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894千字
字数
No.52
历史
2019-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篇大白话,这回终于读懂《资治通鉴》。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目录
- 讲透资治通鉴1
- 版权信息
- 自序: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 卷第一 周纪一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69年,共35年)
- 卷第二 周纪二 (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共48年)
- 卷第三 周纪三 (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共23年)
- 卷第四 周纪四 (公元前297年—公元前273年,共25年)
- 卷第五 周纪五 (公元前272年—公元前256年,共17年)
- 卷第六 秦纪一 (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28年,共28年)
- 卷第七 秦纪二 (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09年,共19年)
- 卷第八 秦纪三 (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7年,共2年)
- 讲透资治通鉴2
- 版权信息
- 卷第九 汉纪一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5年,共2年)
-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
- 卷第十 汉纪二 (公元前204年—公元前203年,共2年)
-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
- 卷第十一 汉纪三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共3年)
- 太祖高皇帝中
- 卷第十二 汉纪四 (公元前199年—公元前188年,共12年)
- 太祖高皇帝下
- 孝惠皇帝
- 卷第十三 汉纪五 (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78年,共10年)
- 高皇后
- 太宗孝文皇帝上
- 卷第十四 汉纪六 (公元前177年—公元前170年,共8年)
- 太宗孝文皇帝中
- 卷第十五 汉纪七 (公元前169年—公元前155年,共15年)
- 太宗孝文皇帝下
- 孝景皇帝上
- 卷第十六 汉纪八 (公元前154年—公元前141年,共14年)
- 孝景皇帝下
- 讲透资治通鉴3
- 版权信息
- 卷第十七 汉纪九 (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4年,共7年)
-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 卷第十八 汉纪十 (公元前133年—公元前125年,共9年)
-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公元前124年—公元前119年,共6年)
-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公元前118年—公元前110年,共9年)
-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
-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公元前109年—公元前99年,共11年)
-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
-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公元前98年—公元前87年,共12年)
-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
-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公元前86年—公元前75年,共12年)
- 孝昭皇帝上
-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公元前74年—公元前68年,共7年)
- 孝昭皇帝下
-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公元前67年—公元前62年,共6年)
-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
- 讲透资治通鉴4
- 版权信息
-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公元前61年—公元前59年,共3年)
