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6千字
字数
2021-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现代社会主流食物体系中,消费者购买的农产品多是从外地远距离运输而来的;农产品由本地生产者直接供给本地消费者,被称为替代性食物体系。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替代性食物体系从日本、瑞士起源,随后逐渐扩展到全球。作为主流食物体系的有益补充,替代性食物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主流食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分析,指出了替代性食物体系研究的意义,分析了主流食物体系的困境与替代性食物体系的兴起,解读了中国替代性食物体系的特征与运行情况,从消费者信任视角对替代性食物体系进行案例调查研究,提出了促进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的政策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让学术研究服务于生动的实践
- 序二 让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植根于我们的土壤
- 前言
- 第一章 为什么要研究替代性食物体系
- 一 什么是替代性食物体系
- (一)替代性食物体系的概念
- (二)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的原因和逻辑
- (三)替代性食物体系的重要问题:信任
- 二 替代性食物体系文献回顾
- 三 替代性食物体系的研究价值
- 第二章 主流食物体系的困境与替代性食物体系的兴起
- 一 主流食物体系的历史沿革
- 二 主流食物体系的困境
- 三 替代性食物体系的兴起和演变:以日本和欧美为例
- 四 替代性食物体系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 五 替代性食物体系兴起和演化的理论解释
- (一)替代性食物体系的兴起
- (二)替代性食物体系的演化:历时的视角
- 第三章 中国替代性食物体系的特征与运行
- 一 社区支持农业
- (一)社区支持农业在本土的发展状况及特征分析
- (二)社区支持农业发展面临的现代困境
- 二 农消对接
- (一)农消对接在本土的发展状况
- (二)农消对接特色农产品的特征
- 三 巢状市场
- (一)特殊产品和服务的新兴市场
- (二)巢状市场与无限市场
- (三)巢状市场与公共池塘资源
- (四)巢状市场的“边界”
- 四 食品短链
- (一)食品短链的内涵
- (二)食品短链治理机制的运行基础
- 五 农夫市集
- (一)农夫市集发展状况及特征
- (二)农夫市集的功能与价值
- (三)农夫市集发展的现代困境
- 第四章 替代性食物体系中消费者信任的现状与结构
- 一 消费者信任的现状
- (一)消费者信任的概念界定
- (二)消费者信任问卷的设计与样本描述
-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 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来源
- (一)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
- (二)消费者信任的来源
- 三 消费者信任的结构及测量
- (一)消费者信任的结构
- (二)消费者信任的测量
- 第五章 替代性食物体系中消费者信任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 一 消费者信任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 (一)理论概念与研究假设
-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 二 替代性食物体系中消费者信任的形成机制
-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三)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与分析
- (四)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三 替代性食物体系中消费者信任的演化机制
- (一)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 (二)绿色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演化博弈分析
- (三)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 第六章 替代性食物体系中消费者信任机制的建构与保障
- 一 消费者信任如何影响其满意度:一个简单的文献回顾
- 二 消费者信任的关键概念
- (一)满意度
- (二)感知质量
- (三)对替代性食物体系的态度
- (四)对替代性食物体系活动的参与度
- 三 消费者信任的理论框架
- 四 消费者信任的研究数据与方法
- (一)数据收集
- (二)计量分析方法
- 五 消费者信任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六 消费者信任机制如何构建与良性运行
- 七 参与式保障体系在中国的现状与问题
- 八 参与式保障体系在中国的构建:以河南返乡青年互助组和江苏青澄中心为例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