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6-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投资者行为分析与新干预主义监管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从投资者个体行为的视角,结合证券市场实际调查和统计数据,对个体投资者特征、有限理性、决策行为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基于投资者行为分析的证券市场新干预主义监管思想和相应的政策建议。本书认为,建立在投资者理性和有效市场基础上的传统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必须在新的市场发展现实下进行修正。
目录
- 投资者行为与新干预主义监管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证券市场监管研究背景
- 一、证券市场监管的必要性与特征
- 二、证券市场监管基础的认识
- 三、行为研究范式的价值
-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 一、证券市场监管研究的范围
-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 一、本书的研究内容
- 二、行为分析的监管研究视角对我国的意义
- 第二章 证券市场监管要素与体制
- 第一节 证券产品与证券市场监管
- 一、证券产品的特性
- 二、证券市场监管的定义
- 第二节 证券市场监管要素
- 一、证券市场监管目标与原则
- 二、监管对象和范围
- 三、监管手段
- 四、监管体系
- 第三节 证券市场监管体制
- 一、证券监管体制类型
- 二、不同监管体制下的监管机构
- 三、证券市场发行监管体制
- 四、券商监管体制
- 第三章 证券市场监管理论的发展变迁
- 第一节 传统证券市场监管理论
- 一、基于市场失灵的证券市场监管
- 二、基于监管失灵论的证券市场监管
- 三、基于法制的证券市场监管
- 四、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证券市场监管
- 第二节 非线性视角下的证券市场监管理论
- 一、非线性视角下证券市场的特征
- 二、证券市场波动的混沌现象
- 三、非线性视角下的证券市场危机
- 四、证券市场监管的非线性系统观点
- 第三节 基于行为分析的证券市场监管理论
- 一、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
- 二、行为分析的理论基础
- 三、行为分析的研究方法
- 四、行为分析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启示
- 第四章 社会学特质、信息处理与非理性行为
- 第一节 投资者社会学特质分析
- 一、研究数据说明
- 二、投资者的社会学特征
- 三、投资者的投资特征
- 四、投资者行为分析
- 五、影响投资者行为的社会学因素分析
- 第二节 社会学特质与信息处理行为
- 一、信息处理行为的重要性
- 二、数据与变量说明
- 三、描述性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 四、社会学特质会影响信息处理行为吗?
- 第三节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一、过度交易的影响因素
- 二、自我归因效应的影响因素
- 三、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 四、信息处理控制变量对社会学特征变量的边际影响
- 第五章 投资者风险态度与过度自信
- 第一节 我国投资者风险态度分析
- 一、风险态度的影响因素
- 二、风险态度的衡量
- 三、控制变量选择
- 四、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二节 投资者风险态度影响因素研究
- 一、投资者风险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二、信息获取因素对投资者态度的影响
- 第三节 过度自信现象及特征
- 一、过度自信概述
- 二、过度自信对决策偏差的影响
- 第四节 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及效应研究
- 一、数据说明及研究思路
- 二、实证检验及结果
- 三、过度自信效应检验
- 第六章 投资者情绪演化的微观机理
- 第一节 投资者情绪及其衡量
- 一、投资者情绪概念及分类
- 二、投资者情绪的衡量
- 第二节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投资者情绪仿真研究
- 一、研究综述
- 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
- 三、仿真模拟结果及分析
- 四、研究总结
- 第三节 基于博弈实验的投资者情绪微观演化
- 一、投资者情绪形成与演化的理论分析
- 二、模型的建立
- 三、博弈实验及结果分析
- 四、投资者情绪演化规律分析
- 五、研究总结
- 第七章 情绪的风险溢价效应与中介传递效应
- 第一节 投资者情绪的风险溢价效应
- 一、投资者情绪与资产定价
- 二、研究思路与模型
-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四、个体和机构投资者情绪回归分析
- 五、风险溢价的VAR分析
- 六、理性与非理性情绪相互作用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二节 利率及预期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冲击