- 中宗孝宣皇帝中
-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公元前58年—公元前49年,共10年)
- 中宗孝宣皇帝下
-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公元前48年—公元前42年,共7年)
- 孝元皇帝上
-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公元前41年—公元前33年,共9年)
- 孝元皇帝下
-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公元前32年—公元前23年,共10年)
- 孝成皇帝上之上
-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公元前22年—公元前14年,共9年)
- 孝成皇帝上之下
-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公元前13年—公元前8年,共6年)
- 孝成皇帝中
-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公元前7年—公元前6年,共2年)
- 孝成皇帝下
- 孝哀皇帝上
-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公元前5年—公元前3年,共3年)
- 孝哀皇帝中
- 讲透资治通鉴5
- 版权信息
-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公元前2年—公元2年,共4年)
- 孝哀皇帝下
- 孝平皇帝上
-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公元3年—公元8年,共6年)
- 孝平皇帝下
- 王莽上
-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公元9年—公元14年,共6年)
- 王莽中
-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公元15年—公元22年,共8年)
- 王莽下
-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公元23年—公元24年,共2年)
- 淮阳王
-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公元25年—公元26年,共2年)
-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
- 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公元27年—公元29年,共3年)
-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
- 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公元30年—公元35年,共6年)
-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
- 讲透资治通鉴6
- 版权信息
- 卷第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公元36年—公元46年,共11年)
-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
- 卷第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公元47年—公元60年,共14年)
- 世祖光武皇帝下
- 显宗孝明皇帝上
- 卷第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公元61年—公元75年,共15年)
- 显宗孝明皇帝下
- 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公元76年—公元84年,共9年)
- 肃宗孝章皇帝上
- 卷第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公元85年—公元91年,共7年)
- 肃宗孝章皇帝下
- 孝和皇帝上
-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 (公元92年—公元105年,共14年)
- 孝和皇帝下
- 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公元106年—公元115年,共10年)
- 孝殇皇帝
- 孝安皇帝上
- 卷第五十 汉纪四十二 (公元116年—公元124年,共9年)
- 孝安皇帝中
- 讲透资治通鉴7
- 版权信息
- 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公元125年—133年,共9年)
- 孝安皇帝下
- 孝顺皇帝上
- 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公元134年—145年,共12年)
- 孝顺皇帝下
- 孝冲皇帝
