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2千字
字数
2017-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唐代文士流动规律及文学影响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社科基金结项项目。唐代文士或在朝或在野,文士朝野之间的迁转势必导致文化的交流传播,由此促使文学的演变。本书以唐代国子监、史馆、秘书省等为例,探究文士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流动的规律,并藉此寻绎文士流动对文学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本书主要研究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文馆制度。对各馆创设,文士任职特点和选任要求等分别做了具体细致的考辨。二是各馆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通过社会地位变迁来考察各馆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既强调各馆作为整体存在的共性,也重视它们各自的个体特征。三是文士朝野迁转途径。各馆文士从中央至地方的职务迁转方式类似,主要有迁谪、出使、入幕、临时差遣等。向地方流动的路径还有觐省、返乡、访友、出游等。本项目附录五种表格,如《唐代学官迁转表》、《唐代史官迁出表》等对文士职务迁转作了详尽的研究。四是文士任职期间的创作特点。对各馆文士任职期间的作品从多角度予以分析,指出不同职务特性对于创作影响的差异。五是文士朝野迁转产生的文学影响。因迁转方式和任职性质互异,故其表现形态不一。
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相关学术史
- 一 文馆制度
- 二 文馆与诗歌
- 三 其他研究
- 第三节 文馆中的文学家
- 一 文学家隶属馆所分布
- 二 文学家地理分布
- 第四节 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 一 社会角色流动
- 二 地域空间变换
- 第五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学官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 第一节 唐代官学与学官
- 一 官学
- 二 学官
- 第二节 学官迁转的特点及影响
- 一 学官迁转的基本特点
- 二 学官与地方互动的特点
- 三 学官的地方善政
- 第三节 学官社会角色变迁及其与文学之关系
- 一 “通经致用”与唐初学官社会角色
- 二 “通经致用”与唐初科举考试及文学之关系
- 三 高宗武周时期学官地位
- 四 玄宗时期经学的窘境与学官的尴尬
- 五 中晚唐学官角色的转换
- 六 学官社会角色与诗歌创作
- 第四节 韩愈贬潮与区域文学影响
- 一 韩愈国子学官任职
- 二 学官职务性格与文学书写
- 三 韩愈的学官自觉意识
- 四 对潮州区域文学的影响
- 五 对袁州区域文学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史官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 第一节 史官选任的学识要求及家族特征
- 一 史官选任的学识要求
- 二 史官任职的家族特征
- 第二节 史官地方流动及其文学影响
- 一 史官地方流动路径
- 二 史官地方流动的文学影响
- 第三节 史官谏诤意识与文学表达
- 一 史官谏诤意识的形成
- 二 泛谏诤意识对唐传奇的影响
- 第四节 唐代游记文体的史学渊源
- 一 地记:从政治到审美
- 二 唐代山水游记生成的史学环境
- 三 唐代山水散文的发展
- 四 山水文学对地记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秘书省文士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 第一节 秘书省制度沿革及地位变迁
- 一 制度沿革
- 二 选任要求
- 三 地位变迁
- 第二节 秘书省文士地方流动路径及影响
- 一 秘书监、少监地方流动路径
- 二 著作郎、佐郎朝野迁转特点
- 三 地方流动之影响
- 第三节 著作郎官职务变迁与碑志之关系
- 一 从掌修国史到专司碑志
- 二 职务特点与任职要求
- 三 对碑志文的影响
- 第四节 访书活动及其文学史意义
- 一 访书活动
- 二 访书活动的文学史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学士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 第一节 “三馆”学士
- 一 弘文、崇文馆学士
- 二 弘文、崇文馆学士的选任
- 三 集贤学士
- 四 集贤学士的选任要求
- 第二节 学士朝野迁转与文学角色转换
- 一 “俳优”角色
- 二 学士“类俳优”角色的文学表现
- 三 学士朝野迁转的特点
- 四 学士地方流动的文学影响
- 第三节 盛唐集贤学士群体文学活动
- 一 群体诗歌创作
- 二 其他文学活动
- 第四节 集贤学士地方迁转与诗风转移
- 一 集贤学士的地方迁转
- 二 张九龄迁谪荆州的文学史意义
- 三 竟陵贬逐与“崔国辅体”的形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校书郎、正字朝野迁转与文学互动
- 第一节 校书郎和正字的类型及选任
- 一 各类校书郎和正字
- 二 校书郎为文士起家之良选
- 三 校书郎和正字的选任
- 第二节 校书郎和正字的地方流动
- 一 迁任县职
- 二 入幕
- 三 临时差遣
- 四 觐亲及还乡
- 第三节 校书郎和正字任职期间的文学活动
- 一 诗歌创作
- 二 笔记编撰
- 第四节 校书郎和正字的送别诗
- 一 主要内容
- 二 “芸阁”意象
- 三 独特价值
- 本章小结
- 结语 “制度与文学”研究的成就、困境及出路
- 一 研究进程及学术成就
- 二 学术渊源
- 三 研究困境
- 四 对未来研究的一些思考
- 附录
- 一 唐代学官迁转表
- 二 唐代史馆史官迁转表
- 三 唐代秘书监、少监迁转表
- 四 唐代著作郎、佐郎迁转表
- 五 唐代校书郎、正字迁出表
- 主要参考文献及征引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