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1位世界一流认知心理学家,历经10年的科研心血,送你1套认知规律。

内容简介

不管是朋友圈里年入百万的斜杠青年,还是得到、喜马拉雅上的大师专家,无一不在刺激着在积极上进的年轻灵魂。有没有一种科学高效的,符合每个人思维规律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自己瞬间提升职场竞争力和商业生存力,以此走上财务自由、精神独立的人生巅峰。在《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这本书中,你将掌握学习领域的终极规律:

为什么说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 只需 1 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 28% 跃迁为 39% / 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 / 哪些 “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 别在无法克服的学习困难上浪费时间 / 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 掌握几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事半功倍……本书案例丰富,论点权威,是一本不容错过的认知科普读物。

总的来说,《认知天性》这本书,可以看作是认知科学目前在“如何更有效地学习 ”这个课题上取得的所有成果总结。读者能从中获取的,不仅是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会对人脑的工作机制有更深的了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前言
  • 1 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 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 科学“照妖镜”下的学习方法
  • 知识多不等于学习能力强
  • 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 小结
  • 2 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
  • 知识最终将变成条件反射
  • 自我检测:给知识链打上记忆结
  • 只需1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迁为39%
  • 如何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
  • 为何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 小结
  • 3 “后刻意练习”时代的到来
  • 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 间隔练习使知识存储得更牢固
  • 穿插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
  • 多样化练习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 善用练习组合,带来成长性思维
  • 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
  • 关于练习的几条普适性原则
  • 小结
  • 4 知识的“滚雪球”效应
  • 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
  • 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 越容易想起,越不容易记住
  • 学习中必须要做哪些“努力”
  • 这些“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 化解因失败带来的焦虑感
  • 创造性源于不设限的学习
  • 别在无法克服的困难上浪费时间
  • 小结
  • 5 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 没头脑的机制1和爱自省的机制2
  • 学习时避免错觉和记忆扭曲
  • 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 你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里学到知识
  • 实践和测验才能暴露学习漏洞
  • 6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 主动学习能制造掌控感
  • 你是分析型、创新型,还是实践型思维?
  • 学不好的领域暴露了你的能力结构
  • 用搭积木的方法构建知识
  • 有人喜欢看说明书,有人喜欢动手试错
  • 小结
  • 7 终身学习者基本的基本
  • 双胞胎的认知能力也会天差地别
  • 性格、求知欲和家庭条件对学习的影响
  • 脑力训练可以提升学习自信
  • 想要终身成长,请像专家一样思考
  • 学习执行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
  • 掌握几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 小结
  • 8 写给大家的学习策略
  • 给学生的学习策略
  • 给职场人士的学习策略
  • 给教师的学习策略
  • 给培训者的学习策略
  • 推荐阅读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27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告诉我们该如何学习的书

    这本书 5 年蝉联亚马逊认知心理学类目的榜首,是让你能在当前 "复杂时代" 游刃有余的学习方法。可以说是认知科学,在 “如何更好、更有效果的学习,提升自己”,这个课题上取得的最新成果的总结,和手把手的讲授。看看这本书巨长的参考书目就知道,这本集合了太多人的智慧。有很多真知灼见,能让人醍醐灌顶,任何一个领悟,都值回票价。比如讲一些如何学习,足以给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中的某些困难,不是有害的,而是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所学,把它们记的更牢固;轻松的学习并不是有益的,往往只能获得肤浅的知识,而且很快忘记;要在获知答案前思索一下新问题,比不思考就看答案效果要好很多;从本质上来说,努力绝对会带来挫败,但恰恰是挫败,才能提供重要的信息,让你调整策略,从而实现精通。...... 一句话,这本《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不是鸡汤书,而是由 11 位世界顶级心理学家,写给大众如何才是学习的书,非常易读;连续 5 年亚 马 逊认知心理榜单 Top1;讲透了最新的心理学发展得出的学习,和认知的规律,很多顶尖的大学,公司在使用,效果非常显著,应该试试!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什么学的东西总是记不住?

      《认知天性》回答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非常刻苦的学习,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学的东西总是记不住?