-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公元146年—156年,共11年)
- 孝质皇帝
- 孝桓皇帝上之上
- 卷第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公元157年—163年,共7年)
- 孝桓皇帝上之下
- 卷第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公元164年—166年,共3年)
- 孝桓皇帝中
- 卷第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公元167年—171年,共5年)
- 孝桓皇帝下
- 孝灵皇帝上之上
-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公元172年—180年,共9年)
- 孝灵皇帝上之下
- 卷第五十八 汉纪五十 (公元181年—187年,共7年)
- 孝灵皇帝中
- 讲透资治通鉴8
- 版权信息
- 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公元188年—190年,共3年)
- 孝灵皇帝下
- 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公元191年—193年,共3年)
- 孝献皇帝乙
- 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公元194年—195年,共2年)
- 孝献皇帝丙
- 卷第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公元196年—198年,共3年)
- 孝献皇帝丁
- 卷第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公元199年—200年,共2年)
- 孝献皇帝戊
- 卷第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公元201年—205年,共5年)
- 孝献皇帝己
- 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公元206年—208年,共3年)
- 孝献皇帝庚
- 卷第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公元209年—213年,共4年)
- 孝献皇帝辛
- 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公元214年—216年,共3年)
- 孝献皇帝壬
- 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 (公元217年—219年,共3年)
- 孝献皇帝癸
- 讲透资治通鉴9
- 版权信息
- 卷第六十九 魏纪一 (公元220年—222年,共3年)
- 世祖文皇帝上
- 卷第七十 魏纪二 (公元223年—227年,共5年)
- 世祖文皇帝下
- 烈祖明皇帝上之上
- 卷第七十一 魏纪三 (公元228年—230年,共3年)
-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
- 卷第七十二 魏纪四 (公元231年—234年,共4年)
-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
- 卷第七十三 魏纪五 (公元235年—237年,共3年)
-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
- 卷第七十四 魏纪六 (公元238年—245年,共8年)
- 烈祖明皇帝下
- 邵陵厉公上
- 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公元246年—252年,共7年)
- 邵陵厉公中
- 卷第七十六 魏纪八 (公元253—255年,共3年)
- 邵陵厉公下
- 高贵乡公上
- 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公元256年—261年,共6年)
- 高贵乡公下
- 元皇帝上
- 讲透资治通鉴10
- 版权信息
- 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公元262年—264年,共3年)
- 元皇帝下
- 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公元265年—272年,共8年)
-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 卷第八十 晋纪二 (公元273年—279年,共7年)
-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
- 卷第八十一 晋纪三 (公元280年—288年,共9年)
- 世祖武皇帝中
- 卷第八十二 晋纪四 (公元289年—298年,共10年)
- 世祖武皇帝下
- 卷第八十三 晋纪五 (公元299年—300年,共2年)
- 孝惠皇帝上之下
- 卷第八十四 晋纪六 (公元301年—302年,共2年)
- 孝惠皇帝中之上
