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半生荣华、半生凄凉,荷兰黄金时代艺术巨匠伦勃朗。

内容简介

西蒙·沙玛以16至17世纪尼德兰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解读荷兰艺术巨匠伦勃朗各阶段的重要作品,向我们呈现了这位绘画大师的天赋之才与起伏生涯:他如何从一个青涩却有着惊人天赋的模仿者,迅速成长为以无语伦比的独创性傲视群英、备受上流社会追捧的博学画师?又如何因特立独行、画风粗野而遭到冷落,以致晚年落寂?

作为历史学家,西蒙·沙玛以大量史料为基础,用重要的历史节点勾勒出16至17世纪尼德兰乃至欧洲的社会变迁,并填充生动的风俗起居细节,铺陈出一幅熙熙攘攘、随时代沉浮的市民生活图景。作为艺术史家,沙玛将视角对准活跃于那个时代的众多艺术家,一展尼德兰艺术界百花齐放的盛况。

作为一名有人文精神的艺术鉴赏家,沙玛冷静而富有同理心,不仅全方位解读绘画作品的意蕴内涵,也由画及人,带领我们探知一代大师的内心世界与复杂人格。本书文史并进,历史部分鲜活好看,如小说般跌宕起伏;画作解读娓娓道来,从创作背景、艺术技法到哲思内涵,无不精彩。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一名画家的前途
  • 第一章 本质
  • 1. 斯海尔托亨博斯,1629年
  • 2. 莱顿,1629年
  • 3. 斯海尔托亨博斯,1629年
  • 4. 莱顿,1629年
  • 5. 纽约,1998年
  • 6. 海牙,1631至1632年冬
  • 第二部 典范
  • 第二章 扬与玛利亚
  • 1. 罪孽,1571年3月
  • 2. 赎罪
  • 第三章 彼得罗·保罗
  • 1. 在废墟中作画
  • 2. 在朱利欧的阴影中?
  • 3. 礼品马匹
  • 4. 兄弟情谊
  • 第四章 安特卫普的阿佩莱斯
  • 1. 忍冬花
  • 2. 郁金香
  • 3. 信念的重负
  • 4. 绅士的养成
  • 5. 出口鲁本斯
  • 第三部 奇才
  • 第五章 RHL
  • 1. 哦,神恩庇佑的莱顿
  • 2. 上底色
  • 3. 历史课
  • 第六章 竞争
  • 1. 夏日烛光,1627年
  • 2.(有限的)伙伴关系
  • 3. 唯有信仰
  • 4. 追随无双之人
  • 5. 扮相
  • 第四部 浪子
  • 第七章 解剖阿姆斯特丹
  • 1. 五种感官下的城市
  • 2. 涉足异乡
  • 3. 尸体解剖
  • 第八章 肢体语言
  • 1. 喜结连理,打扮一番
  • 2. 违规
  • 3. 激烈
  • 4. 移动的手指
  • 5. 参孙之眼
  • 6. 与鲁本斯摔跤
  • 第九章 越过门槛
  • 1. 用炭笔画太阳,1640年5月
  • 2. 越过门槛
  • 3. 推进
  • 4. 坠落的鸟,1642年6月
  • 第五部 预言
  • 第十章 曝光
  • 1. 真东西?
  • 2. 变动的线条
  • 3. 曝光
  • 第十一章 绘画的代价
  • 1. 拉起手套
  • 2. 阿佩莱斯思忖荷马的半身像?
  • 3. 牺牲
  • 第十二章 足量的恩典
  • 1. 粗糙的笔法
  • 2. 混杂的队伍
  • 3. 寂灭
  • 4. 未完成,1667年夏
  • 第六部 后话
  • 第十三章 伦勃朗的鬼魂
  • 1. 惠更斯之眼
  • 2. 热拉尔之眼
  • 3. 伦勃朗之眼
  • 作者的话
  • 是伦勃朗真迹吗?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图片来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