
  • 表情字符的历史
  • 表情包的诞生
  • 三大文字系统
  • 文字会因表情包“失意”吗?
  • 06 一图胜千言
  • 眼见为实
  • 表情包是艺术吗?
  • 视觉化转喻
  • 情绪表现机制
  • 表情包的喻体
  • 07 因世界之变而变
  • 语言的历史、宗系和特点
  • 表情包的历史、宗系和特点
  • 自然语言、人工语言、虚拟语言
  • 词语的构成
  • 表情包的构成
  • 语言专家
  • 结语:交流的未来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译后记 数字时代的沟通——“共情”的力量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表情包密码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86 本(159)#《表情包密码》🚢表情包完全不是按照语言文字的规则来发展的符号系统。在信息社会,在网络社交场合,表情包是适应网民社交 “痛感” 和需求应运而生的。表情包让网民看了就会用,用了就明白其意,明白其意就会产生共鸣,所以表情包是一种网络社交的新生 “物种”。这个新 “物种” 是自下而上自然生成的,不是由权威机构发布,也并非被标准化定义的概念。它们生于草根,长于应用,更新发展于网速的提高,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发展。🚢英文 “emoji” 一词由两个日语单词 “e”(图像)和 “moji”(字符)组合而成。先对表情包做简单说明:表情包是在数字键盘中可供录入的五颜六色的符号(如眨眼、笑脸、爱心等),是一个个字符图像,即象形符号。表情包自 2011 年首次在移动设备上出现以来,风靡全球。从构成上来说,与其他字符一样,表情符号是用于数字通信的一种图形字符编码,在即时信息和社交媒体中尤为流行。🚢表情符号,即 “图像字符”,是对感觉、想法、实体、状态或活动的一种视觉呈现方式。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批表情符号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在日本问世,用于全球首个手机互联网系统,然后由日本都科摩电信公司(NTT DoCoMo)推动发展。最初有 176 个表情符号,在 21 世纪初迅速增加,主要受日本移动设备领域的激烈竞争驱动。🚢表情包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无论惹你爱还是让你烦,它都已成为当今一种全球性的交流形式;如上文所述,全球 90% 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在社交媒体应用中使用表情符号,超过 80% 的成年人经常在智能手机信息中使用表情符号,18 岁以下青少年使用的比例可能高得多。简而言之,全球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大部分时间都会使用表情符号。🚢数字通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渠道,但在很大程度上缺乏面对面沟通中所具有的丰富、交际性强的语言环境。数字化文本形式单调,有时在情感表达上也不够丰富。“短信体”,即我们通过短消息和社交媒体应用在 “线上” 发送的文本信息,似乎剥夺了言语表达中各种细致入微的特点。表情包在这时便能派上用场:正如下文所示,表情包在数字化通信中发挥着与手势、肢体语言和语音语调类似的功能。🚢对波法则的定义如下:“如果没有一个眨眼的微笑或其他明显的幽默暗示,就不可能创作出一个讽刺原教旨主义的滑稽模仿作品,并让他人不会误解这一作品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换句话说,表情符号最适合用来消除在数字化通信中因开玩笑而引发的歧义;没有什么比翻白眼的表情符号更能表现 “怎么,我是在调侃”。🚢管道隐喻,即 “说话者将思想(物体)转化为词语(容器),然后将其(顺着管道)传给对方,对方将传来的想法(物体)从词语(容器)中取出”。为了 “获得” 语言管道中的意义,就需要拆开词语的过程。如果我们感到费解,那就是意义在传输过程中有所遗漏,我们会说 “我弄不懂她在说什么” 或 “他的笔墨太浓重了”。如果有人不明白要点,我们会说 “她没能剖析论点”。如果有人误解或过度解读,我们会说 “我说的话,他理解过头了”。🚢“意义” 并不是一种可以打包、再通过语言管道传播出去稳定不变的东西。这是因为意义与词语 —— 或表情符号联系在一起,并非固定不变;正相反,意义是不断变化的。词语在表达既定或赋予的意义时确实可塑。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永远都在通过词语所处的语境来理解他人的话语;一个词的意义受说话者身份、说话时间和说话地点的影响,与词本身的语义同样重要。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