- 卷第八十五 晋纪七 (公元303年—304年,共2年)
- 孝惠皇帝中之下
- 卷第八十六 晋纪八 (公元305年—308年,共4年)
- 孝惠皇帝下
- 讲透资治通鉴11
- 版权信息
- 卷第八十七 晋纪九 (公元309年—311年,共3年)
- 孝怀皇帝中
- 卷第八十八 晋纪十 (公元312年—313年,共2年)
- 孝怀皇帝下
- 卷第八十九 晋纪十一 (公元314年—316年,共3年)
- 孝愍皇帝下
- 卷第九十 晋纪十二 (公元317年—318年,共2年)
- 中宗元皇帝上
- 卷第九十一 晋纪十三 (公元319年—321年,共3年)
- 中宗元皇帝中
- 卷第九十二 晋纪十四 (公元322年—323年,共2年)
- 中宗元皇帝下
- 卷第九十三 晋纪十五 (公元324年—327年,共4年)
- 肃宗明皇帝下
- 卷第九十四 晋纪十六 (公元328年—331年,共4年)
- 显宗成皇帝上之下
- 卷第九十五 晋纪十七 (公元332年—337年,共6年)
- 显宗成皇帝中之上
- 讲透资治通鉴12
- 版权信息
- 卷第九十六 晋纪十八 (公元338年—341年,共4年)
-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
- 卷第九十七 晋纪十九 (公元342年—347年,共6年)
- 显宗成皇帝下
- 卷第九十八 晋纪二十 (公元348年—350年,共3年)
-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
- 卷第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 (公元351年—354年,共4年)
-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 卷第一百 晋纪二十二 (公元355年—359年,共5年)
-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
- 卷第一百零一 晋纪二十三 (公元360年—368年,共9年)
- 孝宗穆皇帝下
- 卷第一百零二 晋纪二十四 (公元369年—370年,共2年)
- 海西公下
- 卷第一百零三 晋纪二十五 (公元371年—375年,共5年)
- 太宗简文皇帝
- 卷第一百零四 晋纪二十六 (公元376年—382年,共7年)
-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
- 讲透资治通鉴13
- 版权信息
- 卷第一百零五 晋纪二十七 (公元383年—384年,共2年)
-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 卷第一百零六 晋纪二十八 (公元385年—386年,共2年)
-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 卷第一百零七 晋纪二十九 (公元387年—391年,共5年)
-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下
- 卷第一百零八 晋纪三十 (公元392年—396年,共5年)
- 烈宗孝武皇帝下
- 卷第一百零九 晋纪三十一 (公元397年,共1年)
- 安皇帝甲
- 卷第一百一十 晋纪三十二 (公元398年,共1年)
- 安皇帝乙
- 卷第一百一十一 晋纪三十三 (公元399年—400年,共2年)
- 安皇帝丙
- 卷第一百一十二 晋纪三十四 (公元401年—402年,共2年)
- 安皇帝丁
- 卷第一百一十三 晋纪三十五 (公元403年—404年,共2年)
- 安皇帝戊
- 讲透资治通鉴14
- 版权信息
- 卷第一百一十四 晋纪三十六 (公元405年—408年,共4年)
- 安皇帝己
- 卷第一百一十五 晋纪三十七 (公元409年—410年,共2年)
- 安皇帝庚
- 卷第一百一十六 晋纪三十八 (公元411年—414年,共4年)
- 安皇帝辛
- 卷第一百一十七 晋纪三十九 (公元415年—416年,共2年)
- 卷第一百一十八 晋纪四十 (公元417年—419年,共3年)
- 安皇帝癸
- 卷第一百一十九 宋纪一 (公元420年—423年,共4年)
- 高祖武皇帝
- 卷第一百二十 宋纪二 (公元424年—427年,共4年)
-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
- 卷第一百二十一 宋纪三 (公元428年—430年,共3年)
-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
- 卷第一百二十二 宋纪四 (公元431年—435年,共5年)
-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
- 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纪五 (公元436年—441年,共6年)
-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
- 讲透资治通鉴15
- 版权信息
- 卷第一百二十四 宋纪六 (公元442年—446年,共5年)
-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
