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系统的汽车人机交互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汽车人机交互的评价方法,旨在减少驾驶分心,降低操作负荷,优化体验设计,提升用户价值。

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汽车人机交互的发展及其评价的现状与挑战,指出行业中需要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可量化的汽车人机交互评价方法,并提出了三维正交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是对评价指标的全面阐释与深度讨论。

第三部分介绍了该套人机交互评价体系在汽车研发流程中的应用,包括实际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将测试评价与真实的产品研发流程相融合,实现高效的设计迭代。

本书适合智能座舱及人机交互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方向技术人员及车辆工程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人机交互是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 1.1 人机交互与汽车人机交互
  • 1.1.1 什么是人机交互
  • 1.1.2 什么是汽车人机交互
  • 1.2 汽车人机交互的发展过程
  • 1.2.1 发展历史
  • 1.2.2 主流产品形态
  • 1.2.3 未来发展趋势
  • 1.3 我国汽车人机交互的发展动力
  • 1.3.1 政策支持
  • 1.3.2 我国车企赶超的机遇
  • 1.3.3 用户对体验的需求
  • 第2章 汽车人机交互测试评价概况
  • 2.1 汽车人机交互评价的发展
  • 2.1.1 汽车人因工程
  • 2.1.2 可用性评价
  • 2.2 汽车人机交互测试方法
  • 2.2.1 驾驶次任务测试
  • 2.2.2 实车驾驶模拟台架
  • 2.2.3 眼动仪
  • 第3章 汽车人机交互评价体系的结构
  • 3.1 汽车人机交互评价的挑战
  • 3.2 三维正交评价体系的结构
  • 3.2.1 交互任务
  • 3.2.2 交互模态
  • 3.2.3 评价指标
  • 3.2.4 评价条目
  • 3.3 三维正交评价体系的优势
  • 第4章 汽车人机交互评价指标的产生
  • 4.1 汽车人机交互的设计目标
  • 4.1.1 功能性
  • 4.1.2 可用性
  • 4.1.3 可想象性
  • 4.2 评价指标体系
  • 4.2.1 理性指标
  • 4.2.2 感性指标
  • 4.3 评价指标的关联与定位
  • 4.3.1 理性指标与感性指标
  • 4.3.2 主观性较强的指标
  • 4.3.3 指标之间的相互制约
  • 第5章 有用性
  • 5.1 发展与形成
  • 5.2 评价指标
  • 5.2.1 功能支持
  • 5.2.2 任务成功率
  • 5.2.3 可触及性
  • 5.2.4 稳定性
  • 5.2.5 模态增强
  • 5.3 评测结果总结与设计建议
  • 5.3.1 产品定位与设计策略
  • 5.3.2 触屏的局限性
  • 5.3.3 按键的发展
  • 第6章 安全性
  • 6.1 发展与形成
  • 6.1.1 驾驶安全与驾驶次任务
  • 6.1.2 驾驶分心的类别及影响
  • 6.2 评价指标
  • 6.2.1 驾驶保持
  • 6.2.2 突发事件响应
  • 6.2.3 视线偏移
  • 6.2.4 功能限制
  • 6.3 评测结果总结与设计建议
  • 6.3.1 中控屏触摸
  • 6.3.2 按键
  • 6.3.3 语音控制
  • 第7章 高效性
  • 7.1 发展与形成
  • 7.2 评价指标
  • 7.2.1 任务时间
  • 7.2.2 操作复杂度
  • 7.3 评测结果总结与设计建议
  • 7.3.1 典型交互模态的对比
  • 7.3.2 高效性与安全性的关系
  • 7.3.3 交互模态的选择建议
  • 第8章 认知
  • 8.1 发展与形成
  • 8.2 评价指标
  • 8.2.1 逻辑结构
  • 8.2.2元素可见性
  • 8.2.3元素可理解性
  • 8.2.4元素可记忆性
  • 8.2.5 系统反馈
  • 8.3 评测结果总结与设计建议
  • 8.3.1 交互层级结构的趋势
  • 8.3.2元素尺寸与美观性
  • 8.3.3 易学性是否重要
  • 第9章 智能
  • 9.1 发展趋势
  • 9.1.1 智能的定义
  • 9.1.2 汽车座舱是智能化的最佳载体
  • 9.2 评价指标
  • 9.2.1 理解力
  • 9.2.2 功能智能
  • 9.2.3 场景智能
  • 第10章 价值
  • 10.1 文化与价值
  • 10.1.1 文化对汽车体验设计的影响
  • 10.1.2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 10.1.3 霍夫斯泰德6D文化模型
  • 10.2 智能汽车用户的典型价值
  • 10.2.1 陪伴
  • 10.2.2 荣耀
  • 10.2.3 惊喜
  • 10.2.4 安心可靠
  • 10.3 文化研究对汽车国际化战略的意义
  • 第11章 审美
  • 11.1 发展与形成
  • 11.1.1 界面设计中的审美
  • 11.1.2 审美的评价
  • 11.2 主要审美风格
  • 11.2.1 豪华感
  • 11.2.2 简约
  • 11.2.3 科技感
  • 11.2.4 温度
  • 第12章 评价体系在研发流程中的应用
  • 12.1 三维正交评价体系的使用
  • 12.1.1 评价条目分布建议
  • 12.1.2 多种交互模态得分的处理方法
  • 12.1.3 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 12.2 伴随研发全流程的测试评价
  • 12.2.1 概念定义阶段
  • 12.2.2 交互设计/界面设计阶段
  • 12.2.3 样件/原型车验证阶段
  • 12.2.4 量产车对标阶段
  • 12.3 如何避免“假装”数字化
  • 12.4 汽车体验评价的未来拓展方向
  • 附录 关键词语中英文对照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