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运用原型批评方法阐述中国文化与文学象征意蕴的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原型是一部凝缩和积淀了的人类历史和文化历史,原型批评是一种“精神的考古”。历史虽然消逝得无影无踪,但人类认识世界和感觉世界的特殊符号——象征,却用最简洁的形式贮存着人类惊心动魄的历史。原型批评因此被称为真正有国际意义的文学批评。 从原型批评出发,作者认为中国文学潜藏着丰富而生动的原始意象。《易》之“象”。与《诗》之“兴”是中国哲学和艺术对原型的古老诠释,以兴象为代表的原型系统普遍存在于古典文化中。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章 兴与象:关于原型的古老诠释
  • 引言
  • 第一节 原型——一部凝缩了的人类文化史
  • 第二节 兴与象——中国文化的原型系统
  • 第三节 兴象系统与《易》之纲《诗》之纲
  • 第四节 兴象系统中一组文化密码的破译
  • 结语
  • 第二章 中国的月亮及其艺术的象征
  • 引言
  • 第一节 月亮与女性和母亲世界的原型
  • 第二节 月亮本体与中国哲学及智慧的象征
  • 第三节 月亮原型与古典审美意境的创造
  • 第四节 月亮与中国文人的心象构成
  • 结语
  • 第三章 黄昏与中国文学的日暮情思
  • 引言
  • 第一节 暝色起愁——黄昏意象的时间意义——日暮的象征及中国文人的心态分析
  • 第二节 夕阳如画——黄昏意象的空间意义——传统感伤美学的构成
  • 第三节 落日催归——太阳的家园与精神的家园——日暮人归的正题与反题
  • 第四节 寅饯纳日——文化世界的夕阳落日——关于黄昏意象的理论思索
  • 结语
  • 第四章 森林的象征及其文学的意蕴
  • 引言
  • 第一节 “金枝”——社树:树木崇拜与森林家园
  • 第二节 桑林的祭祀与桑园的歌唱
  • 第三节 森林的悲欢与士大夫的林泉之志
  • 第四节 森林意境的家园启示
  • 结语
  • 第五章 雨:一个古典意象的原型分析
  • 引言
  • 第一节 雨的祭祀及诗与雨之关系
  • 第二节 祈雨、暴雨、云雨原型与喜雨、苦雨、爱恋的情感模式
  • 第三节 物象与心象:雨中客愁——雨意清凉——滴滴禅思
  • 第四节 细雨微吟——夜来雨声——雨的空间意象的审美境界构成
  • 结语
  • 第六章 门:一个语词的诗学批评
  • 引言
  • 第一节 门:一个语词的语源的、文化的、象征的意义探讨
  • 第二节 重返命名:门的象征意蕴分析
  • 第三节 闭门:一个特殊的诗学意象符号
  • 第四节 门:一种艺术形式的审美分析
  • 结语
  • 第七章 唐诗的钟声
  • 引言
  • 第一节 “钟鼓道志”:唐诗钟声的历史意味
  • 第二节 “钟磬清心”:唐诗钟声的梵意禅思
  • 第三节 钟声的谛听:唐诗钟声的时间意蕴
  • 第四节 “声外之音”:唐诗钟声的修辞意义及艺术品格
  • 结语
  • 第八章 烛光灯影里的中国诗
  • 引言
  • 第一节 烛与灯的艺术歌吟及光与火的原始礼赞
  • 第二节 心灯:哲学与智慧的隐喻
  • 第三节 灯烛的燃烧:一种“经典意象”的形式构成
  • 第四节 烛光灯影里的人格精神
  • 结语
  • 第九章 船与诗:一种文明的思想与艺术考察
  • 引言
  • 第一节 舟船的发明及文化意义考察
  • 第二节 “利涉大川”:舟船意象的思想与象征意义生成
  • 第三节 孤舟客船与古代诗人的精神世界
  • 第四节 画船桨声里的审美意蕴与艺术表现
  • 结语
  • 第十章 石头的言说:《红楼梦》象征世界的原型批评
  • 引言
  • 第一节 石头的故事:《红楼梦》的四时结构
  • 第二节 石与玉:《红楼梦》里的两个世界
  • 第三节 哀婉的石头:贾宝玉的双重角色
  • 第四节 石头的来历:顽石意象的文化和文献来源
  • 第五节 石头的言说:石头的语言及修辞意义
  • 结语
  • 后记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