- 卷第一百二十五 宋纪七 (公元447年—450年,共4年)
-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
- 卷第一百二十六 宋纪八 (公元451年—452年,共2年)
-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
- 卷第一百二十七 宋纪九 (公元453年,共1年)
-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
- 卷第一百二十八 宋纪十 (公元454年—458年,共5年)
- 世祖孝武皇帝上
- 卷第一百二十九 宋纪十一 (公元459年—464年,共6年)
- 世祖孝武皇帝下
- 卷第一百三十 宋纪十二 (公元465年,共1年)
-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
- 卷第一百三十一 宋纪十三 (公元466年,共1年)
-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
- 卷第一百三十二 宋纪十四 (公元467年—470年,共4年)
- 太宗明皇帝中
- 卷第一百三十三 宋纪十五 (公元471年—475年,共5年)
- 太宗明皇帝下
- 苍梧王上
- 卷第一百三十四 宋纪十六 (公元476年—478年,共3年)
- 苍梧王下
- 顺皇帝
- 讲透资治通鉴16
- 版权信息
- 卷第一百三十五 齐纪一 (公元479年—483年,共5年)
- 太祖高皇帝
-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 卷第一百三十六 齐纪二 (公元484年—489年,共6年)
-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
- 卷第一百三十七 齐纪三 (公元490年—492年,共3年)
- 世祖武皇帝中
- 卷第一百三十八 齐纪四 (公元493年,共1年)
- 世祖武皇帝下
- 卷第一百三十九 齐纪五 (公元494年,共1年)
- 高宗明皇帝(上)
- 卷第一百四十 齐纪六 (公元495年—496年,共2年)
- 高宗明皇帝中
- 卷第一百四十一 齐纪七 (公元497年—498年,共2年)
- 高宗明皇帝下
- 高宗明皇帝下
- 卷第一百四十二 齐纪八 (公元499年,共1年)
- 东昏侯上
- 卷第一百四十三 齐纪九 (公元500年,共1年)
- 东昏侯下
- 卷第一百四十四 齐纪十 (公元501年,共1年)
- 和皇帝
- 讲透资治通鉴17
- 版权信息
- 卷第一百四十五 梁纪一(公元502年—504年,共3年)
- 卷第一百四十六 梁纪二(公元505年—507年,共3年)
- 卷第一百四十七 梁纪三(公元508年—514年,共7年)
- 卷第一百四十八 梁纪四(公元515年—518年,共4年)
- 卷第一百四十九 梁纪五(公元519年—523年,共5年)
- 卷第一百五十 梁纪六(公元524年—525年,共2年)
- 卷第一百五十一 梁纪七(公元526年—527年,共2年)
- 卷第一百五十二 梁纪八(公元528年,共1年)
- 卷第一百五十三 梁纪九(公元529年,共1年)
- 卷第一百五十四 梁纪十(公元530年,共1年)
- 卷第一百五十五 梁纪十一(公元531年—532年,共2年)
- 讲透资治通鉴18
- 版权信息
- 卷第一百五十六 梁纪十二(公元533年—534年,共2年)
- 人要警惕自己的报复心
-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宇文泰接手关西政权
- 别受愤怒驱使行动
- 元修假称南伐实欲讨伐高欢,被高欢识破
- 强行以人力成事,不懂得妥协,就是自杀
- 谁都不可信是因为你自己不可信
- 元修逃奔长安,投奔宇文泰
- 高欢拥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东魏建立
- 元修酒后中毒身亡,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
- 卷第一百五十七 梁纪十三(公元535年—537年,共3年)
- 元宝炬于长安即位,西魏建立
- 不要去参与别人亲人之间的矛盾
- 宇文泰命所司制定二十四条新法规
- 南梁元庆和攻打东魏多城
- 西魏与柔然和亲,约定柔然不再入寇西魏
- 东、西魏交战于小关,东魏大将窦泰战死
- 宇文泰渭水河湾列阵,沙苑之战以少胜多大败高欢
- 决策切忌情绪化
- 什么事都有连锁反应,决策时要多往后想几步
- 卷第一百五十八 梁纪十四(公元538年—544年,共7年)
- 东、西魏对阵河桥,最终打成平手
- 高欢攻打金墉城,长孙子彦弃城逃走
- 有挑战才算幸运
- 宇文泰屯驻沙苑以防备柔然入侵
- 做事不要搞特殊化,要随大流
- 刘敬躬据郡造反,事败后建康斩首
- 高欢攻击西魏,于玉壁遇大雪后退兵
- 说话算话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 萧衍任命陈霸先为直阁将军
- 高仲密投降西魏,高欢率军渡过黄河抗击西魏
- 彭乐因贪财放走宇文泰,高欢放弃全力追击而东归
- 所有的成功都有运气的参与
- 卷第一百五十九 梁纪十五(公元545年—546年,共2年)
- 西魏与柔然头兵可汗密谋连兵讨伐东魏,高欢娶柔然公主
- 贺琛上疏陈述朝廷弊习,惹萧衍大怒驳斥
