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五千多字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

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

《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在本体论方面,老子提出了其思想体系中的最top概念“道”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德”。

“道”是天地间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是整体,是客观存在;而“德”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是主观存在。在方法论方面,《道德经》重视辩证地去观察、处理问题,认识到有与无、高与下、前与后、好与坏、善与恶等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中才能出现,并由此提出“无为”方能“无不为”的政治主张。

《道德经》治国的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社会,还提出诸如反对苛政暴敛、保证百姓温饱、维护社会安定等一系列具体的政治措施。《道德经》的人生哲学,主要是引导人们贵柔守雌、和光同尘、知足抱朴,恢复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

《道德经》作为道家最重要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儒、道两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仅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品格,甚至对于整个民族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的形成,都起到了主导作用。可以说,不了解儒、道两家,就不了解中国的过去,因而也无法深刻理解中国的今天和未来。

《道德经》对世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道德经》是被译介得最多的中国典籍,已被译为73种语言文字,是英语世界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和《薄伽梵歌》的书籍,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甚至呼吁每个德国家庭都应该买一本《道德经》,以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上篇 道经
  • 一章
  • 二章
  • 三章
  • 四章
  • 五章
  • 六章
  • 七章
  • 八章
  • 九章
  • 十章
  • 十一章
  • 十二章
  • 十三章
  • 十四章
  • 十五章
  • 十六章
  • 十七章
  • 十八章
  • 十九章
  • 二十章
  • 二十一章
  • 二十二章
  • 二十三章
  • 二十四章
  • 二十五章
  • 二十六章
  • 二十七章
  • 二十八章
  • 二十九章
  • 三十章
  • 三十一章
  • 三十二章
  • 三十三章
  • 三十四章
  • 三十五章
  • 三十六章
  • 三十七章
  • 下篇 德经
  • 三十八章
  • 三十九章
  • 四十章
  • 四十一章
  • 四十二章
  • 四十三章
  • 四十四章
  • 四十五章
  • 四十六章
  • 四十七章
  • 四十八章
  • 四十九章
  • 五十章
  • 五十一章
  • 五十二章
  • 五十三章
  • 五十四章
  • 五十五章
  • 五十六章
  • 五十七章
  • 五十八章
  • 五十九章
  • 六十章
  • 六十一章
  • 六十二章
  • 六十三章
  • 六十四章
  • 六十五章
  • 六十六章
  • 六十七章
  • 六十八章
  • 六十九章
  • 七十章
  • 七十一章
  • 七十二章
  • 七十三章
  • 七十四章
  • 七十五章
  • 七十六章
  • 七十七章
  • 七十八章
  • 七十九章
  • 八十章
  • 八十一章
  • 附录: 《道德经》原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45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其实我看了很多版本的《道德经》解读,一读一新,越看越晕。这本书还是比较细致的,每次的感悟不一样,当然,看这书的人始终是在向道学习,积累篇可作为学经和做事的方法,大道篇和演化篇是解悟 “无” 和 “无为” 的基础,修身篇、无为篇、天下篇等都是方法,需要在背诵、静坐、交流等实践中慢慢领悟。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都可以反思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解决。我也经常会反省自己,修行之中的阻力在于不甘心,就是一种习气,用经典去点醒就容易从中走出,这就是背经的好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是常犯的毛病。现在领导批评我,我会把心态往下放了放,哗 —— 感觉立马改变,领导说话也缓和了不少,自己也找到了不足。以前的话就像只暴跳的猴子,也是各种不服,总是有些盲目。当我不再局限于自身的时侯,从修之于家起,就是在用我充余的精气神回报社会,以致于回报天地,如此才不愧为人,才能得到天地和大道的加持。我一直希望,也一直努力做一个有修为的凡人。

