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6千字
字数
2023-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看清塑造人性、商业和社会的模仿欲望,获得改变人生的隐秘力量。
内容简介
打卡网红店/景点、闭眼入明星同款商品、跟风买股票、急功近利地与商业对手比拼市场份额……在这些无法自控的行为背后,是一种名为“模仿欲望”的力量在发挥作用。
模仿欲望是由法国思想家、“人类认知领域的新达尔文”——勒内·基拉尔教授所开创的概念。他发现,人们总是会以他人拥有的或渴求的东西为目标,以此设定自己对物质、身份甚至人生道路方面的选择和欲望。同时,模仿欲望对社会的安定和秩序也有不同寻常的影响。
美国企业家柏柳康进一步发现,模仿欲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在模仿他人。事实上,“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之所以成为脸书的第一位外部投资人,正是看出了这个社交媒体有让模仿欲望无限膨胀的隐秘力量。柏柳康与其多次深入交流,并从史蒂夫·乔布斯、兰博基尼等商业传奇人物的个人经历中挖掘出模仿欲望积极的一面。
与此同时,柏柳康独创性地提出了15个反模仿策略,包括识别身边的欲望引领者、做价值优先级排序、驱动积极的欲望飞轮等,这将帮助我们掌控并运用模仿欲望的力量,找到内在驱动力,最终发掘并实现真正的人生梦想。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社会秩序的隐秘机制
-
推荐序二 以人为本
-
致中国读者
-
导读 什么是模仿欲望
-
序言 意外的救赎
-
引言 社会科学领域的万有引力
-
第一部分 模仿欲望的力量
-
第一章 欲望的介体——模仿是人之天性
-
第二章 扭曲的现实——我们都在新生堂
-
第三章 社会性传染——欲望的循环
-
第四章 替罪羊机制——一项被低估的社会发明
-
第二部分 欲望的转化
-
第五章 反模仿策略——挣脱欲望系统的牢笼
-
第六章 运用同理心——击碎薄弱的欲望
-
第七章 超越型领导力——伟大的领导者如何激励和塑造欲望
-
第八章 未来的欲望——未来的我们将会渴望些什么
-
后记
-
致谢
-
附录一 术语表
-
附录二 阅读清单
-
附录三 动机主题
-
译后记 在欲望爆炸的时代里追寻内心的价值
展开全部
欲望来自模仿
《模仿欲望》一书是由美国企业家柏柳康所著,全书以模仿欲望理论为核心主线,探讨了人类欲望的本质和模仿欲望的力量。“模仿欲望理论” 最早由法国思想家、社会学家勒内・基拉尔提出。基拉尔认为,人们的欲望往往是从他人那里学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人们总是会以他人拥有的或渴求的东西为目标,以此设定自己对物质、身份甚至人生道路方面的选择和欲望。基拉尔认为,人们并不是通过内在的个体欲望来确定自己的欲望对象,而是通过模仿他人来决定自己的欲望。这种模仿的过程导致了社会中的欲望对象变得标准化和集中化。在基拉尔的模仿欲望理论中,有一个核心的 "欲望几何学" 概念,用来描述人际关系中的模仿和竞争。基拉尔认为,欲望是通过模仿他人而产生的。我们观察他人的欲望对象和行为,然后模仿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这种模仿行为形成了一种欲望的几何结构,其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种三角关系。三角关系中的三个角色可以用 A、B 和 C 来表示。A 是模仿者,B 是被模仿者,而 C 则是两者之间的欲望对象。三角关系的形成可以被视为一种竞争关系:当 A 模仿 B 的欲望对象 C 时,B 可能感到威胁,因为 A 的模仿可能会减少 B 对 C 的独占性和特殊性。这导致了一种竞争态势,其中 B 希望保持对 C 的独特欲望,而 A 则试图模仿并争夺同样的欲望对象。这种竞争关系可能导致冲突和紧张。B 可能会感到嫉妒和不平等,因为 A 正在试图获取 B 所渴望的东西。这种紧张情绪在社会中会传播,导致更多的人参与竞争,并可能引发暴力行为。基拉尔认为,这种欲望几何结构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并对社会动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欲望对象来决定自己的欲望,这种模仿的过程形成了一种标准化和集中化的欲望。三角关系也推动了社会中的竞争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模仿的循环。人类欲望的本质是模仿,这是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行为和欲望都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我们会模仿他人的行为和欲望,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例如,我们会模仿名人的穿着打扮、购买他们使用的产品等等。这种模仿欲望是深入人性的本质,也是商业、经济和政治的关键。