- 老板的错误是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 高欢苦攻玉壁五十日后无功而返
- 攻城是下策,不得已而为之
- 对下属有知遇之恩能让其更忠心
- 卷第一百六十 梁纪十六(公元547年,共1年)
- 高欢病亡,侯景叛东魏
- 东魏、西魏、南梁三方军队会聚颍川
- 侯景弃西魏奔南梁,西魏撤军
- 永远不要认为你一定能驾驭谁
- 南梁派大将萧渊明率兵攻打东魏
- 元善见不堪高澄侮辱,密谋诛杀高澄反被告密幽禁
- 看性格便能知命运
- 萧渊明因延误战机而败,南梁失土损将
- 卷第一百六十一 梁纪十七(公元548年,共1年)
- 侯景战败,暂居寿阳
- 出了问题,买单止损就是智慧
- 不要跟耳根子软的人合作
- 侯景举兵反梁,直攻建康
- 要允许下属犯错误
- 萧正德为内应迎侯景入建康,包围宫城
- 死要面子的人会为自己的面子而死
- 卷第一百六十二 梁纪十八(公元549年,共1年)
- 英雄的出现有助于团结
- 侯景假装求和,和南梁谈判步步紧逼
- 不要由幻想指导决策
- 人性的弱点就是会在已下注的地方继续下注
- 侯景扩张,夺取三吴地区
- 萧衍受饿积郁而亡,侯景立萧纲为帝
- 西魏因高澄再次发兵围攻而失守颍川
- 读史要代入自己模拟做决断
- 高澄谋求篡位,突然被兰京杀害
- 领导者一定要尊重左右
- 卷第一百六十三 梁纪十九(公元550年,共1年)
- 陈霸先北上勤王
- 元善见被迫禅位于高洋,北齐篡东魏
- 萧纪通告各征镇,派世子萧圆照率兵受萧绎指挥
- 没有什么能让人一劳永逸
- 随意加重对坏事的处罚是在破坏法治
- 侯景夺取西阳、武昌,徐文盛大败侯景军
- 警惕人性的“僭越冲动”
- 宇文泰讨伐北齐失败,多地并入北齐版图
- 卷第一百六十四 梁纪二十(公元551年—552年,共2年)
- 杨乾运平定蜀北之叛
- 元宝炬病亡,长子元钦继位
- 侯景夺取郢州,王僧辩率军据守巴陵抗击侯景得胜
- 侯景废杀萧纲,立萧栋为帝
- 侯景废萧栋自立称帝
- 胜利只是“不失敌之所败”
- 天大的智慧也不如熟悉情况
- 萧绎命令王僧辩等东伐侯景,收复建康
- 重要的是不败,而不是战胜
- 萧纪宣布即皇帝位
- 侯景被部下羊鹍斩杀,侯景之乱平息
- 世上的灾难大多是一个“贪”字作怪
- 萧绎在江陵称帝
- 卷第一百六十五 梁纪二十一(公元553年—554年,共2年)
- 萧纪东伐江陵,西魏趁虚夺取巴蜀
- 所有的失败都是内部决定的
- 萧纪求和不成,被樊猛所杀
- 轻财好义是英雄的基本素质
- 契丹入侵北齐,高洋远征契丹
- 宇文泰废元钦,立元廓为帝并恢复拓跋姓氏
- 李迁哲平定民变,继而夺取巴峡地区
- 自弃之人往往是死于舒适
- 领导力的核心是凝聚力
- 于谨、宇文护、杨忠领兵进攻江陵,萧绎被杀
- 西魏立萧詧为南梁皇帝
- 王僧辩、陈霸先等推举萧方智为太宰,以皇帝名义行事
- 卷第一百六十六 梁纪二十二(公元555年—556年,共2年)
- 北齐立萧渊明为南梁皇帝,王僧辩迎萧渊明入建康继位
- 陈霸先兵变袭杀王僧辩,拥立萧方智称帝
- 有“求仁得仁”,没有“求利得利”
- 人性的弱点是总觉得自己对别人有恩
- 陈霸先击退北齐大军,重夺石头城
- 北齐渡河南下,陈霸先大败北齐
- 高洋荒淫残暴,委政于杨愔
- 宇文泰病亡,向宇文护托孤
- 宇文护迫使拓跋廓让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
- 讲透资治通鉴19
- 版权信息
- 卷第一百六十七 陈纪一(公元557年—559年,共3年)
- 卷第一百六十八 陈纪二(公元560年—562年,共3年)
- 卷第一百六十九 陈纪三(公元563年—566年,共4年)
- 卷第一百七十 陈纪四(公元567年—571年,共5年)
- 卷第一百七十一 陈纪五(公元572年—574年,共3年)
- 卷第一百七十二 陈纪六(公元575年—576年,共2年)
- 卷第一百七十三 陈纪七(公元577年—579年,共3年)
- 卷第一百七十四 陈纪八(公元580年,共1年)
- 卷第一百七十五 陈纪九(公元581年—583年,共3年)
- 卷第一百七十六 陈纪十(公元584年—588年,共5年)
- 讲透资治通鉴20
- 版权信息
- 卷第一百七十七 隋纪一 开皇九年(589)至开皇十一年(591),共3年
- 卷第一百七十八 隋纪二 开皇十二年(592)至开皇十九年(599),共8年
- 卷第一百七十九 隋纪三 开皇二十年(600)至仁寿三年(603),共4年
- 卷第一百八十 隋纪四 仁寿四年(604)至大业三年(607),共4年
- 卷第一百八十一 隋纪五 大业四年(608)至大业八年(612),共5年
- 卷第一百八十二 隋纪六 大业九年(613)至大业十一年(615),共3年
- 卷第一百八十三 隋纪七 大业十二年(616)一月至义宁元年(617)五月,共1年5个月
- 卷第一百八十四 隋纪八 义宁元年(617)六月至十二月,不满1年
- 卷第一百八十五 唐纪一 武德元年(618)一月至七月,不满1年
- 卷第一百八十六 唐纪二 武德元年(618)八月至十二月,不满1年
- 讲透资治通鉴21
- 版权信息
- 卷第一百八十七 唐纪三 武德二年(619)正月至十月,不满1年
- 卷第一百八十八 唐纪四 武德二年(619)十一月至武德四年(621)二月,共1年3个月
- 卷第一百八十九 唐纪五 武德四年(621)三月至十二月,不满1年
- 卷第一百九十 唐纪六 武德五年(622)至武德七年(624)五月,共2年5个月
