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辉煌壮丽的万年人类照明史,讲述了我们如何从拼命抵御黑暗,发展到需在纷繁刺目的世界里寻找最后那一抹夜色。

内容简介

当我们追逐光明,我们在追逐什么,真正追逐到的又是什么?是光的实用性和美感、以照明改善生活,还是利用光为一天创造更多的工作时间……

简·布罗克斯从石器时代拉斯科洞窟壁画旁的石灯说起,再谈及蜡烛与其他灯具的缓慢演进,和周边产业如捕鲸的兴衰;接着将焦点转向煤气灯的发明如何改变人类生活作息,乃至冲击全球生态;更观察到电力的发明(发现)如何把文明舞台打得愈发光亮,大大影响了世界的发展。作品用审视历史的全新角度,讲述了人类与灯光交会的故事。

本书将帮助读者重新认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造光的漫漫演进轨迹,同时让我们对数百年前的科学家与企业家肃然起敬,正因他们的发现与发明,才有现代便利的生活。但当夜幕不再难以穿透,我们的身体和心智是否真的适应了没有明暗分野、看不到星星的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从太空看到的地球夜景
  • PART Ⅰ
  • 1 拉斯科洞窟:第一盏灯
  • 2 没有路灯的日子
  • 3 海上油灯
  • 4 煤气灯
  • 5 朝更完美的火焰迈进
  • PART Ⅱ
  • 6 拥有电的生活
  • 7 白炽灯
  • 8 炫目的辉煌:白城
  • 9 为远方带去光明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 PART Ⅲ
  • 10 新世纪,最后的火焰
  • 11 闪闪发光的东西
  • 12 独自在黑暗中
  • 13 农村电气化
  • 14 冰冷的灯光
  • 15 战时:旧夜归来
  • 16 发现拉斯科洞窟
  • PART Ⅳ
  • 17 1965年北美大停电
  • 18 想象下一个电网
  • 19 任光摆布
  • 20 过犹不及
  • 21 过去与未来之光
  • 后记 重访拉斯科
  • 致谢
  • 文献说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他们说要带着光,驯服每一头怪兽

    光是看到这书名,就先期待了,阅读后果然没让我失望,是一本相当好的科普作品。关于照明的历史娓娓道来,旁征博引又不离主题,从黑暗到石灯,到不稳定的动物油脂灯,煤油灯,煤气灯,再到直流电下白炽灯,交流电灯,直到现在各种照明技术,用诗一样的语言讲述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但是却最被忽略的故事。全书脉络梳理的很清楚,也在最后反思了人类在发明、改进照明后对于自然界的影响,以及对于自身弊端的探讨。人类追求光的历史有上万年,对光的使用不仅只是一部科技史,更是涉及、社会、生态与人生哲学的复杂学科。本书内容不长,但足以引人深思。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的一个写作特点是聚焦西方,对欧美国家以外的人造光发展史着墨甚少,作者是美国人,这么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不可避免的结果是,书中描述的部分历史进程,我们的感同身受会少一些,比如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人造光的形式可能直接从蜡烛就跳跃到了白炽灯,弧光灯、煤气灯就相对比较少见。不过话说回来,人造光给中国人带来的改变,和国外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在人造光的影响下被深刻重塑。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50 万年来,壁炉中的火焰一直在熊熊燃烧,松木火把迸溅出的火花始终闪耀着光芒。但是,要追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灯,其实只需往前推 4 万年。这些石灯是冰河时期的人类祖先在更新世创造出来的。同蜡烛相比,石灯所散发出的光芒要微弱些,但它排放的污染物比火把更少,火种也更容易保存。所谓石灯,其实是一些平放着的、未经加工的石灰岩板,或是有着天然孔洞、可以放置若干块状动物油脂的石灰岩,里面作为燃料的动物油脂,每小时需要添加一次。有些石灯上留有粗糙的雕刻痕迹,放置燃料的凹槽在设计时巧妙地加入了斜坡。这样一来,熔化的动物油脂就可以顺着斜坡流淌下来。不论是地衣、苔藓,还是由杜松子制成的灯芯,都不至于被破坏。石灰岩的导热性不佳,因此不用特意为石灯雕琢出一个手柄来。人类祖先完全可以直接用双手来持握石灯,石灯烧得通体焦黑被误认为研磨钵或磨刀石的情况除外。

          1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