柏柳康在《模仿欲望》一书中进一步发现,模仿欲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在模仿他人,这种模仿行为是一种关系网的一部分,当人们否认自己受到周围人欲望的影响时,他们最容易陷入一个不健康的欲望循环,甚至不知道去反抗。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欲望可能会导致人们失去自我。因为当我们过度地模仿他人时,很容易失去自己的特点、独立性和创造力,成为他人影子的一个 “复制品”。在商业、政治等领域,为了追求市场份额或获得选票,一些组织或政治家可能会通过营造成功者的模式,让人们追求和他们类似或一样的生活、消费和信仰方式。这种模仿带来的压力可能会造成人们的焦虑、厌倦和疏离感,使得个体迷失在自我认同和存在意义的追寻之中。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模仿都是负面影响。适度的模仿可以通过与他人互惠互利的方式,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例如,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并加以改良使得工艺、技能等得到提升,以此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创造。因此,模仿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需求和价值,以便在模仿的过程中不失去自我。由此可以看出,模仿欲望虽然存在通过过度模仿导致人们失去自我等问题,但合理的模仿也可以促进社会和个体的增长。我们需要在充分理解自己需求及价值的前提下,在模仿中实现自我升华,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和可能性。此外,本书还深入剖析了维持社会稳定的机制,其中模仿欲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作者还提出了 15 个反模仿策略,帮助读者掌控并运用模仿欲望的力量,找到内在驱动力,最终发掘并实现真正的人生梦想。模仿欲望对社会的安定和秩序会有多种影响:首先,模仿欲望串联成的一系列关系网构成了社会秩序的主导力量,它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转,使各种文化、制度和传统规则得以传承和发展。其次,模仿欲望也有助于人们减轻决策负担,因为当人们做出选择时,他们倾向于通过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来降低决策的复杂性,并同时加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然而,对那些不能追随主流的人来说,模仿欲望也可能成为一种束缚,它可能会支配他们的想法、行为和追求。这会导致他们失去独立思考和主动创意的能力,甚至可能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说模仿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秩序与安定发挥了正面的作用,但同时人们也需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欲望,不要盲目追随大众行为,而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掘自己内在的动力,并树立起自己的信仰和目标。“从众” 好处是不容易踩坑,别人的经验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借鉴,这对生存而言是有利的。坏处就是当从众过度时,就丧失了自己的选择权,模糊了自己想要的。所谓跟风,就是只顾着去跟,而忘了为什么要跟。欲望可以是一个中性词,但被欲望裹挟,一定是件危险事。
每日一书:《模仿欲望》。模仿欲望表现为不断渴望成为某人或获得非实物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形而上的欲望)。人们选择引领者,是因为他们认为欲望的引领者掌握着一扇门的钥匙,而这扇门恰恰可能通向他们一直在寻找的东西。成年人对此的解读是,曾子在维护一种社会等级秩序。“礼” 的本质就是等级,儒家认为等级必须得到尊重,你是什么身份就用什么档次的物品,曾子不是大夫,因此那个席子他就不能用。这是孔门的标准思维方式。孔子说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也是反对越级:你级别不够,就不应该享受那种规格的舞蹈。马克思认为,冲突发生是因为人们有着不同的属性和立场,现实却是,争斗更容易发生在相似的人之间。竞争性模仿让我们非常在意彼此间微小的差异。维护秩序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等级制度。把人分成不同等级,每个级别有对应的待遇,大家各安其位,那也就谈不上嫉妒了。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在《蓝图》一书中总结了好社会的八大特征,其中的关键一项就是存在一个温和的等级制度,否则这个社会就会不稳定。儒家倡导礼乐制度,礼就是等级,乐就是温和,礼乐其实就是为了维稳。我的欲望是他人影响下的衍生产品,它只是大到我不能理解的欲望生态的一部分。