- 卷第一百九十一 唐纪七 武德七年(624)六月至武德九年(626)八月,共2年2个月
- 卷第一百九十二 唐纪八 武德九年(626)九月至贞观二年(628)七月,共1年10个月
- 卷第一百九十三 唐纪九 贞观二年(628)九月至贞观五年(631),共3年4个月
- 卷第一百九十四 唐纪十 贞观六年(632)至贞观十一年(637)四月,共5年4个月
- 讲透资治通鉴22
- 版权信息
- 卷第一百九十五 唐纪十一 贞观十一年(637)五月至贞观十四年(640),共3年8个月
- 卷第一百九十六 唐纪十二 贞观十五年(641)至贞观十七年(643)三月,共2年3个月
- 卷第一百九十七 唐纪十三 贞观十七年(643)四月至贞观十九年(645)五月,共2年2个月
- 卷第一百九十八 唐纪十四 贞观十九年(645)六月至贞观二十二年(648)三月,共2年10个月
- 卷第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二年(648)四月至永徽六年(655)九月,共7年6个月
- 卷第二百 唐纪十六 永徽六年(655)十月至龙朔二年(662)七月,共6年10个月
- 卷第二百零一 唐纪十七 龙朔二年(662)八月至咸亨元年(670),共8年5个月
- 卷第二百零二 唐纪十八 咸亨二年(671)至开耀元年(681),共11年
- 讲透资治通鉴23
- 版权信息
- 卷第二百零三 唐纪十九 永淳元年(682)二月至垂拱二年(686),共4年11个月
- 卷第二百零四 唐纪二十 垂拱三年(687)闰正月至天授二年(691)十月,共5年
- 卷第二百零五 唐纪二十一 长寿元年(692)十一月至万岁通天元年(696)十月,共5年
- 卷第二百零六 唐纪二十二 神功元年(697)十一月至久视元年(700)六月,共3年6个月
- 卷第二百零七 唐纪二十三 久视元年七月(700)至神龙元年(705)正月,共4年7个月
- 卷第二百零八 唐纪二十四 神龙元年(705)二月至景龙元年(707),共2年11个月
- 卷第二百零九 唐纪二十五 景龙二年(708)至景云元年(710)七月,共2年7个月
- 卷第二百一十 唐纪二十六 景云元年(710)八月至开元元年(713),共3年5个月
- 卷第二百一十一 唐纪二十七 开元二年(714)至开元五年(717),共4年
- 讲透资治通鉴24
- 版权信息
- 卷第二百一十二 唐纪二十八 开元六年(718)至开元十三年(725),共8年
- 卷第二百一十三 唐纪二十九 开元十四年(726)至开元二十一年(733),共8年
- 卷第二百一十四 唐纪三十 开元二十二年(734)至开元二十九年(741),共8年
- 卷第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 天宝元年(742)至天宝六年(747)十一月,共5年11个月
- 卷第二百一十六 唐纪三十二 天宝六年(747)十二月至天宝十二年(753),共6年1个月
- 卷第二百一十七 唐纪三十三 天宝十三年(754)至至德元年(756)四月,共2年4个月
- 卷第二百一十八 唐纪三十四 至德元年(756)五月至九月,不满1年
- 卷第二百一十九 唐纪三十五 至德元年(756)十月至至德二年(757)八月,不满1年
- 卷第二百二十 唐纪三十六 至德二年(757)九月至乾元元年(758)十二月,共1年4个月
- 讲透资治通鉴25
- 版权信息
- 卷第二百二十一 唐纪三十七 乾元二年(759)正月至上元元年(760),共2年
- 卷第二百二十二 唐纪三十八 上元二年(761)正月至宝应元年(762)六月,共2年6个月
- 卷第二百二十三 唐纪三十九 广德元年(763)七月至永泰元年(765)十月,共2年3个月
- 卷第二百二十四 唐纪四十 永泰元年(765)闰十月至大历八年(773),共8年3个月
- 卷第二百二十五 唐纪四十一 大历九年(774)正月至大历十四年(779)七月,共5年7个月
- 卷第二百二十六 唐纪四十二 大历十四年(779)八月至建中二年(781)五月,共1年10个月
- 卷第二百二十七 唐纪四十三 建中二年(781)六月至建中三年(782),共1年7个月
- 卷第二百二十八 唐纪四十四 建中四年(783)正月至十月,共10个月
- 卷第二百二十九 唐纪四十五 建中四年(783)十一月至兴元元年(784)正月,共3个月
- 讲透资治通鉴26
- 版权信息
- 卷第二百三十 唐纪四十六 兴元元年(784)二月至四月,不满1年
- 李怀光心生异志,与朱泚通谋
- 李怀光反状明显,德宗自奉天出逃
- 侥幸心的实质是偷懒
- 悦纳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对待
- 唐安公主薨逝,德宗车驾停驻梁州
- 德宗下诏罢免李怀光全部职务,离间李怀光军心
- 坚守道义不分事情大小
- 李抱真策反王武俊
- 英雄能让坏人变好人
- 卷第二百三十一 唐纪四十七 兴元元年(784)五月至贞元元年(785)七月,共1年3个月
- 做领导,不自用才能用人
- 李抱真、王武俊军大败朱滔军
- 一切决策都有情绪的参与
- 博弈要考虑到所有的参与方
- 李晟数次击败朱泚军,官军进入长安
- 朱泚投奔吐蕃途中被斩首
- 德宗返回长安
- 德宗令宦官分典禁军
- 马燧击败李怀光兵,与浑瑊会合
- 李泌单骑进入陕城,放走达奚抱晖
