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介绍、评论和回忆了国内外史学界研究殖民主义与现代化的代表性著述和代表性人物。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19—20世纪东亚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并选取东西方主要国家近代以来发展变革的经验,尝试归纳、总结东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的现代化模式与现代化道路;着重对现代化与发展理论的探讨,涉及历史学“现代化范式”与其他史学范式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关注当代历史学和历史学家,介绍、评论和回忆了国内外史学界研究殖民主义与现代化的代表性著述和代表性人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出版说明
  • 第一辑 回望东西方
  • 东亚传统文化与现代变革
  • 一 不断重构的“东亚”
  • 二 东亚共享中华文化
  • 三 东亚文明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 四 东亚“朝贡贸易体系”
  • 五 现代东亚浴火重生
  • 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 一 现代化研究的起始
  • 二 “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提出
  • 三 对“中国现代化”认识的深化
  • 四 现代化研究的中断
  • 五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研究
  • 六 现代化研究的主要成就
  • 七 对今后研究的几点看法
  • 百年中国人权观念的嬗变
  • 一 传统文化与“人权”
  • 二 “人人有自主之权”:从传教士到梁启超
  • 三 “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
  • 四 绅权的扩张:从反专制特权演变为新的专制特权
  • 五 从“天赋人权”到“人赋人权”
  • 六 新文化运动与人权
  • 七 争个人自由与争全民族、国家的自由
  • 八 “人权”在三个阶段的不同形态
  • “联省共和”与荷兰的“黄金时代”
  • 一 革命、建国与战争
  • 二 “联合省”的国家性质及其在17世纪荷兰崛起中的作用
  • 资本主义精神:从韦伯、桑巴特到托尼——兼评格林菲尔德的《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
  • 一 在韦伯与桑巴特分歧的背后
  • 二 托尼与格林菲尔德:谁离韦伯更远些?
  • 三 民族主义何以保证经济持续增长?
  • 中国人眼里的阿塔图克和现代土耳其
  • 第二辑 聚焦现代化
  • 现代化研究应当有所创新、有所超越
  • 一 历史学的现代化研究
  • 二 现代化研究应当有所超越
  • 科学技术、生产力、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未来景象”
  • 以“一元多线论”为基础的“现代化范式”
  • 一 什么是“以一元多线论为基础的现代化范式”?
  • 二 谁家的“现代化”?——对西化式单线演进的现代化意识形态的反拨
  • 三 要“一般历史哲学”还是要具体的历史研究?——对另一种历史单线演进意识形态信条的冲击
  • 四 是着眼于“解决分歧”还是应“和而不同”?——推进史学研究、史学范式的多样化
  • 五 加深对“历史科学”的认识,呼唤宽容、开放的史学研究
  • 东亚“奇迹”之后的再思考——《透视东亚“奇迹”》(合著)代前言
  • 从多层次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东亚现代化模式——《世界现代化历程(东亚卷)》代前言
  • 一 如何看待“东亚现代化模式”?
  • 二 东亚现代化的文化背景和国际环境
  • 三 经济—政治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
  • 四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附: 《世界现代化历程(东亚卷)》分章提要
  • “发展权”与发展模式的选择
  • 环境生态的伦理
  • 附: 海南经济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摘要)
  • 警惕新老发展主义病毒蔓延
  • 第三辑 史学与史家
  • 历史学的困境与史学家的命运
  • 长波理论与殖民主义史研究
  • 菲尔德豪斯对殖民主义史的研究
  • 罗荣渠教授和他的现代化研究
  • 论全球史的多层级结构
  • 观念史研究举隅——人权观念在中国的演变
  • 师情友谊点滴在心头——怀念何芳川老师
  • 两岸学术交流的使者——历史学家胡春惠先生
  • 独把春光磨铁砚 羞将华发换闲情——读《罗荣渠文集》之四《北大岁月》
  • “世界历史”在中国——以“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为重点
  • 一 年轻的“世界史”专业
  • 二 从华夏中心到欧洲中心
  • 三 从国别史的堆积走向整体的世界史
  • 四 现代化研究对史学发展的多重意义
  • 口述史的方法和规则
  • 附: 《“中国留美学人口述史”访谈实录》编者赘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