      一、四个观念转变
      1、从轻松学习到吃力学习
      我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学习越轻松效果越好。实际上,学习中的某些有助于牢固学习成果的合意困难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东西,把它们记得更牢靠; 轻松的学习往往只能获得肤浅的知识,而且很快就会忘记。
      2、从反复阅读到检索练习
      很多学生把学习等同于记笔记,在书本上划线、标亮、做索引、画思维导图,然后反复地阅读笔记。但是,反复地阅读一本书、笔记或课本,并不能带来长期记忆,也不能代表已经学到了真正的东西,只能说明我们对书本的阅读越来越流畅,产生已经记住、掌握这些资料的错觉。
      检索练习,也叫自我检测,要比反复阅读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干扰遗忘过程。其目的是验证什么是我们真正知道的,什么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的。不过,即便我们知道检索练习是好的方法,也很难坚持住,因为自我检测会带来生疏感和沮丧感,尤其当回忆不起来相关知识的时候,让我们感觉还不如反复阅读笔记和课本中的重点段落有效。
      实际上,每次费力检索知识都是一个加深记忆的过程,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这一点。
      为了降低学生们对于自测的恐惧感,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三点:一是要给学生打好预防针,告知大家这种学习方式一定会产生挫折和困难,但是很值得坚持。二是降低测试的权重,用低权重的测试缓解学生对测试的压力。三是让测试简单易行,而不是大张旗鼓兴师动众,降低学生对测试的敏感度。
      关于测试的形式,按有效性来排列,写短文 > 做简答 > 抽样卡练习 > 填空题 > 选择题 > 判断题。
      3、从集中练习到间隔练习
      间隔练习要比集中练习更有助于长期记忆。集中练习会让我们迅速地看到提高效果,但这种收效只是短期记忆上的,很快就会减弱。而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是需要一个巩固过程的,记忆痕迹得到加深并和已知知识建立联系需要很多时间。
      间隔练习很多人不愿意选择,是因为它让人感觉上成效不显著,让人觉得花了很多精力但是收效很慢。但是,如果真的要彻底掌握一个知识,就必须不断地进行间隔练习。比如,如果使用抽认卡检索练习,那就不要去除那些已经正确回答了好几遍的卡片,而是要不停地打乱卡片的顺序考查自己,直到你掌握得相当熟练。之后可以把它们放到一边,但是你还要定期复习。
      想要记住东西,就必须定期回忆它们。推迟的后续检索练习比立即练习更能强化记忆,因为延迟后再检索需要更大力气。
      4、从段落练习到穿插练习
      段落练习就是把知识模块化、章节化,逐一击破,先练习某类问题,再练习下一类的问题,一章一章按顺序学习。但是真实的世界,我们并不是按章节顺序面对问题的,考试的卷子也是混杂了不同类型的问题。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在固执地、反复地练习某个题目或某项技能,就要改变这种做法,加入其他的科目、技能,持续不断地考验自己辨别问题类型的能力。
      这当然会消耗更多的脑力,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才会让大脑有更好的适应性。
      二、四种操作方法
      1、生成
      生成是试错的过程,也就是在得到答案或者解决方案之前,先尝试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回答疑问或者解决问题,然后再从专家、课本或互联网那里寻求答案,这样能记住解决方案的概率要远大于别人教会你现成的东西。
      在阅读新资料的时候,为了练习生成,可以尝试提前解释资料的核心概念并和已有知识建立关联,然后阅读资料判断自己是否正确。
      2、细化
      细化是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真实生活建立联系,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解释。有力的细化形式是为新知识提供比喻或视觉形象。
      3、反思
      反思是指花几分钟复习最近学过的课程或取得的经验,然后自问: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你想起了其他什么知识或经验?想掌握得更好,需要学什么?为了下次做得更好,要采用哪些策略?
      4、校准
      心理学上存在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说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而且感觉不到自己的表现与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觉得没有必要试着改进。
      自我测试可以校准对自己的判断,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更正确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1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快乐学习,不存在的

        本书总结起来,就是三个词:学习,建模,应用。《学习》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从小学入学到大学毕业,长达 16 年的学校生活。但是真正会学习,了解为什么学习的人不多。但是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点意味着效率;第二点则意味着方向、目标。而错误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由于简单机械重复造成的。考试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变化多端的题目,来考察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而不是只针对这道题的掌握。书中提出了利用分散练习、交叉练习、以及多样化的学习,这些方法与我们所认知的学习方法可能有点出入。其次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反思,以及把知识运用起来,把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建模》也可以换一个词,知识体系,就是总结知识间的规律,然后分门别类的储存在大脑里。当有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快的从大脑里调出相应区域的知识,以求能高效有序的解决问题。至于知识体系的建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自己总结,例如:假如你需要经常做 PPT,你就在平时的时候注意收集一些模板,找出他们应用的范围,然后分门别类放好,在接到任务的时候,就可以很快的从模板库里找到最优的方案。第二是学习别人总结过的规律,然后拿来为自己所用。平时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就是属于这类,一般来说理论知识是人类对这方面问题的高度总结。但是很少有人喜欢理论知识,因为它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是理论知识学好,是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的。再谈到如何学好理论知识呢?我认为需要做好两点:第一、大量的实践;第二、不断的总结,反思。《应用》换成一个高大上的词,就是创新。所有的创新其最初的目的,只不过是帮人解决某一个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我们解决真实的问题,探索未知的世界。个人应用知识解决了个人问题叫小创新,个人或者组织应用知识解决了人类的问题叫大创新。学生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开了一道题,解决了考试问题;员工利用平时学的到知识完成了老板交待的任务,解决了工作问题;妈妈利用平时学到的能力照顾宝宝,解决养育问题。这些问题在每个人面前其实都是全新的挑战,解决了以上的小问题,就是一种小创新。题目是你未曾见过的,可是你利用已学的知识,稍加变通的解决了;老板交待的任务是你未曾碰到过的,可是你利用你的知识,稍加变通的解决了;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你利用平时学习的到经验,稍加变通的解决了。解决了特定的问题,这些都是创新。

          1
          2
        • 查看全部79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