- “伐谋”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 卷第二百三十二 唐纪四十八 贞元元年(785)八月至贞元三年(787)七月,共2年
- 李怀光失军心,自缢而死
- 大将陈仙奇毒杀李希烈,率众归降
- “修道保法”是最高兵法
- 李晟、韩游瑰数次击败吐蕃军
- 与问题共存可能是最佳选择
- 功劳越大越要谦虚谨慎
- 李泌巧用兵法大败淮西兵
- 兵法二则:归师勿遏,知战之地
- 吐蕃遣使求和,德宗同意,李晟被解除兵权
- 吐蕃伏兵于会盟地点,劫持盟者
- 降低成本应以调整结构为抓手
- 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纪四十九 贞元三年(787)八月至贞元七年(791)十二月,共4年5个月
- 德宗因谮言欲废太子立侄儿,李泌劝止
- 亲眼所见未必可信
- 李泌劝德宗放下仇恨,与回纥和亲
- 出发点错误,哪条路都不是正道
- 德宗与李泌论即位以来历任宰相
- 回纥与吐蕃断交,上表请求改称回鹘
- 韦皋写信挑拨云南与吐蕃
- 韦皋写信劝云南王异牟寻归附
- 李泌薨逝
- 卷第二百三十四 唐纪五十 贞元八年(792)一月至贞元十年(794)五月,共2年5个月
- 德宗坚持任用裴延龄为判度支事
- 不要把自己摆到和小人平等的位置上
- 开始征收茶税
- 云南王异牟寻请求归顺唐朝
- 人性弱点之一是相信自己希望成真的事情
- 李晟薨逝
- 人只会接受自己能理解的事物
- “杀使伐交”的战术
- “一票通过”是用人的正确态度
- 卷第二百三十五 唐纪五十一 贞元十年(794)六月至贞元十六年(800)十二月,共6年7个月
- 云南恢复国号为南诏
- 裴延龄奏对时满口胡言,颇得宠
- 长君之恶和逢君之恶
- 陆贽因弹劾裴延龄被罢相
- 铸监军印,自此监军有印
- 模仿行为一旦开始,就会迅速蔓延
- 吴少诚请罪,得赦免
- 卷第二百三十六 唐纪五十二 贞元十七年(801)一月至永贞元年(805)十二月,共5年
- 王伾、王叔文得太子李诵宠幸
- 太子李诵中风
- 德宗崩逝,顺宗即位
- 立李淳为太子,更名李纯
- 顺宗禅让,宪宗即位
- 卷第二百三十七 唐纪五十三 元和元年(806)一月至元和四年(809)六月,共3年6个月
- 顺宗崩逝
- “偏才”无法成大事
- 高崇文数次击败刘辟军,攻克成都
- 信源往往比信息更重要
- 沙陀归降唐朝
- 立李宁为太子
- 吐蕃数次请和,宪宗接受
- 卷第二百三十八 唐纪五十四 元和四年(809)七月至元和七年(812)九月,共3年3个月
- 宪宗不顾反对,命宦官吐突承璀统领神策军
- 所有求胜的决策都具有赌博性质
- 最高级的兵法是不战之法
- 宪宗罢免吐突承璀中尉职务
- 边境应追求相安无事而非捷报频传
- 宪宗贬谪吐突承璀
- 太子李宁薨逝
- 做任何事都要看到后果
- 立李宥为太子,更名李恒
- 讲透资治通鉴27
- 版权信息
- 卷第二百三十九 唐纪五十五 元和七年(812)十月至元和十一年(816),共4年3个月
- 卷第二百四十 唐纪五十六 元和十二年(817)至元和十四年(819)一月,共2年1个月
- 卷第二百四十一 唐纪五十七 元和十四年(819)二月至长庆元年(821)六月,共2年5个月
- 卷第二百四十二 唐纪五十八 长庆元年(821)七月至长庆二年(822),共1年6个月
- 卷第二百四十三 唐纪五十九 长庆三年(823)至太和二年(828),共6年
- 卷第二百四十四 唐纪六十 太和三年(829)至太和七年(833),共5年
- 卷第二百四十五 唐纪六十一 太和八年(834)至开成二年(837),共4年
- 卷第二百四十六 唐纪六十二 开成三年(838)至会昌二年(842),共5年
- 卷第二百四十七 唐纪六十三 会昌三年(843)至会昌四年(844)七月,共1年7个月
- 讲透资治通鉴28
- 版权信息
- 卷第二百四十八 唐纪六十四 会昌四年(844)闰七月至大中三年(849)
- 卷第二百四十九 唐纪六十五 大中四年(850)至大中十三年(859)
- 卷第二百五十 唐纪六十六 咸通元年(860)至咸通八年(867)
- 卷第二百五十一 唐纪六十七 咸通九年(868)至咸通十年(869)
- 卷第二百五十二 唐纪六十八 咸通十一年(870)至乾符三年(876)
- 卷第二百五十三 唐纪六十九 乾符四年(877)至广明元年(880)十月
- 卷第二百五十四 唐纪七十 广明元年(880)十一月至中和二年(882)四月
- 卷第二百五十五 唐纪七十一 中和二年(882)五月至中和四年(884)五月
- 卷第二百五十六 唐纪七十二 中和四年(884)六月至光启三年(887)三月
- 讲透资治通鉴29
- 版权信息
- 卷第二百五十七 唐纪七十三 光启三年(887)四月至文德元年(888)
- 卷第二百五十八 唐纪七十四 龙纪元年(889)至大顺二年(891)
- 卷第二百五十九 唐纪七十五 景福元年(892)至乾宁元年(894)
- 卷第二百六十 唐纪七十六 乾宁二年(895)至乾宁三年(896)
- 卷第二百六十一 唐纪七十七 乾宁四年(897)至光化二年(899)
- 卷第二百六十二 唐纪七十八 光化三年(900)至天复元年(901)
- 卷第二百六十三 唐纪七十九 天复二年(902)至天复三年(903)正月
- 卷第二百六十四 唐纪八十 天复三年(903)二月至天元年(904)闰四月
- 卷第二百六十五 唐纪八十一 天元年(904)五月至天三年(906)
展开全部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