      14
      1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读《道德经》有感

      为了上吴伯凡老师的《道德经》精读研修班,花一周时间提前预习了中华书局的版本。有的书,你在不同的年龄段读,有了不同的人生阅历后,会有不同的感悟。有的书,注定会等在你生命的某个时刻。也有的书,注定会出现在你生命中的每个时刻,《道德经》就是这样的经典,极度安静,默默陪伴,在你需要它的时刻。简单用五句话,推荐下阅读《道德经》的理由:第一,2500 年前,孔子前往洛邑见老子,回到鲁国后,“三日不语”。孔子说,老子像一条龙,行于地,游于水,飞于天。第二,全篇五千字,涵盖哲学、军事、教育、武术、社会交往等广泛领域,对中华民族、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这是怎样的五千字。第三,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盛况空间,但儒家、道家、兵家、法家、道教等,都受了《道德经》影响。众派之祖,不为过。第四,被译成 73 种语言,英语世界发行量仅次于《圣经》《薄伽梵歌》。划重点,比《论语》多。第五,这是一部极度安静的经典。如果只能带一本书进山,不妨带上《道德经》。尼采说,“每个人都会陷入到自己思想的监狱里,这座监狱的围墙就是目光的尽头”。只有少数幸运者,能感受到这堵 “隐墙”,并且借助某种强大的思想外力,成功 “越狱”。老子,无疑就是这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走在成为幸运者的路上。

        3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句话比小说本身还要广为人知,那就是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万维钢老师在《智识分子》一书中曾经引用这句话,并提醒读者 “做个复杂的现代人”,这也是我这次重读《道德经》的深刻感受。试想一下,如果老子读到美国作家的这句话,会有怎样的所思所想呢?这两位智者相隔数千年,确有着不可言说的默契;老子说 “知其白,守其黑”,这不正是菲茨杰拉德所提倡的 “两种相反的想法,正常行事的能力”,都是在世界的复杂性,分辨黑白善恶固然重要,矛盾统一的艺术才是立身之本。🌈 简单与复杂《道德经》传递的是一种 “复杂认知” 理念,与之相对的是 “简单认知”。后者倾向于认为,世界由孤立的事实构成,各个部分一旦被就不再改变,期待清楚且统一的答案;而前者认为,世界是个复杂的有机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结和影响甚至转化,作为个人,在清晰的观念指引下要保持审时度势和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物极必反,顺境不要盲目乐观,逆境也要守望希望;黑夜之后就是白天,太阳升起还会落下。在复杂性之外,还要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体,我们在世界和宇宙中太微不足道。另一面,人又不能因此而妄自菲薄,人的一生终究是与自己相处的旅程;意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进一步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多么可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无为与治理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提倡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不是简单的躺平不作为,而是洞悉了世间大道的一种通透和自信,“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要经常去扰动,但是火候、时机、调味无一不是经验的沉淀,决定了小鲜的味道;表面上 “白毛浮绿水” 看似简单,实质上 “红掌拨清波” 并不轻松。就如同自行车可以长骑而不倒,不是源于紧张地扭动车把,而是人车融为一体的自然而然。无为,是无所为、不对立,以治国为例,君王和百姓是一个整体,利益统一的前提下各司其职,才能呈现面带微笑而井井有条的治理、润物无声的发展、岁月静好的时光。🌈 千里与跬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心怀远大理想的同时,又要肯于脚踏实地;成大事者,必甘于寂寞。做人也如此,夸夸其谈不可,胸无大志也不行,不能躺平也不能内卷。千人千面,彼此之间相似的是日复一日的劳作,不同的是心中的目标和理想。树苗成长不难,难的是知道长成什么模样;搬砖砌墙不难,难的是心中有九层台的蓝图;行路不难,难的是始终对齐千里之外的方向。积跬步,终能至千里。老子的智慧博大精深,“道可道,非常道”;从春秋战国流传至今,《道德经》中的名句,几乎人人都能脱口而出,但是现代人是否比古人更加通透,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其实不然,君不见,老子早已预言到了这个局面。“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读老子,重要的不是评价,而是独立思考和理解,再就是 “勤而行之”;做个复杂的现代人,才能应对这复杂的世界。

          1
          6
        • 查看全部103条书评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