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国际气候法律新秩序构建中的公平性问题为研究对象。

内容简介

书中认为国际气候法律新秩序构建过程中的公平性趋向总体上是更加强调建立在客观标准上的一致性的公平责任,是一个逐步由异质责任、主观身份责任、“能力+影响”决定的责任向同质责任、客观标准责任、“影响”决定的责任转变的过程。

根据公平性的这一趋向和要求,本书提出了国际气候法律新秩序构建中的公平性问题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解决的一些具体路径,对我国在新一轮国际气候谈判中如何化解面临的以公平性为中心的压力提出了有意义的看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引言
  • 第一章 国际气候法律新秩序构建进程的展开
  • 第一节 国际气候法律新秩序构建的背景
  • 一、气候变化事实及其损害后果的确定性日益增强
  • 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共识进一步凝聚
  • 三、“京都模式”和“长期合作行动”已不能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
  • 第二节 国际气候法律新秩序构建进程的开启
  • 一、德班平台开启了国际气候法律新秩序构建的进程
  • 二、国际气候法律新秩序与“旧”秩序的关系
  • 第三节 新秩序进程的具体展开及其特征
  • 一、新秩序进程的具体展开
  • 二、新秩序构建呈现的主要特征
  • 第二章 国际气候法律新秩序构建中的公平性问题
  • 第一节 气候变化领域公平性问题的理论概述
  • 一、气候变化公平性问题的基本理论
  • 二、气候变化公平性问题的类型
  • 第二节 新秩序构建中公平性问题的论争和制度困境
  • 一、公平性问题的论争实践及演变
  • 二、新秩序构建中公平性问题论争的理论梳理
  • 三、新秩序构建中的公平性论争导致的制度困境
  • 第三节 公平性问题的综合解决框架
  • 一、理念层面
  • 二、法律原则层面
  • 三、路径转向
  • 四、制度应对
  • 五、小结
  • 第三章 减缓领域的公平性问题
  • 第一节 有关减缓议题的谈判进程
  • 第二节 减缓领域公平性问题论争分析
  • 第三节 减缓领域核心议题的公平性问题分析
  • 一、减缓领域核心议题的公平性问题
  • 二、公平性问题涉及的考量因素
  • 三、现有核心方案的公平性评估
  • 四、未来公平减排方案的制定路径
  • 第四章 适应领域的公平性问题
  • 第一节 适应领域的公平性问题概述
  • 一、适应议题的含义
  • 二、适应议题与减缓议题的关系
  • 三、适应领域的谈判进程
  • 第二节 适应领域面临的主要公平性问题
  • 一、适应领域公平性问题概述
  • 二、适应领域公平性问题的实质
  • 三、适应领域公平性问题的论争
  • 第三节 适应气候变化的实践探索和公平性问题的解决
  • 一、适应气候变化的典型国别实践
  • 二、解决适应领域公平性问题的法律原则
  • 三、解决适应领域公平性问题的具体路径
  • 第五章 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领域的公平性问题
  • 第一节 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领域概述
  • 一、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领域三者之间的关系
  • 二、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领域与减缓、适应领域的关系
  • 第二节 资金领域的公平性问题
  • 一、《公约》框架下气候资金机制的谈判进展
  • 二、国际气候资金机制的公平性困境
  • 三、国际气候资金机制公平性问题的解决路径
  • 第三节 技术领域及其专门化进程中的公平性问题
  • 一、技术领域及其专门化进程概述
  • 二、《公约》框架下技术机制专门化面临的困境
  • 三、《公约》框架下技术机制专门化困境的克服
  • 第四节 能力建设领域的公平性问题
  • 一、能力建设领域概述
  • 二、能力建设领域的公平性问题
  • 三、能力建设领域公平性问题的解决思路
  • 第六章 “气候与贸易”的公平性问题
  • 第一节 “气候与贸易”作为关联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气候与贸易”的公平性问题
  • 一、“气候与贸易”公平性问题的事实基础
  • 二、“气候与贸易”公平性问题的制度基础
  • 三、“气候与贸易”的公平性问题
  • 第三节 “气候与贸易”公平性问题的制度协调
  • 一、单边贸易措施的推行和“气候与贸易”的公平性问题
  • 二、“气候与贸易”公平性问题的制度协调
  • 第七章 国际气候法律新秩序构建中的公平性问题与中国的应对
  • 第一节 中国面临的国际气候法律新秩序构建新形势
  • 一、在谈判核心议题上日益强化共同责任
  • 二、谈判轨道从形式上的多轨趋向一轨
  • 三、谈判议程独立性由弱转强
  • 第二节 中国在新秩序构建谈判中的应对策略
  • 一、将自主贡献与无悔政策结合
  • 二、强调责任形式的多样性淡化减排责任
  • 三、强调责任标准的细分化解减排责任
  • 四、设置多样化议程
  • 五、以轨道换时间
  • 第三节 中国的应对气候变化立法
  • 一、中国在制定气候变化立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公平性问题
  • 二、中国在制定气候变化立法的过程中应持的公平性观念
  • 三、气候公平视野下中国气候变化立法的基本框架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