拥抱独立欲望的谎言,只是在欺骗自己。但是拒绝真相的同时,也会让我否认自己的欲望带给别人的影响,以及别人的欲望会带给我的影响。事实证明,我们渴求什么,要比我们知道什么重要得多。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模型很整齐。事实上,当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便会进入一个没有任何稳定结构的欲望宇宙。引领欲望是让脸书变得异常强大的特效药。在脸书诞生之前,一个人的欲望介体来自一小群人 —— 朋友、家人,也许还有来自工作中、杂志里、电视中的人。在脸书诞生后,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欲望引领者。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米兰・昆德拉,法国作家我们经常会对那些和欲望有着不同关系的人着迷,不管是真实的还是感知到的。如果有人似乎不在乎别人想要什么或并不想要同样的东西,他们就会看起来与众不同。他们似乎较少受到模仿欲望的影响,甚至完全不受影响。这很吸引人,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不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天然会渴望周围人所拥有的东西,甚至渴望周围人还没拥有仅仅是想要得到的东西,这代表着竞争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核心。这种竞争只要不被打断,就会永久地危及人际关系的和谐,甚至危及任何人类社区的存欲望的传播方式和信息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它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那里,就像在火爆的音乐会现场或者政治集会上人们之间的那股能量一样。这种能量可以引发一个积极的欲望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健康的欲望获得动力,并引起更多健康的欲望,以积极的方式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也可能引发消极的欲望循环,此时模仿冲突会导致暴力争端和不欢而散。复仇的循环是如何开始的?模仿欲望打开了这个魔盒。“我越发认识到这一点,” 基拉尔在这本书中继续写道,“现代个人主义呈现出一种对事实的绝望的否认,即通过欲望的模仿,我们每个人都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己的同伴,虽以爱为名,但更多的却是轻视。” 这些人际间的小冲突是威胁着整个世界的大冲突的缩影。而先于世界毁灭的,是我们的家庭、城市和组织。当重点放在如何设定目标而不是如何选择目标时,目标很容易变成自我陶醉的工具。大多数人并没有对选择自己的目标这件事承担起责任,他们追求的是欲望系统提供给他们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往往是引领者为我们选择的,而这意味着目标的球门总是在移动。唯一真正的发现之旅…… 不是访问陌生的土地,而是拥有其他人的眼睛,通过另外一个人、一百个人的眼睛来观察世界,观察他们每个人所看到的一百个宇宙,每个人都是一百个宇宙。—— 马塞尔・普鲁斯特,法国小说家惠特尼・沃尔夫・赫德拥有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约会帝国。她旗下的在线约会应用程序 Bumble 改变了约会这件事的游戏规则:系统在进行异性配对时,禁止男性主动发起邀约。沟通是否开启,取决于女性。2019 年底,赫德表示她最重要的项目,是打开印度的约会市场,这个国家在 2018 年被汤森路透基金会评为世界上对女性最危险的国家。模仿欲望表现为不断渴望成为某人或获得非实物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形而上的欲望)。人们选择引领者,是因为他们认为欲望的引领者掌握着一扇门的钥匙,而这扇门恰恰可能通向他们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形而上的欲望带来的是一个永不终止的游戏。毕竟我们更换目标比换衣服还要快。尽管我们获得了引领者促使我们渴求的某物,但这种成功反而使我们确信,自己一开始就选择了错误的引领者。因此,我们转头开始寻找另一个
放弃肤浅的欲望
不要用消费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者说建立一个不能用消费去满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会让你在临终前不会感到遗憾。人在临终时可能最能感受到的就是何为身外之物了,那么什么是在死亡来临的时候可以带走或者说最想拥有的东西呢?没有遗憾?这个问题很难说清,但是能够没有遗憾的面对死亡也许是目前人类能够凭借自己的想象所能达到的最好状态,不管有没有来世,有没有天堂或者地狱。
- 查看全部33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