- 一、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互动性
- 二、研究思路
- 三、数据与指标说明
- 四、不同市场环境下利率及预期波动的冲击效应
- 第三节 投资者情绪的中介传递效应分解
- 一、研究假设与样本选取
- 二、投资者情绪中介传递效应的分解
- 三、投资者情绪中介传递效应的行业异质性分析
- 四、稳健性检验与研究总结
- 第八章 信息传递与投资者行为:博弈与实证研究
- 第一节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一、博弈理论在证券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 二、博弈模型的建立
- 三、模型求解及分析
- 第二节 机构投资者与个体投资者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一、博弈模型的建立
- 二、模型求解及分析
- 第三节 媒体报道的新闻分析法
- 一、新闻媒体报道的作用
- 二、新闻分析法
- 第四节 媒体报道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研究
- 一、研究指标与数据说明
-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三、媒体报道、市场收益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 四、媒体报道对投资者情绪的冲击效应
- 第九章 法律制度与证券市场主体行为
- 第一节 法律制度与证券市场
- 一、法律对证券市场的保护作用
- 二、本章研究思路
- 第二节 中介机构证券推荐行为模型
- 一、模型的建立
- 二、各主体均衡最优行为解
- 第三节 最优法律保护水平分析
- 一、适度法律保护的确定
- 二、各主体利益冲突和动机分析
- 第四节 投资者法律保护实践
- 一、投资者保护的契约论与法律论
- 二、法律在投资者保护中的作用
- 三、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的层次
- 第十章 证券市场监管:基于行为分析的新干预主义
- 第一节 政府职能与国家干预主义
- 一、西方国家关于政府职能的观点
- 二、国家干预主义思想的演化历程
- 第二节 证券市场新干预主义监管理念
-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 二、新干预主义监管的内涵
- 三、新干预主义监管体系的构建
- 第十一章 新干预主义监管的前提与方式
- 第一节 新干预主义监管的前提:目标再定位
-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目标的变迁
-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目标的再定位
- 第二节 新干预主义监管的基本方式:适度监管
- 一、证券市场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
- 二、证券市场监管的均衡分析
- 三、证券市场监管的适度性分析
- 第十二章 证券市场投资者监管
- 第一节 投资者资格与适当性管理
- 一、个体投资者资格管理
- 二、适当性管理
- 第二节 建立完善的投资者教育体系
- 一、投资者教育的概念与构成
- 二、国外投资者教育与能力提升经验
- 三、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
- 第三节 加强投资者心理调节与矫正
- 一、投资者性格及其行为特征
- 二、投资者心理素质
- 三、加强投资者心理调节与矫正
- 第十三章 证券市场信息监管
- 第一节 信息实质性披露与适当性管理
- 一、信息实质性披露的必要性和原则
- 二、国外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 三、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监管建议
- 第二节 加强媒体中介监管
- 一、媒体中介的功能与作用
- 二、我国证券市场媒体中介监管现状
- 三、我国证券市场媒体中介监管的思路
- 第十四章 证券市场法律监管与投资者保护
- 第一节 投资者法律保护的价值与架构
- 一、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内涵
- 二、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 三、投资者保护的法律架构
- 第二节 国外投资者保护立法
- 一、美国投资者保护立法
- 二、英国投资者保护立法
- 三、欧盟投资者保护立法
- 四、日本投资者保护法律
- 第三节 我国投资者法律保护分析
- 一、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法律保护变迁
- 二、我国投资者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 三、完善我国个体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措施
- 第十五章 研究总结与拓展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一、投资者社会学特质、信息获取及风险态度
- 二、投资者情绪的微观演化机理研究
- 三、投资者情绪的风险溢价与中介传递效应
- 四、证券市场信息传递与投资者行为相关性研究
- 五、证券市场法律制度与投资者行为分析
- 六、基于行为分析的新干预主义监管思想
- 七、新干预主义监管政策设计
- 八、本书研究的不足
- 第二节 行为分析在证券市场监管研究中的扩展
- 一、研究领域的拓展
- 二、研究手段的丰富
- 三、跨学科融合发展
- 参考文献
- 关键术语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